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作用

2022-04-19 09:57宋志强张晓红
关键词:志愿服务立德树人

宋志强 张晓红

[摘 要]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鲜亮底色,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为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在青年志愿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年志愿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有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励青年志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有助于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感召青年志愿者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和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嵌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全过程,深刻认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努力构建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运行各环节,为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实践育人功能。

[关键词] 立德树人;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时代使命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2)01-0033-08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将分别于2022年2月4日和3月4日盛大开幕。北京冬奥会是在中国人民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国际重大标志性赛事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志愿者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基石。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1]作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突出特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来自近百所高校的近两万名赛会志愿者将为北京、河北两地三个赛区及其他重点服务设施场所提供志愿服务。除了高校赛会志愿者,北京冬奥会秉承“一起向未来”理念招募大批城市志愿者为主办城市平稳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按照北京市《冬奥城市志愿者工作方案》,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城市志愿者将聚焦“五区四线三周边”等重点区域758个点位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鉴于青年志愿者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项目除了具有保障赛事顺利完成的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立德树人价值,在助力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

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鲜亮底色

(一)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立德树人,“既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立德树人工作。毛泽东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方针。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从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出发,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江泽民强调,要把素质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各级各类学校要处理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不断改进和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这一命题传承了中国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核心理念的生动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德树人的战略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写入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在2013年教师节慰问信中,习近平要求全国广大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国高等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学治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為中心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2018年5月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九个坚持”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凸显了立德树人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十四五”重要目标加以统筹规划。立德树人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为志愿服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明确了历史方位和职责使命,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志愿服务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

志愿服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保障资源不足和“公共保障失灵”问题将长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政府很难全面照顾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成员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个性化、发展性要求。国内外实践表明,志愿服务组织在专业技术、灵活性、组织机制上具有优势和效率,其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基本公共服务和差异化需求供给者的角色,有效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志愿者在公益慈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稳定社会基层、促进社会和谐、追求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05108E64-8579-45C2-8B95-64CB006EF72C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首次凝练提出社会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方面,就其精神内涵和现实功用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式,二者都以引导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基本目标,二者具有精神形态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从价值目标达成的实践形式看,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要使命。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志愿服务越普及,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

志愿服务是促进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中国人民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据我国志愿服务官方信息平台中国志愿服务网显示,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2.21亿,累计服务时间37.3亿小时,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日渐成为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形式。

(三)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取向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性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上是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成就的双向社会行为,在志愿服务达成利他目标价值的同时,志愿者自身德性的提升及由此產生的社会正向文明示范作用,就形成了立德树人的现实过程和客观结果。由此可见,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在精神实质和现实功能上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也彰显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社会意义和主体价值。

从学理维度看,志愿服务具有相比较其他途径所独有的立德树人优势,其独特价值体现在实践性、主体性、合目的性三个方面。首先,志愿服务具有实践育人的优势。“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 506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实践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立德树人不能仅仅采用道德说教的方式,为达成实效,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鼓励教育对象践行道德要求、进行道德反思,进而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自觉的德性选择,从而实现道德教化的最终目的。其次,志愿服务具有主体育人的优势。和课堂等其他育人载体不同,志愿服务本质上是志愿者自觉自愿的行为,其志愿性的本质属性“使每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因而能够更主动积极地发挥自身的智力、技能和知识,成为有巨大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源。” [5]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其合目的性的特征上。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社会人”,这一育人目标的达成和检验不应只停留在道德认知阶段,而应该体现在育人对象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德行自觉之中,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立德树人的工具性实践形式,还具有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目的性功能。

从历史维度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从发端之初就被深深打上了立德树人的印记,是党和国家道德教化、实践育人的生动载体。1963年兴起的“学雷锋运动”,使得新中国的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理念密切联系在一起。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表述形式,新时代的志愿服务被冠之以“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称谓,在管理体制上由党的宣传部门和文明系统负责统筹推进。2016年2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为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为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价值定位彰显无遗。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由共青团中央在1993年主导发起的青年志愿者行动迄今已经延续了近30年,更是明确把教育青年、引领青年作为其核心价值和具体要求。2008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出席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高度评价“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要求广大青年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7]

作为党联系青年、引领青年的枢纽型组织,共青团中央把实践育人作为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要原则,着眼使志愿精神成为团员、队员先进性的重要精神要素,通过志愿服务净化人、锻炼人、培养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与生俱来的重要功能,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取向。

二、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为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思考和应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8]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项目除了保障赛事顺利完成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精神元素,在激励青年志愿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有助于青年志愿者全面发展、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05108E64-8579-45C2-8B95-64CB006EF72C

