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记

2022-04-19 05:15虞之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6期

文/虞之

这是一个被考古学家关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古代遗址,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庄严神圣的大型祭坛、等级森严的古代墓葬,为后人拼接出了一个5000 年前的古老文明。

梁思永首发“红山文化”报告

1986 年7 月,国内外的媒体纷纷转发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其中写道,在中国辽西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5000 年的古代遗址,出土文物表明,5000 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 多年。

这一蜚声世界的古代文明,却是在漫长的探究中逐渐被揭开神秘面纱的。早在20 世纪初,红山就曾引起国外考古学家的关注。日本考古学家鸟居龙藏和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曾先后到红山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80 多处史前文化遗址。

1930 年冬,国内第一支考古队顶着刺骨的寒风,由通辽起程,经过天山(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林东(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到达林西(今赤峰市林西县)。梁启超的二公子、中国近代考古开拓者梁思永担任考古队领队,这是国内考古界第一次对红山地区进行主动挖掘。

1930 年8 月,梁思永得到一个重要消息:有人在内蒙古林西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就在考古队整装待发之际,通辽一带暴发严重鼠疫,在进退两难之际,又得到一个信息:有人在黑龙江的昂昂溪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队立即改道赶往那里。工作3 天之后,因天气变冷而被迫停工。有着强烈责任心的梁思永,马上取道通辽,南下热河。

1930 年10 月下旬,梁思永带领考古队到达林西,准备在林西县做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希望能解答这些遗物在地下的分布问题。

发掘的地点被当地百姓叫作“哈拉海”,这是一块沙窝子地,距离县城大约4 公里。当时从林西到赤峰的南北大道由它的中心穿过,位于大道西侧的锅撑子山高高耸立,是发掘遗址的最好标识。由于天气寒冷,梁思永只得将发掘计划改成在赤峰一带进行地面采集。

梁思永带领考古队对英金河北岸和红山嘴一带的新石器及较晚时代的遗址进行了调查,收获了石器和陶片等一批文物,对该区域古文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但红山文明的面纱刚被掀起神秘一角,就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被迫中止,梁思永只好带领考古队回到北平。1934 年秋天,梁思永的热河考古报告《热河查不干庙林西双井赤峰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发表。这篇考古报告,是由中国考古学者书写的第一篇有关红山考古的文字。在报告里,梁思永无限伤感地写道:“在不到4 年的时间里,东北4 省接连被日本军占领了,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不应忘记我们没有完成的工作。”

此后,这一5000 年前的古老文明再次尘封地下,等待着新的历史机缘的到来。

小“笔筒”引出牛河梁

1981 年,辽宁省文物普查工作在朝阳市建平县展开。时任朝阳市文化局局长的宫殿东来到建平县城,集中全县32 个公社的文化站站长进行培训,由辽宁省文物考古队的郭大顺授课。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牛河梁女神头像

课间休息时,富山公社文化站站长赵文彦提供了一条消息:该公社马家沟生产队一村民家藏有一个“玉笔筒”。培训班结束后,郭大顺等人骑自行车赶到了县城以西8 公里的富山公社马家沟生产队。在生产队队长马龙图家,郭大顺拿起一个似笔筒又不是笔筒的筒状器仔细端详,心里非常激动:这哪里是“玉笔筒”,这正是他们在辽西苦苦找寻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型——斜口筒形器。征得马龙图的同意后,郭大顺一行带走了这件玉器,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根据马龙图和其他村民提供的线索,郭大顺等人来到牛河梁山岗上。这座山位于公路101 线南面、锦承铁路的北面,东西方向处在凌源与建平交界处,地表散布着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彩陶片。承包土地的村民说,村民种地时,还捡到过像“万”字形的石片,因已经破碎就扔掉了。这些重要的遗物,使郭大顺等考古工作者毫不怀疑地确定:这里是一处红山文化遗址。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集中在这块台地上找宝,在一条沟边老百姓捡石头的地方发现了人骨,做了简单整理后,居然清理出一座墓葬。

与“女神”跨越千年的相视一笑

让考古人员没想到的是,更加惊人的发现正等着他们。

这一天,考古队员返回驻地路过一处土沟时,一个考古队员隐约看到一块红色的东西,当他弯腰捡起这块东西仔细辨别时,禁不住内心一阵狂喜:这竟然是一只泥塑的耳朵。在随后的搜寻中,考古队员又陆续发现了泥塑的鼻子等人体残块。一条土沟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泥塑人体残件呢?队员们的视线不约而同地顺着土沟瞄向高处的山坡。

考古工作者迫不及待地开始对这一地点试掘。表土去掉,露出了一座由主室、左右侧室、北室、南室连为一体的多室布局的房屋。房屋为半地穴式,从炭化的木柱、陶器分析,它是被一场大火烧毁的,地上部分全部坍塌,只保存了地下部分。考古工作者仅动了一下表面,出土的文物就令人眼花缭乱:仿木的建筑构件、壁画、陶祭器、相当于真人3 倍的残耳和残鼻……那么,有没有较完整的塑像呢?

终于在一天下午,考古队员的洛阳铲碰到了一块硬质陶块。随着陶块周围的泥土被渐渐剥离,额头、眼睛、耳朵、嘴……一尊几乎完美的女神头像瞬间展现出来,只见她仰面朝天,微笑欲语。摄影师及时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轰动考古界的女神与其子孙们跨越千年的相视一笑,也记录下了红山文化考古中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发现的最初过程,也是红山文化第一次明确发现墓葬。这一发现,拉开了红山文化的考古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