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车内儿童交互设计研究

2022-04-18 09:21郝羽
时代汽车 2022年8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私家车交互设计

郝羽

摘 要:乘车儿童的出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文章调研了儿童乘坐私家车出行时由于缺少安全监测和娱乐陪伴导致的安全隐患,指出了车内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并以情感化设计方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车内儿童的设计需求,并提出了综合安全性和娱乐性的设计实践,不仅能够优化儿童的乘车体验,更能为驾车家长提供安全感,减少儿童乘车出行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交互设计 儿童 私家车

目前专门针对儿童乘车安全出行的设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乘车儿童免受物理伤害,但并不能够有效安抚车后座儿童情绪,更不能帮助驾车家长减轻焦虑情绪、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车内儿童交互研究,从安全性和娱乐性两个角度出发,以情感化设计为基础方法,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车内儿童交互设计展开研究,以达到既可以实时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也可以营造趣味温馨的车内娱乐体验,提升儿童乘车的幸福感,减少家长的驾驶负担,为儿童的乘车出行又增添一份安全保障[1]。

1 设计背景

1.1 儿童乘车安全隐患

首先,儿童在乘车过程中容易烦躁哭闹,干扰家长驾驶,从而造成道路安全隐患。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当家长让儿童独自乘坐车后方的安全座椅时,其中有29.7%的孩子会在车内烦躁哭闹,还有25%的孩子喜欢与家长聊天,并且绝大部家长表示孩子的这些行为有些影响自己专注驾车。其次,家长在驾车过程中始终心系车后座儿童安全与否,这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问卷结果显示有不少单亲家长会独自驾车带着孩子出门,途中为了确认其安全,60%的家长会不时地查看车后座监控,还有31%的家长在驾驶过程中会直接转身去确认后座儿童的安全。由于孩子不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家长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孩子在途中是否发会生磕碰、误吞异物等,所以家长即使正在驾驶,也会不时地确认孩子的生命安全。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极大增加了道路交通风险。

1.2 车内儿童交互设计的必要性

虽然目前针对儿童乘坐私家车安全出行已有许多常见的应用研究,包括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座椅安全气囊、儿童安全锁、车内滞留报警系统、车窗防夹功能等。但这些应用都只停留在预防和减轻乘车儿童身体损伤的层面,并没有解决儿童乘车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合理的车内儿童交互设计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娱乐性设计,来缓解儿童在车内枯燥无聊的心情。调研发现,将简单有趣的交互装置悬挂在驾驶座椅后面,更易吸引儿童注意力,促使他们乘坐车后座的安全座椅,主动消磨车内时光。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安全性设计,保障儿童生命安全,安抚家长的担忧情绪,减轻驾驶负担。根据调查,市场上常用于监测儿童安全的可穿戴设备多是儿童手表、儿童手环等,因为它便于携带、且方便监测脉搏也易于操作,因此可以选择手环的形式来实时监测并适时反馈儿童生命体征,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最大程度地避免上述儿童乘车安全隐患问题。

2 情感化设计

2.1 情感化设计方法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曾指出,人类对一个物品的认知分别有三个层次:本能层——物品的外在表现;行为层——物品的行为体验;反思层——物品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影响[2]。物品的外观表现直接决定了产品能否吸引用户的目光,物品的内在行为决定了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能否感受到乐趣和满足,而物品对人的思维、情感的影响决定了在使用产品之后,用户再回忆起使用体验时,是否愿意再次体验还是选择回避这个产品。

2.2 车内儿童情感化设计需求

情感设计还应着眼于了解用户的认知系统。经过调查发现,6岁以下的儿童在车内的情绪最为不稳定,且儿童认知心理学又将6周岁以下的儿童分为3个年龄段:婴儿期0-1周岁,幼儿期2-3周岁,学龄前期4-6周岁[12]。因此下面将依次分析各年龄段车内儿童在三个层次上的设计需求。

2.2.1 车内婴儿情感化设计需求

在本能层上,婴儿偏爱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3]。对物品的认知仅有简单的形状认知,只能感知到红、绿、黄等鲜艳色调的光源。但应注意在光线较暗的车内环境中,光源的亮度应该适中,不能损害婴儿視力。

在行为层上,由于车内活动空间狭小颠簸,要采用尽可能简单的远距离交互形式来避免磕碰。例如通过悬挂互动面板吸引婴儿注意力,让婴儿能够通过摇晃手腕来交互。

在反思层上,要为婴儿营造充满安全感的、值得信赖的车内氛围。婴儿需要有规律的满足和舒适的照料,能做到这一点,就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4]。