(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年志愿者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为青年志愿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重要平台。奥运会志愿者中流传着一句名言:“不参加一次奥运,不知道自己有多爱国。”“不亲身参与一次奥运会,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爱国。这就是我站在这里的意义,我与祖国共荣辱,我与祖国共进退。”[1]227这是2018平昌冬奥会中国志愿者张晨欣在《激情平昌,梦延京张:中国志愿者平昌冬奥故事》一书中发出的肺腑之言。北京冬奥会举办之时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先后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9]2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在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际,参与举世瞩目的冬奥盛会,成为青年志愿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助推剂,也为青年志愿者学史力行提供了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宽广舞台,有助于青年志愿者在服务国家大事中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在服务冬奥赛事中真正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北京冬奥盛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脚注,服务北京冬奥成为青年志愿者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形式。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中国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8]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青年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0]277新时代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习近平高度评价青年志愿者在民族复兴圆梦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在2013年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1]。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广大青年逐梦、追梦、圆梦的鲜活实践形式,参与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者将个人梦、青春梦融入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的生动写照,对于激励青年志愿者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实践育人作用。

(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励青年志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精神之钙”。习近平极为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1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 13 ]除了要求学校和社会做好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习近平还重视激发青年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12]

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意蕴和实践功能上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是一般性的伦理约束和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是感召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投身志愿服务,就是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冬奥会是青年志愿者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宽广舞台。服务北京冬奥会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将志愿服务精神知行转化的桥梁,同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充分展示了冬奥志愿者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初心使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春力量。青年志愿者内在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形式作用于被服务客体并达成预期的服务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行为主体的价值养成和社会引领作用才能真正得以成为现实。北京冬奥会期间,赛事志愿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和通用服务为各项赛事提供运行保障,为各国运动员、体育官员、媒体记者和观众等赛事相关方提供工作、生活和观赛服务;城市志愿者为主办城市的有序运行提供全方位日常保障服务,同时积极投身冬奥文化传播、冰雪运动推广和城乡文明实践活动;专家志愿者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这些不同岗位的志愿者工作性质虽有不同,但其服务过程中蕴含着无差别的公益慈善人力资本价值和志愿服务精神文化价值,这些价值的现实转化推动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使北京冬奥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功能得以成为现实。

(三)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感召青年志愿者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05108E64-8579-45C2-8B95-64CB006EF72C

奥运会是连接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桥梁。没有优秀的奥运志愿者,就没有精彩的奥运会。早在2008年习近平出席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时就精辟指出,奥运志愿者是代表奥林匹克理想、体现奥林匹克文化、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奉献奥林匹克事业的形象大使。“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无数年轻人结缘于奥运,因尊崇奥林匹克精神相聚在一起。”[1]230可以说,奥运会最大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而在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强大精神感召力和社会教化力。《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精神做了如下描述: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从其内涵看,奥林匹克精神集中体现为包容、友谊、团结、公平、和平、发展等理念,和崇尚天下为公、同舟共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相通,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精神契合,为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促进青年志愿者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的表述,充分传达出了国际奥委会和全世界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希望加强国际体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反对将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化的共同心愿。

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有助于激发青年志愿者的人类关怀,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天下使命担当的全球治理青年储备人才提供了良机。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广大青年要“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8]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胸襟和品格。在服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生理特点的运动员、体育官员、媒体工作人员,尤其是残疾人运动员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包容、开放、和平、进步等个人优秀品质将得以养成,国际交流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以天下为己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得到充分激发,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将为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培养一大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发挥其独特的立德树人功效。

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要求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志愿服务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绝佳平台,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冬奥志愿者就是一个鲜活的中国故事,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桥梁和纽带,这就要求志愿者不仅能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专业、周到的业务服务,更要提升自身文化修养、道德涵养、政治素养及跨文化沟通技能,树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服务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要善于讲中国人民的善心和善行,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志愿者形象,在不同文化、不同人群间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要善于讲中国共产党的善治和善政,帮助国外运动员和冬奥会参与各方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和时代担当,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善于讲中华民族的善谋和善智,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向世界阐释推介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嵌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全过程

(一)深刻认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首先,要确立立德树人的志愿服务工作理念。一般而言,志愿服务具有提供社会公益产品、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完善社会治理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多维功能。就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而言,在确保为赛事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应该突出其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和时代价值,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达到促进青年志愿者全面发展的目的。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各组织方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意义,以更为宽广的视野认识本届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对执政党、对国家、对民族、对青年发展所承担的时代使命,跳出赛事本身看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的使命担当,超出志愿服务的一般意义谋划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培养安排。

