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2022-04-15 22:43邵存祥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内化立德树人

摘要:实施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需要。它必需创设多种教育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换位思考,推理思辨,总结提升,经历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

关键词:道德情感;立德树人;内化

2019 年秋,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统编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品 德与生活(法治)》也好,《道德与法治》也好,不管课程名称怎么变, 德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不会变,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 目标的基石也不会变。 如果说道德教育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旅行,教育目标是远方的美 景,而道德情感的培育则是这次旅行的动力,它使旅行者鼓足劲头,奋 力前行。道德情感是人的各种情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对 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深化和调节作用。古语云:“亲其师而信 其道”,阐明了道德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正能量的道德情感,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的 教学内容,也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目标的需要。小学阶段,道德情感培养的内容主要包含: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生命、爱自然,爱亲敬长,诚信勇敢,自信向上,有责任心,遵纪守法等等 的美好情感。这些道德情感的生成,不是靠口头说教、说理灌输形成 的,它必需经历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过程。

1.引入情境,激发情感

这是道德情感教育内化的第一环,表现为直觉的情绪体验的激 发,一般在引入新课环节实施。情随境生,情缘物发。道德与法治课 的教学情境需要多姿多彩,才能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广泛运 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幻灯片、制作视频、表演儿歌、讲述故事、 游戏活动等,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情境,增加教学“情”与“趣”。 一幅挂图、一首歌曲、一段视频,一句抒发真情的话语,一件触发回 忆的实物,一个简单的行动,都有可能成为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导火 索。如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的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静静地 欣赏《小马过河》的故事。随着动画视频的播放,孩子们被活泼可爱 的小马深深地吸引着。随着画面的缓缓展开,小马遇到了难题,自己 尝试寻找答案的情节,自然而然让孩子们产生“要勇于挑战第一次” 这样的直觉体验。正是这种体验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 与学习的热情,为最终学生生成勇于尝试,勇于面对挑战的意识和行 为奠定了基础。 直觉的情绪体验具有迅速的道德定向作用,它们不仅是情感教育 内化的起点,而且是整个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然而,直觉的情 绪体验具有直接性、浅表性和暂时性特点。它稍纵即逝,要以这为基 础,继续引导学生深化情感体验,这就必须进入情感教育内化的第二 阶段。

2.理解观点,深化情感

这一阶段,主要是孕育与道德观点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怎样孕育与道德观点相联系的情感呢?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一个词叫“填鸭式的教育”,很形象地把被動接受知识的学习主体比作待卖的鸭子。如果我 们把学生视作鸭子,妄图通过灌输给他们更多的知识、观点的食粮, 设想收到良好的称重效果,容易使他们对教育者产生怀疑、抵触,甚 至排斥的心理,从而影响道德观点的内化。学生接受、认同道德观点, 是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同身受,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来实现的。他们的参与意识越强,体验感受越深,道德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如四上第二单元《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文,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过 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因此,课前教 师让学生在家当一天家长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或者跟着父母去上班一 天,体验父母在生活、工作中的紧张、辛劳。这样感同身受了,孩子 才会产生管理好自己,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想 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听说、观察、思考、体验、尝试,最大限度地调动 学生去参与去体验,这样他们感同身受了,观点才会不言而喻。

3.情理凝结,升华情感

这是道德情感教育内化的最后阶段,驱动更高级的情感体验即伦 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的生成。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指在情感和认知 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中,主体对道德规范及意义有了深刻认识后, 产生的一种与道德思想相结合的高级情感体验。一般在课的概括总 结环节实现。这个过程有理智性、深刻性、概括性的特点。 怎样促成道德情感教育内化的最终完成呢?在道德情感的推进 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由典型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逐步领会道德人物的精神、行为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价 值、意义,从而促成道德情感教育内化的最终完成。 五年级下册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近代以来鸦片的不断输入给国家、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忧国忧民、 清正廉洁、雷厉风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情 感体验后,引导学生总结林则徐虎门销烟壮举的社会意义及深远影 响,就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树立起了民族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家国的忧患意识,这样就生成了伦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 陈凤标-《考试:教研版》 -2013

[2]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邵祥-《家教世界》-2013

[3]激发参与意识 促进道德内化 林共鸣-《福建教育》-2000

[4]关于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思考 王亚茹-《学周刊》-2012

[5]拨动情感之弦 实现道德教育 -《网页》-

[6]让企业文化真正固化于制 邓正红 - 《全球品牌网》-2014

作者简介:邵存祥,男,汉族,1995年6月毕业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现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桑园小学工作,现从事小学道德与法冶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内化立德树人
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的双向关系:纵向研究的元分析*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