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下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粗浅分析

2022-04-19 03:57侯燕
考试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架理论语篇教学小学高年级

侯燕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应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性质。语篇教学作为小学高年级常见的教学形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上精神有所体现。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粗浅阐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支架理论,提高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詞: 支架理论;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04-0092-04

一、 存在现象中揭露问题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呈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语篇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语篇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舞台上绽放其特有的魅力。

然而,面对有一定难度的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几乎每位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虽然自己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在讲台前卖力讲解,台下总有一些“调皮王”,一开始还表现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便对教师的“长篇大论”失去兴趣。面对这样的情景,部分教师难免会心生怒火,停下来严厉训斥一通,想着必须“杀一儆百”,将这种不认真听讲现象扼制于根源。但是,眼看着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瞬间在“严厉训斥”中暗淡无光,笔者犹豫了。教师责任全无吗?或许针对大片段的语篇教学,身为高年级英语教师的我们更应反思。

二、 存在现象中剖析原因

(一)情境创设不到位,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使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重在体验。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语篇教学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将整个语篇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形式枯燥,试问又怎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呢?

(二)词句讲解过于注重,无法把握语言整体

英语教学旨在让学生习得语言后,能够脱离书本,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起到语言促进交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也多以整体对话形式展开。然而课堂上,教师将英语语篇中的单词、句型单独拎出来,花大力气讲解,再把它们生搬硬套到文本中,把整个文本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除了关注个别单词的读音、句法的运用,全然不顾整个语篇的含义,如此教学方法既违反了整体教学的原则,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又不能使学生高效地挖掘语篇的实质内涵,影响思维发展。

(三)形式选用较单一,忽略综合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为学生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然而,就语篇教学课的巩固环节而言,部分教师只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多以读背、做练习题为主,完全没有学习策略的引导,形式枯燥,模式单一。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使得教学助人自助呢?

三、 深入反思后巧借支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中巧借支架理论,明确目标,构建支架,能够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并且有效避免出现上述现象。

(一)支架理论的引入

支架(scaffolding),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会被逐渐撤离。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给学生,用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各种辅助物,就被称为支架。

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架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理论的提出是以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教学理应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难度恰当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的学习期待与其现有水平构成合适的落差,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喜悦,以此引导其向更高认知水平发展。

(二)如何搭建语篇教学支架理论

笔者结合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Story time)部分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语言支架。

分析发现,这篇故事基于本册书一到三单元已学的一般过去时态而产生,文本对比呈现了Mike一家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变化,建议学生能从Mike一家的生活变化中领会自己及身边人和事的变化,并用书本所提供的语言支架“...years ago, ...could/could not...Now, ...”进行表达。本课的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有话可说。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篇文本,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后很可能还是在机械地操练书本上的语言,而不是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课语篇虽然已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架,但是不够明显,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在生活中能对语篇中的内容加以运用,笔者在语篇文本支架的基础上进行了些许创作,整合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具体归纳如下:

1. 创设真实语境,搭建支架基础

南通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倡导语文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此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真实的情感,使学生获得“声情并茂”的态度体验,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并以此促进身心发展。

为了能引出本课话题,创设谈论过去和现在的话题情境,教师在课前借助多媒体播放自编歌曲What can I do? What could I do?同时用PPT呈现出关于与之相匹配的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照片。随着欢快的音乐,学生在课前三分钟饶有兴致地观看,嘴巴里还不时跟着哼唱两句,有些同学甚至跟随歌曲图片,借助已经学过的或新感知的英语,自己在猜测本课话题。而就在此时,新课还未开始,教师一言未发,语言的支架还未曾呈现,学生哼唱的词句虽然还不够完整,却是在情感被激发后,完全自主进行的语言输出。与此同时,无形中搭建了语篇教学的支架基础,为接下来的深入搭建创造了条件。

2. 复习旧知要点,串联新旧支架

Warming-up and lead in部分,教师延用歌曲信息,出示T/F判断题,判断的内容均与过去和现在话题相关,由此引出课题Then and now。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带着任务观看动画,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时间点,并围绕第一个时间点,即Mike的现在和六年前展开讨论,由此复习旧知Now, ...can/cant...,引导新知...ago, ...could/couldnt...,之后谈论爷爷的过去和现在,进一步复习语言。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抓住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语言回答Mike和爷爷今昔區别,并及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性表扬,使得更多同学受到他人强化的力量,激发自己内心的表现欲望。在此游戏过程中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3. 深入探究语言,充实语篇支架

步骤一:合作探究

Mike和爷爷的过去和现在,学生是在教师带领下了解的,并在此过程中习得本课重要语言支架Now, ...can/cant...,引导新知...ago, ...could/couldnt...,而后谈论的Mike爸爸妈妈的过去、现在,语言支架相同,教师则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尝试运用实义动词的两种时态。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我们完全可以将思维导图以图表的形式引入教学,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语篇支架。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Mike父母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并为学生概括语篇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使得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步骤二:展示运用

T: Lets read after the record then choose one part and act in groups.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语言技能二级标准中提到,学生应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设置表演展示环节,不仅使语言新旧知识在架构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巩固,而且方便学生整体感知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同时,借助表演展示,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他们勇敢、合作的心理品质。

4. 联系生活拓展,撤销语言支架

本堂课进行到此,可以说基本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但是脱离教师建立的语言支架,学生是否也能进行同样的语言输出呢?为帮助学生在整体语言输出上再上一个台阶,教师设计了如下环节:

T: Today, we learned a story about then and now for Mikes family. And I will bring you a story book about then and now for me and my friends.

