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文化导入与产业融合推动共同富裕

2022-04-19 14:11余培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特色小镇产业融合

余培敏

摘 要: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内含精神的极大满足。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创造新的增长点,浙江采取了特色小镇发展措施。特色小镇的形态“小而美”和产业“特而强”的要求契合了共同富裕的要素需求。特色小镇建设通过文化导入和产业融合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水平,为探索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新路。推进文化与产业跨界融合,注入差异化文化,培育创业创新文化,提升文化品质,加快文化导入与产业融合,遵循了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文化导入;产业融合;共同富裕;特色小镇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9-0073-03

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在产业发展、收入分配方面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在文化生活品质方面获得大的提升。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建设特色小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区域综合发展的新型方式路徑。特色小镇不是特色小城镇,不是工业开发园区,它是产城人文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而且功能要素齐全。特色小镇是一个区域综合体的发展提升,形态“小而美”提高环境文化品质,产业“特而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新路。

一、特色小镇文化导入与产业融合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特色小镇不同于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它通过“企业引领产业、产业带动小镇,小镇造福百姓”,促进区域就近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夯实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特色小镇要“特”,要特在独特的文化,或者是历史文化遗存,或者是新颖的文化符号,不能够别的地方轻易复制,或者领先别人一步。特色小镇要“生”,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必须有产业支撑,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独特文化锻造小镇专有名片

浙江省有很多区域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而很多传统文化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要素,特色小镇就是把区域传统文化优势放大,形成经济发展的文化名片。龙泉青瓷、善琏湖笔、绍兴黄酒、东阳木雕、杭州龙井茶叶、磐安中药等特色产品声名远播,形成知名度极高的文化名片。以特色文化、产品为原始色调,把相关产业、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完整、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形成内部竞争机制、增强外部竞争力,产业发展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人财物资源。如龙泉青瓷小镇,善琏湖笔小镇,绍兴黄酒小镇、吴兴丝绸小镇、开化根缘小镇、龙游红木小镇、东阳红木小镇等等,都是以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为特征建设的小镇。

(二)挖掘文化提升小镇文化品质

文化挖掘可以为传承挖掘,也可以为创新挖掘。挖掘打造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使之成为文化旅游地,发展文旅产业,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传承挖掘型”是在依托传统产业和历史文化积淀上,深入挖掘文化历史和提炼其中人文精华,增加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形态,赋予小镇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和现实产业内涵,创造独特且浓厚的文化产业氛围。如天台和合小镇,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魂,以文化旅游为形,打造中华和合文化形象和文化标志,创造了一个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的文化旅游小镇。“创新植入型”是把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引入现代科技进行改造,形成强强联合、组团发展、创新发展。如杭州艺创小镇就是一个“艺术+互联网”的创新平台,把以文创、文化研究为主要特色的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和以艺术展演为主要特色的凤凰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整合在一起,形成社群经济,引领时尚消费,发展文化特色旅游。

(三)文化培育增添小镇时代色彩

打造“小镇+新经济体”“小镇+新科技”,实现转型升级。杭州西湖云栖小镇把原来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进行腾笼换鸟,引入“云产业”,发展“智慧经济”,走在时代前沿,成为“小镇+新科技”的代表。既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也反映了城市生态的迭代发展,注入新文化,实现了文化发展与培育。杭州以旅游城市闻名,以阿里巴巴为代表数字经济发展,使杭州数字城市声名鹊起。云栖小镇集聚了大量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科技等新经济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形成了区域性创新文化风气,不仅继承弘扬了创新文化,而且引领了信息化时代潮流。

(四)文化故事提升小镇人文境界

特色小镇建设通过保留和保护传统古建筑、风俗、民俗,营造了古风雅韵的优美意境,通过现代化生活保健、文体娱乐、教育出行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又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和享受现代化福利,改善人居环境。比如生态旅游小镇就需要与之相配套酒店、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1+N”的模式。但特色小镇并不因功能整合而表现为规模大,相反却需要“小而美”,地理区划在3 000平方千米左右,核心区域在1平方千米左右。核心区域集古建筑、主体建筑、博物馆、体验馆、研究机构等功能模块,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特别是历史经典特色小镇珍视历史遗存,延续与传承乡愁文化,体现出建筑之美、文化之美,有故事有内涵,有人文体验。