其次,要确立促进青年志愿者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青年发展,是指青年在生理、心理、社会与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演进过程、现状和特征,包括公民素养、身心健康、教育学习、就业创业、社会参与、维权及犯罪预防等多方面的内容和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2019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学习上,更体现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和实际作为上,体现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上。青年志愿者是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力量,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时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赛事提供可量化的公益服务,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赛事服务对志愿服务活动相关方,尤其是青年志愿者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转变。对于青年志愿者而言,投身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最有价值的遗产不在于冷冰冰的服务时长,更重要的是让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助力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确立,自觉成长为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构建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首先,明确北京冬奥组委立德树人统筹协调职责。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于2015年12月15日,是承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组织机构。据其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冬奥组委的职责为负责组织、协调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筹备和举办工作。为更好发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作用和功能,建议在已有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在青年志愿者思想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职责,依托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和新闻宣传部建立健全志愿者发展规划专门机构和岗位,构建覆盖所有赛区、所有场馆和所有志愿者来源单位的志愿者思想教育、典型选树和综合培养机制,为做好北京冬奥会立德树人工作在目标要求、平台支持和资源供给方面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05108E64-8579-45C2-8B95-64CB006EF72C

其次,调动志愿者使用单位和来源单位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北京市、河北省共青团系统和教育系统的组织优势和传统优势,各司其职做好志愿者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志愿者来源单位尤其是两省市志愿者来源高校的全员育人优势,综合运用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资源,做好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依托北京冬奥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新局面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第三,协调各赛区、各场馆形成立德树人工作合力。要依托三个赛区的业务工作体系,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渗透到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28个非竞赛场馆的志愿者招募培训、岗位服务和激励保障之中,坚持赛事保障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相贯通,切实实现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第四,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全社会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在中央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和北京市、河北省冬奥会领导机构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制订实施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工作规划和文化活动计划,依托冬奥纪实频道和其他全媒体渠道积极传播宣传北京冬奥志愿者歌曲等文化标识,赛前开展征文、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冬奥会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活动,赛中大力报道志愿者服务赛事和城市运行的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赛后加大激励保障,为冬奥会青年志愿者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制订个别化的跟踪支持计划,确保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取得成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一批青年志愿者领袖和各领域青年领军人才。

(三)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运行各环节

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要围绕立德树人和青年志愿者的全面发展来统筹谋划赛事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将立德树人理念和助力青年志愿者全面发展目标融入志愿者招募、培训、配岗、服务、保障、激励等各个流程。

首先,严格志愿者招募选拔标准。作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是北京和河北的名片,代表的是新时代中国的形象,志愿者招募选拔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最优秀的青年选拔到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岗位上来。

其次,构建多层次的志愿者培训内容体系。在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及岗位培训等常规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培训内容的丰富和拓展。例如,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志愿者来源高校和使用单位理论学习平台、北京冬奥会自有平台开展志愿者学党史活动及国情教育专题培训,帮助志愿者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把青年志愿者培养成为新时代的爱国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奥运精神的传承者。再例如,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跨文化交流专题培训,提升青年志愿者国际交往能力和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意识,培养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新时代的世界公民,为国际交流和全球治理储备青年骨干和青年领袖。

第三,重视对志愿者的政治引领。以服务场馆和相邻岗位为单位在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中普遍建立临时党团组织,规范志愿者党团生活,通过临时党团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志愿者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四,重视志愿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做好志愿者常规物资保障和激励表彰的基础上,完善志愿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的学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提升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北京冬奥会青年志愿者努力做新时代的奔跑者和奋斗者,将服务北京冬奥会的经历和收获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体自觉,转化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第二个百年梦圆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宋志强:《激情平昌,梦延京张:中国志愿者平昌冬奥故事》,新华出版社2019年版。

[2] 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8期。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 陆士桢、胡礼鹏:《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建构中的“中国梦”目標定向》,《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6]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隆重举行》,《北京日报》2008年5月5日。

[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8]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1] 新华社:《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 勉励青年志愿者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人民日报》2013年12月6日。

[12] 新华社:《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8—39页。

On the Uniqu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for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SONG  Zhi-qiang1 ,ZHANG  Xiao-hong205108E64-8579-45C2-8B95-64CB006EF72C

(1.College of Marxism,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ollege of Marxism,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olitical idea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also the bright background color of volunteer serv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ensure the volunteer service scheme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a great success,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have a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as an innovative platform for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ments and instruction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th and volunteer servic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piritu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scheme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and integrat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all links and processes of volunteer service for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so as to uniquely play a practic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th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volunteer service; new era mission

(責任编辑 编辑刘永俊)05108E64-8579-45C2-8B95-64CB006EF72C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