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

2022-04-16 23:01张大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雄诗词

张大伟

(同济大学 上海 201620)

2021年8月23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大力提升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教育功能[1]。2021年11月11日,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2]毛泽东是独领风骚的开国领袖,是近百年来代表备受蹂躏的中华民族向各种中外反动势力挑战的英雄。他的诗词迥异于中国古代诗歌“中庸平和”“温柔敦厚”的传统,始终体现着不懈奋斗、傲视敌人的英雄情怀。这种英雄气概,和中国封建社会那些所谓文治武功、开疆掠土的帝王将相根本不同,也有别于西方好莱坞大片中那些所谓的孤胆英雄或超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观。这种英雄气概的鲜明特征是: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愿意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甚至流血牺牲。

一、毛泽东诗词自始至终洋溢着英雄气概

就中国传统诗词来说,可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以“婉约”为宗。毛泽东诗词无疑是属于“豪放”一派的。他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军队的创立者和缔造者,后来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军队的领袖。他的诗词不仅展现了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格魅力,而且是党的英雄气概的生动写照。斯人已逝,他所代表的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和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今天读毛泽东诗词,仍能感受英雄之气的纵横驰骋。

(一)有很多诗篇描写、凭吊、赠与英雄

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诗篇中,描写英雄、赞美英雄的诗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很多诗词中,他喜欢做翻案文章,体现出与封建传统截然相反的英雄观。“触不周之山”的“共工”,在正史记载中一般被视为“暴君”“叛臣”,但毛泽东赞颂他是敢于反抗强权的“胜利了的英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作者原注)[3]。“盗跖”“庄峤”历来被正史污蔑为草寇盗贼,毛泽东推翻了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不实之词,称他们“流誉”不绝(《贺新郎·读史》)。于历史人物而言,他赞颂具有民族气节、才华横溢的屈原、贾谊、刘蕡,痛惜他们多舛的命运(“艾萧太盛椒兰少”“壮志未酬事堪哀”“孤鸿铩羽悲鸣镝”)。于现代人物而言,他推崇具有韧的战斗精神的鲁迅,赞扬其“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诞辰》)。他怀念战友、悼念同志,高度赞颂英勇牺牲或英年早逝的杨开慧、柳直荀、黄公略、罗荣桓(“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偏师借重黄公略”“国有疑难可问谁”),对于抗日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戴安澜也给予高度评价(“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他曾写诗给彭德怀、丁玲,赞誉他们为“彭大将军”“武将军”。毛泽东诗词中英雄的共同点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为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毛泽东诗词中高扬着的英雄主义,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寓于亘古未有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集中体现。

(二)把英雄主义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毛泽东一生奋斗,虽然屡次遭遇挫折,但始终激情豪迈,永不言败。这种英雄主义气概贯穿他的绝大部分诗词,呈现出一种悲凉之美、悲壮之美、崇高之美。他的英雄主义气概在个人处在逆境中时显得格外突出。在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时期,他虽然一再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但创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清平乐·会昌》却鲜明地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战略家的宽广视野,其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意境极其壮阔。从1959年到1961年是毛泽东人生又一个逆境时期,也是其诗词的高潮期。他先后创作了《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十余首诗词,体现了中华民族“不信鬼、不信邪”的铮铮傲骨。其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诗句,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从“问苍茫大地”(问天),到“刺破青天锷未残”(刺天),再到“天翻地覆慨而慷”(翻天),直到“敢教日月换新天”(换天),他的一生“与天奋斗,其乐无穷”。读毛泽东诗词,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发展进程,更会被诗人无处不在的英雄主义气概所感染。

(三)诗词中“我”逐步成为英雄的党和人民军队的化身

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都是以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的,比如“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等。在东山学校、湖南一师以及清水塘,毛泽东诗词中的“我”主要是书生意气、缠绵悱恻的激进知识分子的“小我”形象。但是到了井冈山、中央苏区以及长征路上,特别是成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军队领袖之后,毛泽东诗词中的“我”逐步升华为英雄的党和人民军队的“大我”形象。此时的毛泽东,更多从全党、全军的角度思考问题,这里的“我”逐渐成为不怕牺牲、不懈斗争的生动写照。特别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前后创作了6首诗词,每一首都洋溢着英雄主义的磅礴气势。《十六字令•三首》中“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诗句,实际上是借山的雄伟、高峻来象征红军的崇高、伟岸,通过对山的吟咏来歌颂红军。《念奴娇·昆仑》中“而今我谓昆仑”,红军化身为可与昆仑山对话的英雄,而“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在“我”面前只有俯首帖耳。《长征》堪称是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面前不过是“细浪”“泥丸”,而红军恍若顶天立地的巨人。这种高度夸张的创作手法使红军战士蔑视困难、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脱颖而出。