2.2.2 车内幼儿情感化设计需求

本能层上,首先2-3岁的幼儿能够辨别一些基础颜色如黑、白、红、黄、蓝、绿等,更加偏爱鲜艳明亮的色彩。其次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调研发现,如果能车内营造充满想象空间的氛围,幼儿会更容易被吸引。

行为层上,喜欢模仿和语言交流是幼儿最明显的行为特征。但他们对成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比较敏感[5],如果驾车的家长无法给予幼儿积极的交流反馈,他们很容易感到沮丧不安。因此在互动设计上可以加入易懂的语音交互,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满足幼儿交流的渴望。

反思层上,2-3岁的幼儿有着强烈的自主感需求,即希望能够自己选择和掌控事物。若能够让幼儿与玩具的互动中,感受到选择权和掌控感,他们便会感到成功和愉悦,也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发育和成长。

2.2.3 车内学前儿童情感化设计需求

本能层面上,由于学前期儿童求知欲旺盛,所以更加偏爱那些看起来能够传授知识的主题玩具。此时,男孩和女孩也逐渐认识到了性别之分,并按照社会对自己性别期待来选择玩具[6]。例如男孩喜欢蓝色、黄色的玩具,女孩则喜欢粉色、紫色的玩具,但要注意在颠簸的车内环境中,为保护儿童视力发育,造型色彩也不宜过度复杂。

行为层面上,学龄前儿童开始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复述[7]。而且,由于学龄前儿童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操作动作将更加准确精细,其次,在多胎政策的背景下,可以添加竞争或者合作的互动行为来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反思层面上,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求知欲和成就感是最值得追求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乘车时很喜欢询问问题,并且希望得到肯定正向的回答。因此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加入认同肯定的反馈体验,也有助于学前儿童建立起自身的尊严感和价值感。

3 设计实践

3.1 人物画像

以刚出生6个月的点点为例,进行设计实践与可用性测试。点点喜欢玩拨浪鼓和色彩鲜艳的球形玩具,平时离不开照顾和陪伴。但由于爸爸工作繁忙,经常是妈妈独自开车带着点点出门,点点一个人坐在后车座安全座椅上,难免会感到害怕,没有安全感,导致情绪不佳。

3.2 安全性设计

为婴儿设计的安全手环采用软硅胶质地,安全透气、能够实时监测婴儿并在异常时发出警报。手环上也配有交互传感器,例如摇晃传感器、语音传感器和按钮传感器等来满足简单的交互需求,让婴儿坐在安全座椅上时既能够得到安全检测,又可以与装置玩具交互。

3.3 娱乐性设计

為点点设计的互动面板将远距离悬挂在驾驶座椅后方,能够有效避免意外磕碰。该装置主要通过变化的色彩和温馨的音乐吸引其注意力并安抚其情绪。当点点上车后,摇摇手腕,互动面板上的星星、月亮等彩色小球便会轻柔地闪动着红、绿、黄等发光效率偏低的光源,同时还会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底部的繁星也轻柔跳动。画面上展开怀抱微笑着的白云,营造出安全舒适的车内氛围,让独自坐在车后座的点点不再恐惧孤独。当手腕不再晃动,互动面板上只会留下轻柔的音乐,让点点能够在车内安然入睡。

4 结语

为了促进儿童乘车安全出行,本文从儿童乘车情绪以及家长驾车心理负担这两个创新角度,调研并分析出儿童乘车出行过程中现存的潜在安全隐患,作出车内儿童交互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并将该方案投入用户测试,85%的家长反馈孩子在车内的烦躁情绪和家长对儿童安全焦虑情绪都有所缓解,下一步预计将其设计模块和方法应用到更广阔的儿童出行场景,例如在公共汽车、地铁、飞机上等,为儿童安全出行做出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留金美(2020)1509号);

教育部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002JG26津发科技-工效学会“人因与工效学”项目);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No. 1717)。

参考文献:

[1]李锋,江帆,沈晓明.儿童乘车安全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04):436—438.

[2]张蒙蒙. 产品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的研究[J]. 西部皮革, 2021, 43(14):23—24.

[3]张紫然.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J]. 设计, 2019, 32(11): 20—22.

[4]陈小美.儿童玩具设计的心理学研究[D]. 山东: 山东艺术学院, 2011: 19—32.

[5]高立燕,方舒.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产品包装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02): 104—108.

[6]黄群,李君梓.信息时代下的儿童智能玩具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0): 150—156.

[7]税梦瑶. 学龄前儿童益智教育玩具研究[J]. 包装工程, 2019, 40(22): 198—202.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私家车交互设计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图说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