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方用药规律研究❋

2022-04-19 09:30宋修道王国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证厥阴病机

宋修道, 王国为, 杨 威△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烟台 26419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以下简称六气方)6首,见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据每年气候变化而设。六气方病证和治法来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2],方药加减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2]五味胜复理论确定,为每年六气中主气客气加临、司天在泉及六气胜复的变化而设立。通过分析六气方,还原陈无择配伍规律,为时气外感病诊疗、组方规律提供了方向。

1 五味生克用药规律

《黄帝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治以所不胜之气味,以克制其气过盛,对所不胜之气加以克制,抑制病气,针对病邪的特性对症治疗。因陈无择所用药物多以《证类本草》中的药物为主[3],故药物性味分析以此书中记载为准。现将六气方的病证发生时间、发病特点、病机、治法和药物加减分析如下。

1.1 静顺汤

病证发生在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气候上半年以寒为主,下半年以湿为主,太阳寒水比正常时节提前出现。病机以寒湿内侵为主,临床病证多身热头痛……气郁中满等,治法:祛寒除湿。

本方以酸温木瓜、苦酸牛膝以助木补火,酸苦诃子醒胃助脾共制太阳寒水之盛,此三者为君药;以辛热附子、干姜温太阳寒水,甘平茯苓、甘草、甘温防风培土制水。

初之气少阳相火合厥阴风木,去辛热附子,加甘平枸杞补肝;二之气阳明燥金合少阴君火,用辛温附子助金,甘平枸杞补肝;三之气太阳寒水合少阳相火,去辛热附子、干姜、酸温木瓜,加人参甘微寒、枸杞、地榆苦寒清内热,辛温香白芷、生姜以佐制,此时君药变为甘淡的茯苓、甘平的甘草为君,平调寒热;四之气厥阴风木合太阴湿土,用甘酸石榴皮培土和木;五之气依据正方;终之气太阴湿土合太阳寒水,去苦酸牛膝,加酸苦寒芍药以助木抑火,加甘温当归、甘平微温阿胶扶土胜湿。

本方酸苦甘温并用,温中散寒,酸甘苦补火助运,祛寒除湿。

1.2 审平汤

病证发生在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气候上半年以燥为主,下半年以热为主,阳明燥金晚于正常时节出现。病机为燥热相袭,临床病证多为中热、面浮或疠气行等,治法为清热合佐金平木。

方以苦甘天门冬润燥抑热为君药;辛温檀香、苦辛温远志、白术温散火热,酸苦寒白芍补阴制火;以辛酸温山茱萸补肝阳,辛温生姜助金生水抑火,甘平甘草培土生金。

初之气太阴湿土合厥阴风木,加甘平白茯苓补土,辛平半夏、辛温紫苏、生姜以助金抑木;二之气少阳相火加少阴君火,加苦咸微寒玄参、苦平白薇清热与天门冬共为君药;三之气阳明燥金加少阳相火,去苦温远志、辛温酸平山茱萸、甘温白术防温助火,加苦微寒丹参清心火,甘咸寒泽泻助水以清火热,合天门冬为君药;四之气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加太阴湿土,去苦温远志、苦温白术以防苦温生火,加酸平酸枣仁以助木胜湿,甘寒车前子以助土运湿;五之气、终之气依正方。

本方咸苦辛并用,咸味制火,辛苦助金散外热,酸苦清内热。

1.3 升明汤

病证发生在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气候上半年以热为主,下半年以风为主,少阳相火比正常时节提前出现。病机为外热内寒。临床病证多为气郁热、咳逆头痛等,治法为解表邪、清内热。

方中甘平酸枣仁,辛温檀香散火入厥阴养肝宁心,酸涩凉蔷薇清胃热除湿为君药,辛苦温半夏、青皮、生姜平肝和胃、清内热,甘平甘草、甘寒车前子渗内热。

初之气为少阴君火合厥阴风木,加苦平白薇、苦咸微寒玄参清火;二之气为太阴湿土合少阴君火,用辛温丁香醒脾止呕;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用苦咸寒之漏芦、苦平微寒的升麻、酸苦的赤芍清热泄火为君药;四之气为阳明燥金合太阴湿土,用甘平的茯苓渗湿;五之气用原方;终之气为厥阴风木合太阳寒水,加酸温的五味子温肾敛肝。