(四)诗词主人公聚焦在人民群众的英雄群像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历代诗词的重大超越,是以“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浓墨重彩地塑造工农兵群众的群像。在那首荡气回肠的《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句庄严宣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才是当今世界的主人,是时代真正的英雄。在战争年代,由工农组成的革命军队是“天兵”(“六月天兵征腐恶”),是“雄师”(“偏师借重黄公略”),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形成燎原之势(《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在和平建设时代,普通工人、农民所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劳动,但他们却是共和国的主人翁,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他们手中建成。在毛泽东眼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是最令人痴迷的画卷,“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最令人陶醉的乐章。同样的劳动人民,在旧社会遭受的是黑手和霸王鞭的欺凌、压迫,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变成了英雄,有了自己的“稻菽千重浪”;在旧社会只能过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生活,在新社会则可以迸发出“六亿神州尽舜尧”那样巨大的创造力。历代诗歌中所展示的政治风云的主宰者大都聚焦在“英主”“名臣”身上,而毛泽东诗词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亘古未有、雄壮激昂的人民英雄赞歌。

二、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共产党人英雄气概的生动写照

不仅毛泽东,和他一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曾留下一些诗作,很多革命先烈在狱中以及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曾创作出壮美的诗篇。它们共同组成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红色诗词系列,共同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壮志豪情。他们与毛泽东诗词一起,共同抒发了共产党人民族复兴的雄心壮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壮烈情怀以及前赴后继、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共同表达了“劳工神圣”“人民创造历史”的英雄观。

(一)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4]中国现代史是一部人民革命战争史,作为领导这一漫长人民革命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毛泽东,不仅是用兵如神的军事家、英明的政治统帅,也是“堪称泰山北斗”的伟大诗人。一位日本学者说:“毛泽东是代表动荡的20世纪的世界英雄之一。”[5]他的诗词不仅对祖国人民满怀深情,而且关切、同情、支持全世界所有民族,尤其那些受压迫和欺凌的弱小民族。毛泽东对自己的评价是:“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6]他的美学风格素来偏重于欣赏威武雄壮的崇高之美、阳刚之美,他认为只有胸有“凌云之志”的英雄才能引导国民走出黑暗的现实;只有胸怀社稷苍生的人才能陶铸国民精神,调动起整个民族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气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本人就是近代以来在积贫积弱的苦难中国大地上“横空出世”的一位英雄。和一般所谓“中兴”的豪杰或领袖相比,他总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总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能提出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战略和决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戴。毛泽东的英雄事迹和英雄情怀,是其诗词彪炳史册的重要源泉。

(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英雄群体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付出的牺牲为世界政党史所罕见,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毅力和恒心堪称惊天地、泣鬼神。1945年10月,彭真在会见东北抗联领导时曾感慨:“中国革命斗争有三大艰苦,一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是新四军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一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7]仅以长征为例,党领导下的中央红军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走过了11个省,攻占了62座县城,进行了380多次战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仅娄山关一战,红军清晨出发,在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消灭敌军一个师,乘胜直追到遵义于深夜又消灭敌军一个师,一天就走了一百多华里。党和红军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毛泽东,为他的诗词提供了真实而生动的素材。《忆秦娥·娄山关》结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境雄奇壮美,但毛泽东沉痛地注释说“自己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见到过很多战友的血”创作出来的[8]。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经历了一些挫折,在国际反华浪潮面前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然而,英雄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挺直腰杆,泰然处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在极度封锁面前,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自尊。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诗句,正是说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声。

(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真实感人的英雄模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流血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提到自己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牺牲时年仅29岁;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在鄂西被害时只有34岁。除了杨开慧,毛泽东还有毛泽民、毛泽覃、毛楚雄、毛泽建、毛岸英等共六位亲人为国捐躯。贺龙元帅、徐海东大将在参加革命后其宗族为革命牺牲的人数多达上百人乃至上千人[9]。“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念奴娇·井冈山》),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仅仅两年多的斗争中,就有五万名烈士长眠在那里,其中很多都是共产党员。在众多革命老区,家家有烈士的情况并不罕见。很长时期里,“怕不怕死”成为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共产党员成为不怕牺牲、克己奉公的代名词。在革命、建设时期,党先后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王杰、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仅以毛泽东写诗赞颂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例,他们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临沂解放区组建,解放上海后进驻最繁华的南京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身居闹市而不变色,经受住了和平时期的种种考验,最终被国防部授予光荣称号。1963年建军三十六周年之际,毛泽东挥毫专门为其写下了《八连颂》这首杂言诗。“南京路上好八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党员和人民军队的杰出代表,其感人事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真正的英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英雄”或“伟大的人物”?他们包括革命先烈、劳动模范以及历史上一切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卓越人物。特别要提出的是,所有的英雄都是人民中的一员,也一定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亲自撰写,全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1]在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12]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用辛勤的汗水构建了共和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正是因为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潜力和积极性。毛泽东诗词的磅礴大气,是因为背后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毛泽东诗词中的英雄情怀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启示