T: Can you make your own story books in groups?

设计意图:教师教授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脱离生活实际的语篇教学不能使此目的得以落实。所以,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关于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故事集,并引导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照片,小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故事集。这个过程不仅是脱离语言支架的深度操练,同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5. 以图片视频做支架,贴近英语文本

与初中的英语语篇相比起来,小学英语的语篇内容是较为简短的,但是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较为有限,对于英语课文在进行解读时会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需要对外部的辅助工具加以借助和利用。小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于像英语语言这种较为新型的事物也是愿意接受的,英语教师可以在对英语课文中的背景和文化向学生介绍时加入更多的设计和元素。

例如,学生对四季这些单词进行学习时,英语教师可以用图片的方式来对单词进行引入,因为图片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可以辅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记忆,还可以让他们对四季这些单词从整体层面来进行感知,体会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英语教师除了对图片加以利用之外,也可以选择视频。可以将一些视频展示和分享给学生,为学生讲述自己在假期游玩的经历,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这时英语教师再将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导入。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探讨的机会,让英语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让学生与英语文本中的内容可以更加贴近。

6. 以讨论做支架,语篇主题自然导入

学生是很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聊天的,在一种放松自在的氛围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探讨,不用担心说话的内容恰当与否,因此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可以将其想象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英语教师对这一点予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在英语课程开始前就与学生展开热烈的探讨,活跃一下课堂的整体氛围。

例如,学生学习到关于住在什么地方的英语知识点时,英语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前为学生展示一些房子的照片,并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人住在什么地方,这些房子学生是否见到过。如果有部分学生了解而其他的学生不了解的话,可以让知道的学生给其他的学生分享一下,促进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英语教师的导入后,他们的关注力都会被吸引到英语教材中,这个时候英语教师再对他们进行语篇的讲授,学生会更容易对其理解和消化,在后续的讨论中也会对课文内容有所涉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予以熟悉和了解。

7. 以互动游戏做支架,创造语言输出平台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篇教学时,对其英语语言方面的输入更加重视,让学生对语篇进行反复的朗读。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语篇中新的单词和句型进行学习,并要求他们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对语篇进行识记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对英语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被动地进行接受,而没有让他们对英语进行主动的语言输出,这和英语语篇教学的本质是不相符的。因此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对英语支架予以巧妙地运用,可以融入一些类似于小游戏、角色扮演、绘本故事等内容,以英语语篇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对语言进行输出。对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内心中对英语语篇的真实想法和观点。

例如,关于can这个句型的教学,英语教师可以以自身为支架,通过学生对教师本身所产生的好奇心来加以运用,让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点,可以和学生玩一个Yes和No的互动小游戏。先播放一段具有律动感的背景音乐,然后开始进行游戏,由英语教师说出一个关于can的句子,用肢体语言来提示学生,如I can run(英语教师说完句子后做出跑步的动作),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句子后需要立即做出自己的判断,回答Yes或者No。英语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前面来接替自己进行接下来的互动游戏。在这个互动游戏中英语教师以自己为英语支架,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个特点,对他们在英语语言的输出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can这个句型。

四、 支架使用后总结要点

为了使“支架”在语篇教学中起到更明显的辅助效果,教师在搭建、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搭建支架应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

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数量不一。教师教授语篇,不仅需要研究语篇内容本身,也应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已有经验,设立恰当的“信息沟”。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机制,促进学生的求知内动力的生成。与此同时,在学生成功输出语言时,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继续学习的欲望。

(二)搭建支架注意语言真实性、交际性

教师教授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脱离生活实际的语篇教学不能使此目的得以落实。教师在教学语篇过程中,应多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舞台,在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中自然习得语言结构。

(三)搭建支架是为了最终撤离支架

教学是为了助人自助,也就是说,在教授后,脱离了教师的指引,学生能够自主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支架撤离的时机非常重要,过早撤离支架易导致学生对语篇文本把握不到位,影响学习效果,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炒冷饭”的感觉,降低学习兴趣。

五、 结语

教育应该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一点点。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动用教育机制,努力为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接点,幫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效进行新旧连结,使学习内容不断被接受、内化,甚至创新。另外,借助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内心欲望,与此同时,提升学生自信独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孔凡秋.支架理论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支架理论语篇教学小学高年级
基于支架教学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
用“支架理论”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