本方咸寒辛酸并用,辛凉解表热,咸寒清里热,苦寒通便,淡利水湿,酸敛保津。

1.4 备化汤

病证发生在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气候上半年以湿为主,下半年以寒为主,太阴湿土晚于正常时节出现。病机为寒湿侵袭。临床可出现关节不利……或温疠盛行……或胸腹满闷等,治法为祛寒除湿兼补脾。

方中用辛温大热的附子、生姜温寒水为君药;酸温的木瓜、苦酸的牛膝培木克土,以温寒燥湿;用甘淡的茯神、甘草健脾运湿,运化水湿;甘酸温覆盆子补肾涵木,甘微温熟地补血缓肝急。

初之气厥阴风木合用原方;二之气合少阴君火,故去大热附子,加辛平天麻助金生水以克火,辛甘微温的防风培土生金以侮火为君药;三之气太阴湿土合少阳相火,加甘咸寒的泽泻利水;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均用原方。

本方用辛温祛寒,酸苦温扶木克土祛湿,甘淡补脾化湿。

1.5 正阳汤

病证发生在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气候上半年以热为主,下半年以寒为主,少阴君火先于正常时节出现。病机为寒热交争,临床表现关节禁固、腰痛……或鼻鼽等,治法为祛外寒、清里热。

方用辛苦温的当归补少阴之阴,苦辛咸温的旋覆花降热为君药;辛温的川芎助金侮火,苦平的白薇调和寒热,咸苦寒的玄参清火泄热,酸苦芍药助木制金;甘寒的桑白皮清肺热和辛温生姜、甘平的甘草清上温下。

初之气为太阳寒水合厥阴风木,用甘温的杏仁、辛甘微寒的升麻辛散温热;二之气为厥阴风木合少阴君火,用甘平的茯苓、甘咸寒的车前子疏泄水湿;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合少阳相火,用甘苦温的杏仁、甘平的麻仁疏泄温热,与当归、旋覆花共为君药;四之气为合太阴湿土,用辛温的荆芥泻火止血,苦辛微寒的茵陈祛除湿邪;五之气用原方;终之气为阳明燥金合太阳寒水,用辛温的紫苏子降气平喘。

本方用药特点为辛温祛寒,酸苦泄热,辛温酸苦并用。

1.6 敷和汤

病证发生在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气候上半年风病为主,下半年热病多见,厥阴风木晚于正常时节出现。病机为风燥胜复,湿热为患,临床可见右胁下寒、黄疸……时作瘟疠等,治法为息风、清热、祛湿。

方用辛温半夏、干姜、甘淡味茯苓,祛湿渗热为君药;甘平枣仁补肝清虚火,用酸苦温的枳实、辛苦温橘皮、苦酸涩诃子以醒胃悦脾温寒祛湿;酸甘温的五味子温肾制水,炙甘草缓和厥阴。

初之气阳明燥金合厥阴风木,加辛平牛蒡子引辛温的炮姜散寒;二之气太阴寒水加少阴君火,用甘平微寒的麦冬清肺,甘平温的山药补脾化湿;三之气厥阴风木合少阳相火,用苦温的紫菀佐金平木;四之气少阴君火合太阴湿土,用甘寒泽泻祛下焦湿,苦寒山栀子清中焦热为君药;五之气、终之气用原方。

本方病证寒热错杂,所以用药性味辛酸咸合用寒热兼施,辛凉息风、咸寒清热、辛苦温祛湿,以泻火平木为主。

六气方的病机或寒湿内侵,或燥热为患,或外热内寒,或寒热交争,或风湿热共犯,所以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寒者用温热药或辛温或苦温;热者用寒凉药或苦寒或辛寒;燥者润之或辛润或甘润;湿者祛之,湿热者用苦寒药,寒湿者用温热辛苦药,同时注意补脾;风者平之或苦平或辛散。从以上看出,六气方辨证灵活,用药针对性强。