(五)产业特色提供小镇发展动力

小镇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产业为其提供资源保障。以历史经典类的特色小镇要把传统产业做强,没有做强的产业不能建设特色小镇。数字经济类的特色小镇要能够在领域第一梯队甚至引领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行业、产业链中的“领头羊”。环保类的特色小镇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世界发展趋势,提升装备化水平、提高产业化集中程度。金融类的特色小镇要把资金和人才集聚在一起,形成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形成虹吸效应、规模效应。时尚类的特色小镇需要形成自主品牌、发展时尚设计、发展智能制造,形成完整产业体系,走在微笑曲线的两端。高端装备类的特色小镇要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制造、发展智能装备。特色小镇产业发展集中聚合有限的资源、高端要素,形成规模化、集中化有效供给,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C529CF8C-33C2-4BB4-A0C7-20AD51CBF8D0

(六)整体推进缩小城乡差距

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小镇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充分就业,农村宅基地的置换和整理给农民带来住房条件改善和经济补偿,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把自己从小农劳动中解放出来,既增加了劳动收入又增加了资源性收入。特色小镇建设缩小城乡理念差距。传统资源的现代化发掘与利用,触动农民改变封闭僵化观念,电子商务入驻小镇把传统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翅膀,市场化、资源化、资本化等现代化理念的植入给发展带来智力支撑。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按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要求对小镇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向周边农村社区辐射,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节约了农民办事成本。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生活环境差距。小镇建设把厕所革命、污水集中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景观改造和建设融为一体,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环境。

二、特色小镇文化导入与产业融合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化和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迈不过去的门槛,是通往共同富裕之路的基础和密码。特色小镇建设在人文因素、生活气息、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方面发展并重,文化导入和产业融合较好的小镇发展进入正常轨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认知偏差、地区差异、制度约束等问题,推动文化导入和产业融合的进程与发展。

(一)解决文化导入不充分不协调问题

文化导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挖掘肤浅、文化标识区别度小、整体外观设计跟风照抄、文化风格近似、文化内涵单调空洞、文化嫁接粗糙生硬,特色小镇比较起来没有特色。有的特色小镇有着千年沉淀人文基础,但小镇规划和建设者过多地关注小镇产业的发展,到处招商引资,忽视了小镇的文化个性,缺乏对其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搂着“金饭碗”要饭。文化同质化与内容单一趋势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给地方财政和人民就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二)解决产业功能提升微弱问题

在产业发展方面,部分小镇注重招引企业,而不顾是否关联和未来的配套发展,疯狂到无序竞争。在产业融合方面,部分小镇打着发展产业之名行开发房地产造楼卖楼之实。部分特色小镇文化和产业不是协同发展,而是跷跷板的两头,难以平衡。坚持以国家宏观发展方向、区域规划、区域产业规划为指导,提升认知、格局、眼界,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三)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部分特色小镇重建设轻管理轻治理,前期开工轰轰烈烈,后期资金不足时糊弄草率。特别是涉及人民生活的设施建设和管理往往跟不上需求,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跟不上,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成本高,驻企业和员工生活不便利。部分特色小镇偏向于传统经典历史文化产业的项目打造,偏向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在公共文化服务配套、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见不到经济效益,长期对事关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工作重视不够、措施较少。

(四)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功能主题同质化问题。特色小镇主打文化旅游和健康養身的居多。功能构件同质化问题。很多特色小镇功能构件大体一样,只是在结构布局上进行调整,整体上差别不大。文化风格同质化问题。浙江区域经典文化相近,造成文化风格、文化体验接近。小镇商家同质化问题。小镇步行街布局和体验相似度高,引入的商家雷同,感觉步行街仅仅在长度上存在差别。建筑风格同质化问题。特色小镇仿古建筑多数以徽派建筑为主,差异化不显著。