近几年来,笔者围绕毛泽东诗词展开田野调查,自费走访了湖南韶山、湘乡东山学校、长沙橘子洲、第一师范、清水塘、文家市,江西黄洋界、吉安东固、大柏地、广昌、会昌,福建龙岩、上杭临江楼、长汀、宁化烈士陵园,河北西柏坡、北戴河,浙江海宁、绍兴、杭州,湖北武昌等毛泽东诗词诞生地20余处。所到之处,革命遗址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还成为当地著名的党史教育基地。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当前,这种英雄气概或英雄观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崇尚英雄,心怀感恩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13]在此之后,习近平又多次提到“英雄”“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14]。概括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在20多次讲话中提到“英雄”和“英雄情怀”“英雄气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用“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诗句,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5]他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表示衷心感谢。随着时间的流逝,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是,此刻的岁月静好,正是因为无数英雄曾经负重前行。只有心怀感恩,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应该承认,很多战争年代英雄们的壮举并不是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所能做到的,但是“身不能至,心向往焉”,对英雄的崇敬永远不能减少。深入学习毛泽东诗词,就会对革命先烈产生由衷的敬意,就会对党的历史产生深刻的敬畏,才能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落到实处。

(二)守护英雄,传承精神

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中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6]英雄的壮举往往会对家风、民俗和社会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曾回忆少年时期心目中的英雄是湘潭哥老会首领彭铁匠,后者在1910年长沙饥民暴动中英勇不屈,惨遭杀害。在东山学校,他通过阅读《世界英雄豪杰传》,对华盛顿、拿破仑等世界英豪有了一定的了解。习近平同志说,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妈妈就带着他买《岳飞传》,给他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有意识地培养形成了清廉正直的良好家风[17]。可见,应该很早就在少年的心灵中留下传承英雄精神的种子。著名作家、革命先烈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18]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结提炼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入学习毛泽东诗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民英雄主义熏陶,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把革命精神、斗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三)愿做英雄,勇担责任

一段时间以来,丑化英雄、亵渎英雄的逆风毒流在暗暗滋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英雄的解构,突出体现在对革命英雄的事迹肆意歪曲,对人民英雄恶意嘲讽,在网上发布英雄纪念地的不雅图片,甚至不断往英雄身上泼污水。究其根本,就是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兜售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军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恶毒攻击,以动摇党执政的合法性。二是对英雄的漠视,突出表现在一切向钱看,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认为英雄很傻、很天真,甚至认为英雄没有人性,不真实、不可爱。究其根本,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盲目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片面以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依然崎岖而布满荆棘,未来发展仍有“黑天鹅”“灰犀牛”等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抗击新冠病毒就是突出的证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等很多领域,仍然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战场。在新时代,产生了许多将生死置之度外、攻坚克难、抢关夺隘的英雄,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坚守国门的边防战士、倒在精准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深入学习毛泽东诗词,就会永远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永远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始终坚持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努力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豁得出、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合格党员。

(四)学习英雄,爱岗敬业

英雄来自人民,英雄距离每个人都不遥远。身处和平年代,虽然人们不必像革命时期的英雄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英雄的精神依然可以激励自己脚踏实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即使是一个普通岗位的工作人员,只要能够见贤思齐、不懈奋斗、埋头苦干、循序渐进,最终也能够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受人敬仰的业界英雄。在新时代,各类英雄模范不断涌现,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之后事迹非常感人。比如,秉公执法、几十年来办案零差错的“最美检察官”,辛勤耕耘、几十年来桃李满天下的“最美教师”,恪尽职守、用生命挽救一车乘客的“最美司机”等。特别是习近平2021年8月考察的河北承德塞罕坝,几代护林人和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像钉钉子一样一任接着一任干。他们一次次种下“先锋树”,一点点地改变生态小气候,最终创造了生态绿化的人间奇迹,不愧是“当代愚公”“平民英雄”[19]。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青年人更是如此。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0]。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不应该妄自菲薄。深入学习毛泽东诗词,就能充分意识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谛。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奔赴边疆和基层,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新时代,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更要有志于扎根基层和本职工作岗位,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英雄诗词
英雄犬
英雄保重
寻找英雄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