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
——以中部省份某县城为例

2022-04-16 16:38刘华成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武冈市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消防

■ 刘华成 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武冈市大队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在家庭养老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机构养老逐渐成为老人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养老机构入住者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行业,其消防安全理应受到全社会更大的关心和重视。

一、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养老机构数量日渐增多,养老机构及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养老机构作为一种特殊场所,入住的老年人大都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社会影响。例如,2016 年5 月25 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家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 人死亡6 人受伤,过火面积745.8 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千万元人民币。2022 年1 月8日凌晨,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某医养中心发生火灾,事故导致5 人死亡,14 人受伤。养老行业和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是重大人员伤亡火灾,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还极易成为媒体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养老机构的安定,甚至还会动摇人民群众的心理防线,更可能冲击社会底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现今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关心和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提升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性迫在眉睫。

二、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

养老机构要解决消防安全问题,需要找出消防安全隐患,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以往典型火灾事故案例,结合中部省份某县城养老机构现状,总结出养老机构存在以下方几面的显著问题:

(一)建筑本身不达标,规划不合理

部分养老机构是在废弃的学校或者厂房等改造的,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即使建筑耐火等级原先符合要求,其安全状况也很可能没有建设之初保持得那样好。同时,建筑之间可能存在防火间距不足,未设置消防车通道,周围临时搭建占用消防通道,以及安全出口和通道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疏散逃生的需要。养老机构场所房间及其吊顶内供电等电气线路不达标或线路敷设不合格,为火灾发生埋下了先天性隐患。建筑物大量使用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聚苯乙烯夹芯材料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吊顶采用木龙骨,使用塑料扣板等可燃装修材料,都使得建筑及其屋顶、屋顶承重构件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建筑物吊顶部分整体贯通未进行有效防火分隔或者建筑防火分隔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不能有效阻止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火势燃烧猛烈,进一步蔓延至整个建筑,迅猛火势导致整体建筑短时间内垮塌损毁。

(二)建筑消防设施不达标

养老机构场所是否有足够的消防水源,有无正确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都非常重要。养老机构配置建筑消防设施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在老建筑、大空间以及高楼层设置的养老机构严格按照规范整改,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为增加床位,养老机构在二次装修时可能出现临时搭建占用消防通道、袋形走道过长、楼梯间形式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消防设施未及时跟上等消防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工作人员难以及时扑救、老人无法顺利逃生,在人员疏散及灭火救援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安全投入不足,消防安全措施达不到国家标准,这是多数养老机构出现消防隐患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管理薄弱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多数为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且以女性居多。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和消防素质参差不齐,较少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知识一知半解,欠缺消防安全认知、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养老机构没有培养员工强烈的消防安全意识,也未提前规划好逃生路线,为防止老人乱跑发生意外事故,对安全出口上锁的情况也客观存在。一旦出现火灾等危急情形,起不到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组织老人及时疏散逃生的作用。

老年人普遍缺少对消防安全的正确认知,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安全用火用电的习惯。一些老人日常生活中为一时方便而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甚至不合格的电取暖器具等大功率电器,并在上面覆盖围挡、烘烤衣物,室内电线纵横交错、随意安装连接电器设备等;个别老人吸烟后未熄灭烟头随处乱扔。这些不安全用火用电行为都容易诱发火灾。

三、养老机构主动履职消除安全隐患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消防安全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的,应全面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综合解决。

(一)建筑物“被动”预防火灾

第一,考虑周边环境。临近建筑着火的原因有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辐射、热对流越强,邻近建筑物的火势也会越大。因此,养老机构应多方面考虑其选址问题,尽量避开易燃易爆和有危险物品储藏的场地,宜建立在周围环境良好、位置较高、地理平坦、避开喧嚣的地方。

第二,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员救援和被困人员逃生的必经之路。养老机构应按照国家GB 50016-2014(2018 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设消防通道、设置醒目标识,并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确保火灾时消防人员能通过消防通道第一时间营救、扑灭火势,其他人员通过消防通道尽快离开事故现场。如果消防通道被封堵,不能及时到场救援,可能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更大损失。