2 根据六气变化调整六气方君药

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受到五运六气运行的影响,四时五运六气为《黄帝内经》五脏理论的总纲[4]。六气方君药依据主气客气确定,如静顺汤病机为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营运先天,寒湿阻制阳气,故总方以酸温的木瓜、苦酸的牛膝、苦温的诃子为君。而三之气客主加临,水克火,外寒内热,则去辛热附子、干姜、酸性的木瓜,君药变为甘淡的茯苓、甘平的甘草为君,平调寒热。因六气客气变化,六气方的君药有所变化,是六气方用药特点之一。

3 六气方用药规律分析

Epidate 3.1是一款数据管理领域的定量分析软件。把六气方的药物名称、性味、归经分别输入Epidate 3.1软件创立的数据结构文档中,分析用药次数、性味及归经的占比,对“六气方”用药规律分析如下。

3.1 用药次数

六气方共有6方加减药物55味,共使用94次,有21味药物使用多于2次。其中茯苓(含茯神)的使用6次,分别为静顺汤、备化汤(茯神)、敷和汤,另外审平汤初之气、正阳汤二之气、升明汤四之气均加茯苓。分析辰戌和丑未年份或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或太阴司天、太阳在泉;而己亥年为厥阴司天、少阳在泉,风行于上,风燥胜复于中则易湿化,出现水湿停聚,故此三方均含茯苓以淡渗湿邪;卯酉年初之气、子午年二之气、寅申年四之气等阶段均易有水湿病证发生,所以用甘淡平的茯苓入心、脾、肺经,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综合六方用药特点,都有运化水液的茯苓,并配辛温药物以温水化气,与陈氏“五运方”配伍特点相似[5],提示外邪会导致体内水液运行失常,用药时要顾护水液正常气化。

表1 “六气方”中使用超过2次中药比较

其余34味药物远志、天冬、山茱萸、白术、青皮、蔷薇、熟地、覆盆子、川芎、桑白皮、旋覆花、枳实、橘皮、人参、地榆、白芷、石榴皮、阿胶、紫苏、丹参、丁香、赤芍、漏芦、天麻、麻仁、杏仁、荆芥、茵陈、苏子、牛蒡子、麦冬、山药、紫菀、山栀使用1次。从以上可以看出,六气方药物组成变化大,用药灵活,多用到甘草、生姜的组合,以达到甘辛并用、和缓辛散、调和药性的作用。

3.2 药物性味

六气方57味药物中温热性占44.3%,寒凉性占27.8%,平性27.8%,用药偏温是“六气时行民病方”主体。

六气方57味药物中甘味药占43.7%,辛味药占20.3%,苦味药17.9%,酸味药13.7%,咸味药4%,涩味药2.9%。从药味占比来看,甘味和辛味占比合计达64%,六气方君药均含有甘味药,或辛甘或酸甘或咸甘或苦甘配合,可见六气方药物以辛甘温为主。

3.3 药物归经

六气方药物脾胃经占25.6%,其他依次为肺经23.1%,肝经15.1%,心经13.4%,肾经13.4%,大肠经4.2%,胆经2.5%,膀胱经2.1%,小肠经0.4%,提示六气方在用药上重温补脾胃,用药以脾、肺经为主,与用药次数及性味分析结果相合。

4 结语

六气方的用药外因自然、内因脏腑,遵循六气规律而变化[6]。后人在其基础上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而用药[7],现代人沿用陈氏运气理论使用相关方治疗病证并取得确切疗效[8]。六气方配伍依据《黄帝内经》五味胜复理论,其用药偏于辛甘温,注重调护脾胃维持体内水液气化正常,君药依据主气客气的变化而定,可作为六气变化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指导性用方,临证应结合具体病证辨证应用。

猜你喜欢
病证厥阴病机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辨证治疗内伤发热验案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