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2022-04-18 08:14苏忆
时代汽车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新工科产教融合

苏忆

摘 要:中国要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离不开产教融合,作为全国智能制造高地的江苏省很有建树。无锡作为江苏省的代表,其在锡高职院校在新工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产教融合的模式呈现多维度全方位的特征。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无锡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发展情况,就其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 智能制造 新工科 高职院校

江苏省制造业规模目前居全国首位, 2021年GDP全国第二。作为江苏有代表性的制造强市——无锡,制造业占其本市工业生产总值60%以上,为了新工科智能制造的快速稳步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动在锡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在2019年无锡出台了16条《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1],促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开拓多元化发展之路,而作为承载主体的无锡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 无锡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无锡的高职院校,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希望更多毕业生留在无锡或江苏工作,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作为目前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在促进就业和培养能工巧匠方面作用巨大[2]。

在产教融合模式中,政行企校各司其职,模式如图1所示。

1.1 无锡地方政府主要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规划,制订相应的地方政策,通过太湖湾科创中心、一些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科研基金、太湖人才峰会、“530”计划等一系列平台,为制造强市铺路。通过这些政策和平台,采取任务驱动、经费奖补让相关的制造企业、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其中,再结合地方发展要求进行评估考核。

1.2 无锡新工科类行业以行业协会、理事会、产业联盟等形式对地方企业进行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协作引领,承担一部分政府职能,协助政府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参与对产教融合的反馈评价和质量考核。

1.3 新工科类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合作主体之一,具有资金、设备、技术优势,但是其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術成果,同时为配合地方产业发展,获得相关政策红利和项目资金,大都对产教融合持积极参与态度。

1.4 无锡高职院校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具有人才、场地、科研成果等优势,产教融合是这类学校的发展根基。产教融合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新工科专业发展程度不一,各有特色。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作为产教融合的双育人主体,将通过专业课程优化、人才培养创新、产学研用融合、服务能力提升四个版块进行探讨。

2.1 专业课程优化

新工科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一般在产教融合中,企业都要前置介入教学过程,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发展。

2.1.1 建立校内外专业双带头人制度。目前每个专业都有校内专业带头人,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就聘请了国务院有特殊津贴获得者的李志军大师为校外专业带头人。通过激励机制,给予一定待遇,提出相应要求,有力的引入外部资源,促进专业快速发展。

2.1.2 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很多新工科专业课程的开发缺少企业素材,要建立完善的在线课程资源,就需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样课程的内容才有质量保证。

2.1.3 共同编写专业教材。目前“十四五”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申报都需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党组织的指导监督下才能完成。没有企业参与的教材是没有灵魂的,内容也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所以共同编写教材,引入企业素材,是教材质量的重要保障。

2.2 人才培养创新

2.2.1 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是普通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可以是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定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纲,没有企业的审定参与,在课程设置、实训条件保障、培养定位等方面很容易与实际生产相脱节。

2.2.2 组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产教融合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就是组班,根据企业的合作要求来组班,进行定向化人才培养,如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信捷电气建有现代学徒制班。企业全程参与,资金、设备、技术进行投入,学校的学生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储备人才。

2.2.3 参与企业科技副总项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周小红博士,主持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2021年,与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江苏高尔德汽车钢管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

2.2.4 建立高职院校产业教授制度。作为江苏省人才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选聘企业家作为高职院校的产业教授,推行人才培养“双导师制”,实践校企双育人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联系,从而更好地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3]。江苏省各高职院校又同步建立校级产业教授制度[3],比如江苏名骏车业集团董事长高健被聘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产业教授。

2.2.5 强化行业考证组织。以1+X技能考证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技能水平认证,就是行业重点企业牵头组织,政府督办、高职院校组织落实的重要教学活动。比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与教育部认定的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的新能源汽车1十X证书考证。学生参与考证,提升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无锡地方经济建设。

2.2.6 积极介入师生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定位的又一具体实践。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允许企业人员组队参赛,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更是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在设备、训练思路、软件等方面都需要得到企业的鼎力相助,才能取得好成绩。比如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无锡属地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2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电子与信息类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就是由新大陆集团开发的竞赛技术平台,涵盖物联网行业无线传感网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技术、NB-IOT技术、LoRa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库等方面,并通过对行业应用案例进行科学设计,对学生选手进行训练考核,大大促进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业务水平,实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2.3 产学研用融合