第三,建筑耐火等级符合要求。建筑物大小、火灾负荷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是影响耐火时限的主要原因,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耐火燃烧状况。鉴于老人特殊的身心状况,养老机构建筑的耐火等级一般要求在二级以上,建筑主要构建及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难燃烧材料为主,并确保耐火时限符合要求。如二级、三级耐火等级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门厅、走道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确需采用难燃材料时,其耐火时限不少于0.25小时。

第四,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指采用墙、梁、柱等不燃材料建筑构件将建筑分隔为不同的区域,防止火势蔓延扩大。防火分区应依据房屋类型、功能作用设置适合的防火分区,提升此机构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逃生的概率,避免火灾蔓延、火灾损失的扩大和对人员疏散逃生造成影响。

(二)建筑消防设施“主动”预防火灾

第一,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之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程序进行提醒,安装的报警装置分贝要足够高,可发出高分贝和异于环境的声响进行报警,提示人员及时地进行救援处置、快速撤离。养老机构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经常性检测仪器是否正常,保障出现紧急事故时及时报警并联动自动消防设施设备工作。

第二,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出现火情时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能够启动自动灭火系统,喷淋装置可以喷淋降低房间温度,阻止火势蔓延扩大,避免建筑遭受严重的损失,为工作人员营救和老人撤离争取一定的时间。喷淋装置也需要专业人员经常性检查,保障此设备工作正常。

第三,安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具。养老机构应严格按照消防标准配备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灭火器等,并合理安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确保完好有效。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时,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具的灯光指示为人们快速疏散、逃生到达安全区域提供照明和指示。针对老旧建筑、老旧设施及简陋装置进行整体改进,应遵循相关工作标准,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科学合理改进,从源头上避免消防安全隐患产生。

(三)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改进硬件消防设施的同时,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和老人消防安全意识对于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价值。

第一,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在上岗之前、在岗之中养老机构应加强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让他们对火灾发生的工作机理、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一定了解和掌握,通过张贴消防宣传图册、消防法律法规学习、举办消防相关的老年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老人的消防常识教育,提高其消防安全认知和消防安全意识。养老机构应每月开展消防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掌握防火、灭火、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确保人人都掌握本单位的逃生路线,工作人员熟练使用消防设施,组织老人平时疏散配合、灾时及时逃生自救,组织开展灭火救援和自救互救演练,并对每次演练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适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通过针对性演练提升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效。消防安全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将安全管理的实践作用及价值展现。

第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防自救技能。养老机构应强化工作人员和老人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督促其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养老机构应强化工作人员分工与合作,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让他们对火灾发生的工作机理、火灾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了解掌握并从源头规避消防安全隐患,对扑救初期火灾进行把控,掌握一定的消防技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分工合作,迅速配合处置。在关键岗位上必须持证上岗确保更好地履行规定的工作职责。养老机构应设置吸烟室与物资管理中心,加强日常用火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对个人物品进行点验并处理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及时制止人员日常生活中不安全用火用电等违章行为。工作人员应经常性检查场所消防设施完好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熟练其基本操作方法。一旦发生火灾,工作人员应立刻触发报警装置,发挥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作用,防止灾害扩大化,减少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确保养老机构的安全稳定。

四、发挥体制制度优势,强化各级安全监管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的工作方针,按照《安全生产法》“三管三必须”工作原则,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要求,各级民政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行业监管,避免违规审批;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应严格落实消防法规,强化综合监管,督促行业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属地政府强化属地管理;地方政府应落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作用,督促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各专业委员会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和优势。在建立养老机构之初各部门应严格把关,养老机构建筑二次装修及建筑消防设施必须进行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或备案抽查合格;养老机构应该履行单位主体责任,定期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按要求进行检测,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各级综合执法队伍、市域综合治理等力量可以定期进入养老机构,严格检查潜在消防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举措开展工作,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成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需要全社会认识到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各级安全监管,综合施策;养老机构发挥单位主体责任,完善养老机构安全设施,规范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以及提高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养老机构重大安全隐患,保障养老机构消防安全。

猜你喜欢
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常州经开区开展消防通道专项治理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小火箭弟弟的好玩事件
打通消防通道不能总是等到火灾时
【重庆大楼火灾后消防通道举报激增】
漫画说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