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生态文化的传播策略分析

2022-04-15 22:43李研
传播与版权 2022年4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生态文化传播策略

李研

[摘要]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支柱,融媒体为生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利用融媒体提升生态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基于此,文章从阐述融媒体时代生态文化的传播特征和传播必要性方面出发,认为相关机构应利用融媒体的特点,结合生态文化的特殊性创新传播思维方式,发挥多方媒介渠道的作用,优化传播内容,提高受众的参与度,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融媒体;生态文化;传播特征;传播策略

近年来,全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化主体进行文化建设是解决工业文明“现代性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共识性战略,生态价值成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融媒体作为新型媒介形式对传播生态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融媒体环境下,相关机构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受众面,对构建当代生态文明体系至关重要。

一、融媒体时代生态文化的传播特征

相比传统媒体,融媒体的传播聚合功能更为强大,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其传播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下,融媒体为生态文化传播,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共同发展理念提供了实践工具。以此为契机,相关机构利用融媒体时代特点,并结合生态文化的传播特征开展生态文化建设,能有效推动人们参与生态文化建设。

(一)文化议题广泛,传播内容丰富

融媒体时代,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普及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固有屏障,人们利用移动终端、互联网等能获得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1],在传播的交互性作用影响下,文化议题也变得较为广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后形成了多形态且覆盖面较广的传播矩阵,使得传播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受众可以实时获取和全面了解各种环境保护数据和案例,以提升自身的生态问题应对能力。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在发生生态建设热点事件时,其利用一部智能设备就可以第一时间将事件内容传播到互联网上,进而引发较多的文化议题,达到人人都能成为议题的发布者和参与者,人人都能成为内容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这不仅丰富和扩展了生态文化的传播内容及渠道,也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化议题的广泛性[2]。相关机构通过发布广泛的文化议题和丰富的传播内容,有助于人们培养系统化的生态观念,构建大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趋同认知,进而促使受众自觉参与生态文化建设。

(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文化创意性逐渐提高

融媒体时代,生态文化传播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生态保护和生态现象数据信息的海量化储存。同时,云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使这些数据信息汇聚到用户终端。这种技术既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也能够使受众即时获取信息。较强的即时性和现场感提高了生态文化传播效率,其传播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催生了多层次的传播网络,丰富了生态文化的多样性交流,促进了生态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创意发展。

(三)受众市场逐渐扩大,传播价值逐渐增强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不再是单纯的受众,其还是自媒体人,体现在其既是各种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关系被重构。在融媒体时代,受众在接收各种数据信息的同时,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和分享的方式参与信息的传播,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其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交流的方式讲述生态破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通过网络面对面的方式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公众绿色低碳行为观念的养成。这种传播方式促进了生态文化不同场域的连接,有效扩大了受众市场,且进一步对接了受众的生态建设需求,提升了生态文化的传播价值,提高了生态文化的价值内涵[3]。

(四)传播需求进一步扩大,有效结合受众反馈

在融媒体环境下,生态文化传播能够即时满足受众的需求,且这种能满足不同群体心理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更容易促进受众对生态文化传播的关注和参与。融媒体满足了生态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传播需求,加速了生态文化系统建设中的理解模式的构建,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众的工作性质、社会阶层以及教育程度,制作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小视频。这样既能够有效地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理念和国家政策,并结合受众的反馈进一步调整传播方案,有效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进行生态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生态文化是“人类在新时代制度层次、精神层次和物质层次上实践的文化总和”[4]。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介虽然是文化传播的优质载体,但是其也带来诸多异质文化的干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全球生态问题存在尊重和理解方面的文化差异。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利用区域融媒体优势开展生态文化传播工作以消除分歧,更好地解决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之间的问题,调和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一)现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落实和有效贯彻,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仅出台政策和法规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机构将这些政策法规中的理念践行到位,切实有效地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环境保护理念。相关机构将融媒体运用到生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这些政策法规的传播效率,而且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对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全覆盖以及普及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相关机构针对社会环境中一些常见的生态案例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既能够帮助公众加深对政策法规的有效认识和深度理解,也能够通过融媒体宣传渠道增强传播效果,从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热潮。此外,在融媒体时代环境下,生态环境的全球发展趋势更为复杂,多种不同文化通过利用融媒体自主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等各方面的特点进行碰撞和融合,生态文化推动国际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全球亟须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沟通和理解,而传播媒介在生态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融媒体环境下多种媒介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相关机构以此为契机开展生态文化传播可以消除国际生态文明区隔,進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二)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模式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社会生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以及低碳排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融媒体时代,利用媒体的宣传效应引导全社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既能够解决以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问题,也能够通过生产生活方式的有效转变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贯彻落实来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因此,相关机构利用融媒体进行生态文化的传播能够进一步向社会公众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动员社会公众从自身做起,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行动,真正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推动者和享有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融媒体公益广告,并且一些地方的融媒体客户端已尝试植入公益性广告,这种基于生态文化的传播方式既提高了融媒体的应用价值,也促进了生态文化的深度传播,对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

