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

2022-04-18 19:19马晖
考试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民族地区策略研究

马晖

摘 要:文章对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代表的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讨论了民族地区现有教育教学模式下,开展“互联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可执行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地区;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2-0009-04

一、 研究背景

“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2018年11月22日,首个获得教育部批复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启动建设工作。软件方面,2020年防疫期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市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建设了优质、丰富、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供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自主选择使用。

利用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互联网+教育”实施的软硬件基础相对薄弱。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存在以下特点:

(一)互联网覆盖率高,但以智能手机应用为主

(1)在家里,仅有4.85%的学生不能上网,95.15%的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网络或智能手机进行个性化学习。

(2)如果允许的话,在校期间70.47%的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自主学习。

(3)学校各区域(包括宿舍区)已基本实现网络覆盖,但专门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联网的计算机仅占28.55%。

(4)家里有电脑,可以用电脑上网,而不仅仅依赖手机上网的学生只有24.68%。

(二)学生家长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了解不够,近一半持否定态度

(1)家长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为10.72%,从未上过学的占比达15.71%。

(2)家长对“互联网+教育”了解不多,其中对“互联网+教育”完全不了解的家长占34.07%,非常了解的仅占2.35%。

(3)45.37%家长不支持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他们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持怀疑态度。

(三)学生相比于家长,更加接受“互联网+教育”模式

(1)69.3%的学生表示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模式他们更乐于接受“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模式。

(2)根据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的经验,近40%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对其学习帮助很大;有60.86%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丰富,共享资源成为现实,从而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3)学生的顾虑:有34.2%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专门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资源查找慢、浪费时间,54.13%的学生认为网络上信息杂乱,影响身心健康,39.86%的学生认为缺少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

二、 利用SWOT分析法对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项目进行分析

在前期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部分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充分进行讨论之后,我们认为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有自身的明显优势,但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和短板,而外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威胁。详见表1。

三、 民族地区推进“互联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执行策略研究

“互联网+学生个性化学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即便在发达地区也还处在起步和摸索的阶段。相比于传统的、定式化的课堂教学+纸质化学习作业模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尤其在像临夏回族自治州这样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更容易被忽略、被边缘化。但是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基本普及,如此方便快捷的途径如果不能应用在教育领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得不说是一种时代的遗憾。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及后期的SWOT模型分析,课题组认为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媒介的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尽管存在一些短板劣势,也存在一些外部威胁和挑战,但它具有自身固有的、纸质化学习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有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的价值和机会。以下是课题组提出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学校的管理要更加开放,更加人性化

2018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实际上大部分高中学校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都有明确的规定,有些稍微宽松一点,比如住校生在宿舍可以用手机与家长联系,而不能带入教室;有些则非常严厉,比如任何学生在校园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不得使用手机。

对这个问题,笔者及课题组认为,“疏”要比“堵”好,只要能够规范管理,并对学生加以有效的指导,智能手机也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个性化学习”发挥手机的正效应,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其学习成绩。

1. 管理有效时间段

就像学校在固定时间段为了节能会断水断电一样,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也可以对时间段进行有效管理。比如白天8小时上课时间断网,晚上11点以后断网,学生在校内上网的时间平时由中午1小时、夜自习前1小时、晚上就寝前1小时等这些零碎的時间构成;而在周末不回家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网络使用时间;学生回到家里,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这些时间正是进行“互联网+学习”的有效时间。

2. 上网资费引导

这个措施与上一措施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都不会为学生提供开放免费的网络,学生用手机上网只能用流量,从而会产生较高的上网费用。学校可以通过资费手段来引导学生,在上述的那些“被允许”的时间段,提供开放免费的公共网络,降低上网费用,从而引导学生有节制地按学校的要求,利用网络完成“互联网+个性化学习”。

(二)教师的思路要打开

前期问卷调查及个别走访表明,大部分教师满足于纸质化为主要载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对民族地区教师来说只是偶尔使用一下智慧教室,做个电子课件而已。老师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尝试“互联网+学生个性化学习”,很少有人通过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提高本学科成绩。

实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因为老师是关键,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互联网+学习”成本太高而效率太低,难以起到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要通过专业的分析和培训,让老师们了解到“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和机遇,认识到位了,再进行推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呼唤个性化教育的开展

首先,对大多数高中学校来说,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学生个体之间差别很大。而老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采取的策略是“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言外之意是的确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吃不饱”,老师讲的他都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下”,老师讲的听不懂。这前后两部分学生正可以通过“互联网+个性化学习”来有效提升其学科成绩。

其次,即便是这“被照顾到”的中间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少人产生学习倦怠,“互联网+个性化学习”可以有效更新其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活力,从而提高其学科成绩。

2. “互联网+教育”可以让教师更轻松、更高效地完成教学

就像电子白板、电子课件等新媒体刚出现的时候,也有不少老师持怀疑态度,“板书都不写了,怎么教学生?”但是经过这20年的推广实践,现在老师们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些手段,再不愿意拿着粉笔呛一鼻子灰。

“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情况也是如此。老师们担心的主要是:没时间,没精力,这又是新增加的负担。事实上,老师们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备课环节和课后巩固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能把同样的时间精力花费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上,不但不会增加老师“教”的负担,反而有可能把老师从枯燥繁重的教学准备、教学检查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提高“教”的效率。

3. 只要老师的认识到位了,再进行推广就会很顺利

大多数高中生都尊重老师,至少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把科任教师当作权威。只要老师们对这个问题认识到位了,通过精心的准备和悉心的指导引导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一定会开创出一片“教与学”的新天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是不成问题的。

(三)家长的工作要做通

虽然民族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滞后,但目前智能手机已经相当普及,家长对手机本身都有非常直观的了解和经验。之所以有不少家长反对“互联网+个性化学习”,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学生管不住自己,手机没有用来学习而是当成了游戏机、娱乐机。家长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这需要学校、班主任、各科任教师把工作做细,通过实践和结果来消除家长的顾虑。

(四)学生的认识要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怎么看待智能手机,拿手机做什么,这是文章所讨论的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学习”的关键问题。

(1)应该承认,学生喜欢手机,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游戏或者娱乐。学校和老师要教育学生改变这种固定的认知和习惯,让他们了解、体验到手机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好帮手。

(2)大部分学生有提高学习成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的愿望。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原动力”,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完成“互联网+个性化学习”。

(3)不断加强、提炼平台和资源等软件建设,构造科学的引导、互动、测试、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互联网+学习”中有的放矢,体验到成就感,继而切实提高学科成绩,这样“互联网+个性化”学习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 结语

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现状,认为民族地区学校、家庭的电脑普及率不高,能供学生进行“互联网+学习”的电脑存有率不足30%。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接近100%,学生在家能用手机上网的超过95%,在学校由于管制措施,这个比例有所下降,但也超过了70%。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公共网络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及其性能的快速提升,实际上已经为我们开展“互联网+学习”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硬件基础。比起大规模资金投入建设机房、网络、计算机平台和资源,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前期投入,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型媒介和手段,完全可以应用在教育领域,应用在“互联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中。如果在实际管理和软件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个性化”学习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惠娟.“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1(11):15-17.

[2]杜鹏.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3]赵丹.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构想[D].重庆:西南大学,2018.

[4]唐江澎,夏雷震,佟柠,等.江苏高中未来教室:创新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S1):63-67.

[5]王串串.“互联网+”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19.

[6]易凌云.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变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7]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的答复:教基建议〔2020〕335号[A].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民族地区策略研究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