2.3.1 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目前产教融合产学研用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在国家双高计划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无锡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产业学院的建设质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必须是世界五百强或国内行业领先企业,比如成立的吉利汽车产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百度成立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为了“全国示范性产业学院”。

2.3.2 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省市每年都有很多关于智能制造方面的科技项目发布,很多项目需要校企联合申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相关项目的研究。

2.3.3 横向课题协作。政府对无锡高职院校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横向课题的到账经费和合作成果质量。校企合作的具体显现成果之一就是横向课题,院校为企业解决问题,获得收益,企业获得科研成果,获得市场效益。

2.3.4 专利成果转化。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申报专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转化为生产力。此外,部分学校申报的专利被某些企业引用,进行成果转化或项目申报。

2.3.5 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投入设备、培训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对实训基地进行强化建设。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保时捷(中国)的合作院校之一,曾荣获“保时捷中国品质实习生项目长期精诚合作奖”。 其校内设置的保时捷培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校企双向赋能和融合发展,为全国各保时捷中心提供品质实习生一百多人,实现校企生三赢。基地还先后承担了PEAP项目全国集训、教师技能大赛资格赛、金级技师诊断大赛等各级各类培训和比赛[4]。该基地案例成为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 “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

2.4 服务能力提升

2.4.1 社招学历培养。江苏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尤其是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类专业,比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招收100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2020年招收100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生源主要是社会人员、相关企业员工等,另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招收了1个班20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1个班20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通过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提升社会人才培养的服务能力,为江苏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2.4.2 创新创业培育。高职院校对加强新工科智能制造的创新创业培育,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无锡市实施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长三角、江苏省、苏南地区产业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以智能制造为主攻发展方向[5],多次由本地高职院校举办无锡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创新创业培育,引领高职院校师生紧盯前沿技术,争当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2.4.3 就业技能培训。无锡各高职院校针对本地区企业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开展技能等级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比如电工、汽车维修工、钳工、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铣工等工种,可以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培训鉴定工作,有力的促进本地人才培养。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政府、行业、学校、企业都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江苏本地新工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力度方面,有很多举措的落实力度、成效没有达到预期,原因如下所述。

3.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在各种层面的产教融合中,高职院校相较于企业,理论深厚,实践指导和技术合作中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有待提升,受自身因素制约,对于智能制造高精尖特行业问题技术攻关上成果偏少,服务能力偏弱。这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师资培训,合理调配日常教学和校企合作的工作,将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有效落实,同时激发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科研攻关能力。

3.2 产交融合中企业内驱力不足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起主导的占大多数,企业配合的多,可能只是为了招工需求,或受政府、行业要求,或为了特定项目申报需要,或为了获取市场美誉度而参与,这就导致企业内驱力不足,对合作的深度和范围都会有较多限制,一怕合作中技术外泄,二怕合作中学生难以管理,三怕学校技术合作能力有限,四怕干扰正常生产,所以产教融合的项目很多,但是真正走的远走的稳的很少,浮于表面的比较多。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挑选合适的高职院校合作,政府行业也要有接地气的针对性配套政策,解除企业思想顾虑,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3.3 政府政策的破局力度不足

在江苏省和无锡市等省市层面出台了很多促进产教融合的措施和机制,但是宏观政策和具体措施往往不成体系,在新工科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当代,很多新问题会不断出现,需要建立常设的机构来协调处理和定期汇总解决。不能让产业倒逼政府,而是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谋划布局,提升破局力度,进一步夯实产教融合的制度基础。

4 结语

作为全国新工科智能制造高地,产教融合得到省市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和行业标杆企业参与积极性也都很高,对提升江苏本地新工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产教融合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出台政策保驾护航,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和学生技能素养,增强企业参与内驱力,优化产教融合模式,提升合作质量,对于各方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金课题项目:

202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1SJA0943)

2021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在锡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编号:KX-21-A15)。

参考文献:

[1]16项务实举措!无锡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实施意见.扬子晚报网.

[2]无锡市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扬帆计划出台.无锡市人民政府.http://www.wuxi.gov.cn/doc/2021/07/08/3351984.shtml.

[3]江苏省产业教授选聘工作启动.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948069529177098&wfr=spider&for=pc.

[4]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技能“国赛”历史性佳绩 .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kjwt/201706/t20170620_672058.shtml.

[5]定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锡将建“四个区”.澎湃政務.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022505.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新工科产教融合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