(三)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潜在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利用传统媒体传播生态文化,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存在形式单一和内容枯燥的问题,而且也不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大众生态意识匮乏,无法紧跟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建设脚步。近几年,融媒体的互动性、广泛性以及便捷性特征逐渐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机构利用融媒体传播生态文化,进行数据分析和观察,从而增强受众黏度,能够进一步创新生态文明的传播形式,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效果。同时,融媒体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生态文明的个性化服务价值,有效激发受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关机构利用融媒体能将各种生态文明思想生动鲜活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通过讲解真实案例来增强社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融媒体时代促进生态文化传播的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介为生态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途径,不同的媒介在生态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特点也不尽相同。相关机构应创新生态文化传播思维,结合不同媒介的特点来拓宽传播渠道,提炼生态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深层次、多角度探索发展区域生态文化的优势,促进生态文化的交融式传播。

(一)坚持互联网思维,创新生态文化传播方式

为了保障融媒体时代下生态文化传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相关机构需要创新传播理念,不断优化生态文化的传播方式,坚持互联网思维,将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化的传播中。这既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将生态文化融入交互式的传播内容中,也能够借鉴和利用融媒体技术,促进生态文化的高效传播[5]。相关机构传播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理念、知识、做法和经验,从而增强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相关机构必须从内容的优化出发,依托互联网的舆论引导作用,促使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坚持用户思维,提升生态文化传播内涵

由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直接影响生态文化传播方案的构建,因此相关机构在传播过程中应坚持用户思维,即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融媒体宣传,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下用户的生活体验开展生态文化的针对性传播,并优化用户的媒介使用体验,促使他们接受生态文化,强化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意识。此外,相关机构在发布生态文化传播内容时还应注重通过多元化、生动、真实案例的引入来教育和引导大众,这样既能够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也能够使传播内容更加接地气,贴近社会大众生活,从而提高大众的接受度。

(三)坚持融合思维,促进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

相关机构应坚持融合思维,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注重生态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原创性和权威性,也要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创新生态文明理念传播方式,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从而提升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时效性。同时,在新旧媒体的融合过程中,相关机构应将生态文明传播内容的全面化作为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的重要方式,以解决融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問题。相关机构应利用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全面地传播生态文化内容,主动构建系统化的传播方案,有效突出传播重点,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关注度,使其将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践行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坚持系统思维,构建生态文化传播新格局

相关机构打造专业的生态文化传播平台能够构建全新的生态文化传播格局。相关机构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和政策发布平台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都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相关机构在利用平台发布宣传内容的过程中应结合这些资源,着重突出平台生态文化内容建设的个性化和针对性特征,有选择性地向社会大众推送性价比高的资源。这样既能以更加亲密的方式进行生态文化的传播,也能够有效提醒社会大众更新自身传统观念,积极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中[5]。同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相关机构还要结合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针对性宣传,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这样既能够促进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也能够引导社会大众自觉地投身于环境保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下生态文化的传播特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相关机构利用融媒体进行生态文明传播成为当前社会热点。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形态,融媒体不仅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多方面的优势,而且从人力、内容以及营销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各个媒体的资源互通和利益共融。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机构应充分把握生态文化中媒体传播的基础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生态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下的高效传播,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古再丽努尔·玉素甫.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的宣传策略探析[J].环球首映,2021(03):129.

[2]张继江.社会化媒体助推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101-104.

[3]杨艳斌.网络媒体的生态文化理性[J].新闻爱好者,2011(11):76-77.

[4]黎书.“文化”与“媒介”的双重模式:生态文化传播模式的建构与分析[J].传媒,2020(22):91-93.

[5]尹鸿.电视媒介:被忽略的生态环境:谈文化媒介生态意识[J].电视研究,1996(05):38-39.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生态文化传播策略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