三、加快文化导入与产业融合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文化导入,增强小镇特色辨识度、文化认同和文化凝聚力,加强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实现创业创新主体价值,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农民资源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一)优化自然环境,提升人文价值

优化自然环境,提升特色小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保留有价值的自然风貌,改善居民工作、居住、生活条件。收集、研究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人物事迹、历史传说等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性整理提升,形成完整的、链条式的历史文化故事。历史文化实体化。把历史故事、历史文化以实物、实景的方式展现出来,编排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由虚向实,做到可听、可看、可体验。提升人文价值。把周边的自然景观、古建筑群落、人文历史古迹、文化经典遗存等资源和产业品牌整合起来,提高旅游价值、休闲价值,提升资源的附加值。拉长文旅链条。延长小镇文化旅游体验的时间跨度,把游客留下来,增加游客消费,带动相关产业。

(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产业文化

促进特色小镇文化繁荣,保护和改善提升历史经典。开发文化产品。根据时代特点,开发出新产品。把历史文化与数字科技嫁接起来,让文化产业化体现出时尚的一面,增加时代感,提升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创新文化形态。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实体、文化作品、文化活动等立体型向社会展示和强化。提升产业文化促进高质量转型。推动产业文化,提炼提升企业的文化要素。特色小镇通过集聚人气和提升知名度,产生溢出效应,为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发展民宿农家乐,带动农民创业和增收。

(三)集聚产业要素,启动创新动能

促进充分发展,加大科研投入。特色小镇要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文化产品研发,不断推陈出新,保持小镇的热度和知名度。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化数字化改革,提升特色小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高端产业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进步。引入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式引进企业,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集中产业要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工业品、农产品、服务产品的产出都能够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和生活条件改善。

(四)提升文化品质,凸显品牌特色

优化标识性文化符号。对特色小镇按照其文化形象和内涵进行归类,即使是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相似,也可以发现其独特之处加以区分,避免重复雷同。全省一盘棋,合理规划,指导建设,杜绝照搬照抄。建立特色小镇相识度测评体系,在规划设计时加以引导和规避,丰富高辨识度文化内涵,凸显高辨识度品牌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色调、基调、情调、格调。构筑高辨识度文化生态,注重构造细节,具体化、精细化、精品化。加强品牌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推荐小镇,增加小镇的曝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小镇的无形资产。

(五)优化制度供给,提供“保姆式”服务

合理设置优惠政策。优惠政策要看得到边界,让企业能够有直观预期,既能够促进企业培育发展,又不能造成国家税费损失。优化“亩产论英雄”。遵循市场规律,企业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打击“跑马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平台搭建带动制度供给,服务窗口前移,提供政府大服务,为企业入驻、人才入驻、居民生活创造便利条件,通过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开放户籍落户限制,让投资者、管理者、创业者、各类人才享受属地公共服务便利和福利。推动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享受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权带来的经济效益,提供和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建设,增加居民生活便利化,打造舒适生活圈。

参考文献:

[1]  朱亮亮,黄海波.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艺术品鉴,2020,(8).

[2]  张环宙,吴茂英,沈旭炜.特色小镇:旅游业的浙江经验及其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3]  王明华,人本观念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12).

[4]  王明华.特色小镇4.0——浙江经济新引擎[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9).

[5]  王莹,江永碧.培育更具时代性的人文特色小镇[J].浙江经济,2016,(3).

[6]  陈新宇.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J].四川建筑,2018,(6).

[7]  厉华笑,杨飞,裘国平.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6,(3).

[8]  杨颖慧.海盐百步:接沪融杭连嘉,打造共同富裕镇域样板[N].嘉兴日报,2021-12-21.C529CF8C-33C2-4BB4-A0C7-20AD51CBF8D0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特色小镇产业融合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