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

2022-04-14 01:19陈明东王凯吴彬吴燕斌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头颈根治术体位

陈明东,王凯,吴彬,吴燕斌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放疗科 (福建福州 350025)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放疗是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案。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方法,在保护患者正常组织、提高肿瘤控制率方面效果确切,但其效果与患者治疗时的体位及体位固定方法密切相关[1-2]。由于乳腺属于活动度较大的体表器官,故目前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采用何种体位固定技术尚无确切的定论[3]。在使用真空垫对放疗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时,首先将真空垫充气,然后使患者仰卧于真空垫上,调整真空垫,使其与患者肢体贴合,然后负压抽气使真空垫硬化定型,操作简便且可重复使用;但由于真空垫表面不光滑,难以保证清洁到位,若真空垫漏气,难以被发现,且会对定位精度造成影响。与真空垫等其他固定装置相比,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减小由于患者呼吸运动所产生的定位误差,已被用于胸部及腹部肿瘤患者的体位固定中。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年龄34~78岁,平均(61.28±4.31)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7.0 kg/m2,平均(22.51±1.02)kg/m2;左侧26例,右侧34例。对照组年龄31~78岁,平均(61.23±4.34)岁;BMI 18.0~27.5 kg/m2,平均(22.49±1.04)kg/m2;左侧24例,右侧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女性,初次接受放疗。排除标准:无法耐受IMRT;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严重感染;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无法正常交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翼形板(美国ARMSHUTTLETM,型号 AQUAPLAST/Q-Fix Systems)、真空垫(上海戈瑞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型号 GY-BV)固定体位:操作者首先将翼形板放置在治疗床上,并在翼形板内平铺真空垫,协助患者仰卧于真空垫上,双手上举,握住手柄,伸直并拢下肢;操作者记录患者的头枕、手柄孔径位置,真空袋抽真空后完成CT扫描。

试验组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R460VT)固定技术固定体位:操作者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及治疗需求选取适宜头枕,采用常规热塑头颈肩面膜固定;将患者患侧上臂抬起并从热塑头颈肩面膜的肩部圆孔处伸出,然后置于头顶,健侧手臂自然下垂;隔天热塑膜收缩成型后,完成CT扫描。

医师使用红色记号笔标出两组患者的3组激光线“+”在胸部皮肤或热塑体膜投影点的交点,并作为定位中心,从头顶至肝脏下缘扫描,向Philips Pinnacle3 9.0计划系统上传定位图像;由2名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对靶区进行勾画,完成放疗计划设计,均采用IMRT技术并确认,于CT模拟机上校位,移动定位中心至计划中心,于计划中心采用红色记号笔标记出3个“*”作为治疗中心。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及摆位平移旋转误差。摆位验证:患者依据定位时的体位仰卧于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上,将激光线对准计划中心,利用加速器自带的千伏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获取一组校正前的X线容积图像,并由MCision系统对定位CT图像、CB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将患者的实际等中心位置、治疗计划等中心位置在X、Y、Z轴方向上的三维平移误差及绕X、Y、Z轴旋转形成的相应旋转摆位误差在俯仰方向RX(PITCH)、左右旋转方向RZ(YAW)、滚动方向RY(ROLL)自动显示,当线性误差≤3 mm、旋转误差≤2°时,对患者进行IMRT治疗,且不进行位置纠正。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摆位误差测量情况

两组均每周进行1次摆位测量,均测量5次,每组完成CBCT扫描300次。

2.2 摆位误差

试验组在Z轴的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X、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摆位误差比较

2.3 摆位平移旋转误差

试验组在ROLL方向上的摆位平移旋转误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ITCH、YAW方向上的摆位平移旋转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摆位平移旋转误差比较

3 讨论

放疗是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局部与区域治疗的重要方法。IMRT可促使放疗剂量均匀分布在患者乳腺的上、下部分,并对其同侧的肺、大血管及心脏进行保护,避免其受到过量照射,故该技术的剂量学及生物学特征较佳[4-5]。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IMRT时,需进行多次摆位治疗,但由于乳腺器官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固定时的重复性较差,极易出现摆位误差及器官内移动,导致放疗剂量的分布情况改变,甚至造成漏靶,故体位固定方法的选择对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行放疗时的摆位精度,降低放疗摆位误差至关重要。

目前,真空垫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并已在体部肿瘤放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用真空垫技术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时,无法保障患者的胸廓处于水平位置,且对肥胖患者的固定效果一般;同时,由于真空垫的体积大,易发生漏气及变形现象,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及保存放置[6]。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起初被用于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中,固定性较好。近年来,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已开始被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患者的放疗中,具有限制患者呼吸幅度及固定性良好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患者定位及摆位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肥胖患者也能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每周进行1次摆位测量,均测量5次,每组共完成CBCT扫描300次;试验组在Z轴的摆位误差小于对照组,在ROLL方向上的摆位平移旋转误差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X、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在PITCH方向、YAW方向上的摆位平移旋转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有效限制乳腺癌患者的呼吸幅度,缩小患者上半身不自主活动的空间,起到良好的塑形固定作用,提高其摆位精度。需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可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后续仍需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并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中更有利于固定患者的体位,可减小摆位误差及摆位平移旋转误差,提高摆位精度。

猜你喜欢
头颈根治术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