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基金经理的业绩更好吗?

2022-04-20 03:33龚方件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民型基金回报率

龚方件

多数人认为的“年轻基金经理更会做投资、年纪大的基金经理跟不上时代”这样的理论,其实是一种误判。

去年是基金销售的火爆一年,“全民买基”的热情蔓延到了社交媒体上。据统计,在微博热搜榜上有90多条热搜和基金有关,其中,话题阅读量超亿的有19条。2021年,白酒、医疗、新能源是热门的基金板块,但都经历了几轮波动。比如“医药女王”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和“中欧医疗创新”,截至2022年2月23日,两只基金均已跌破2021年低点,这意味着基民从2021年任意时间点买入并持有到现在,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亏损。

事实上,在基金投资领域,一直存在着“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说法。相关数据显示,在2006年至2020年的15年间,偏股票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达1295%,年化收益率超过19%。但是大部分基民是亏钱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基民持有时间短,又喜欢频繁交易和追涨杀跌。MOB研究院的研报表明,在持仓不足3个月的基民中,七成都会亏损,且一半的人亏损在5%以上。

不仅如此,没有专业判断力的基民们,往往容易盲目追求市场热点和高点。比如在经历2019年、2020年的涨幅收益后,2021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选择减仓,而90后新基民们却纷纷跑步入场,沦为高位站岗的“韭零后”。相比之下,60后、70后基民的基金收益明显要高于90后,因为经过市场的历练,他们更明白投资中和时间做朋友的意义。

在基金投资市场中,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高峰,前期被热捧的产品在下一刻就可能跌下神坛,而之前默默无闻的产品又可能接棒坐上宝座,变幻莫测才是证券投资市场最真实的底色。和“谁笑得最好”相比较,如今的基金投资者越来越关注“谁能笑到最后”。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剔除QDII等类型的股票型基金中,汇丰晋信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及广发基金占据榜单前五;在混合型基金中,国投瑞银、农银汇理、信诚基金占据前五。从上述基金的重仓股分析,它们基本是由于踩中了新能源的风口而扶摇直上的,其重仓股大都包含宁德时代、杉杉股份、先导智能、亿纬锂能等新能源当红股。不过,2022年后新能源突然黯然失色,就在今年2月10日,龙头宁德时代遭资金重锤,股价一度大跌超8%,2月以来,其股价累计跌幅曾达到15%,市值蒸发近2000亿元。

同时,在股票型基金中,富国基金、前海开源基金、英大基金、汇丰晋信基金、东吴基金则位于最后五名;混合型基金中,东方基金、汇安基金、国融基金、中信保诚基金、嘉和基金位于最后五名。这些落后基金的重仓股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等强周期和医药、互联网、食品饮料等领域。虽然这些基金业绩垫底,但事实上,煤炭板块2019年至2021年末涨幅共计880.08%,电力板块共计上涨60.92%,食品饮料板块涨幅更是高达220.74%。只是,在新能源等被极力热捧的高成长板块的光环下,这些行业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尤其是医药、互联网等板块在去年遭受到集采、反垄断、外方制裁等原因冲击,从而拖累了相关基金业绩。

根据观察,煤炭方面,2022年其供需两侧均会稳定增长,但供需结构会较2021年相对松动,动力煤价格可能保持稳定,在一定的区间内震荡。食品饮料方面,“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布局自提出后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国内消费板块的内需性较强,重要性会逐渐凸显,行业长牛可期。医药方面,前期医药板块的下跌是源于对政策的过度悲观,在政策落地后有望迎来反弹,战略性看好赛道中长期成长性好的优质公司,后期重点可放在CXO(医药外包)产业链上,看好原料药、仿制药制剂和CDMO(医药领域定制研发生产)的出口提升、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国际化“出海”。

其实,普通基民选基金,很大程度上都是选基金经理。一般而言,从业越久的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率越高,从业时间小于3年的基金经理都是超额收益最低,从业时间大于10年的基金经理超额收益明显更高,偏股票的主动型基金的年化超额收益中位数可到10%。这是因为基金经理的投资年限越长,市场经验就越丰富,他们对市场风格切换的把握度更佳,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最近资本市场开始流传一个新的理论,叫做“年轻基金经理业绩更好”。确实,去年许多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他们在短短一两年之中取得至少翻倍的业绩,同时均只有很短的投资经历。众人也为此给出了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因为时代变了,年轻人更容易适应新的时代。”

这可能是市场对于数据极值产生盲目崇拜的、以偏概全的误解。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年轻基金经理人数更多,因此数据极值更大。一个大样本统计中最高值和最低值都会变大,但是平均数其实差不多。

对于2021年的基金数据,我们将之分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从而研究不同基金经理从业年限所对应的2021年全年基金回报率情况。数据中,剔除了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1年的基金,以及成立时间晚于2021年1月1日的基金。同时,数据统计中把基金经理按每2年为一个跨度进行分组。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普通股票型基金来说,2021年的最高回报出现在从业年限1~3年的基金经理分组(也就是年限最短的分组),最大回报率为119.4%,即当年的基金净值翻了一倍还多。这个数据符合市場直观的认知“年轻基金经理业绩更好”。但从业年限1~3年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平均回报率仅为13.2%,相对其他分组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作为对比,11~13年的基金经理平均回报率为16.4%,13~15年为10.4%,15~17年为15.1%。

同时,年轻基金经理分组的最小回报,也显著低于经验更丰富的基金经理的分组。1~3年、3~5年、5~7年、7~9年的基金经理分组中,最小回报分别为-17.7%、-24.3%、-26.9%、-21.9%,显著低于9~17年的4个基金经理分组的最小回报,即-14.6%、-8.5%、-5%、+15.1%。

需要提出的是,数据统计也很好地诠释了不同基金经理分组的人数多寡。在1~3年、3~5年、5~7年的分组中,管理基金的数量分别为98只、131只、182只,显著高于之后的分组,如11~13年分组的22只基金、13~15年分组的4只基金、15~17年分组的1只基金。即由年轻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数量,显著大于资深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数量。

“灵活配置型基金”分类下,结果也一样,年轻基金经理的平均回报率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在1~3年、3~5年、5~7年分组的基金,在2021年的平均业绩回报分别是10.2%、11%、10.3%,同11~13年、13~15年、15~17年、17~19年的13%、8.1%、24.2%、23.6%相比,没有优势且存在一定劣势。但是,以上3个年轻基金经理分组的最大和最小业绩回报,也明显高于和低于资深基金经理的极端业绩回报。

所以,多数人认为的“年轻基金经理更会做投资、年纪大的基金经理跟不上时代”这样的理论,其实是一种误判。这主要是因为年轻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更多,所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和更差的业绩回报都变得更多,当人们只把目光盯在好的极值数据上时,就忽视了平均回报率。

不过,现在市场对于新锐兼成熟的基金经理挖掘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在过去5年的基金数据中,大量80后基金经理已成为中坚力量,甚至85后基金经理也开始崭露头角。

实际上,过去5年上证指数涨幅非常有限,这期间经历了2018年股票型基金普遍亏损的年份,接着又经历了3年结构性牛市。这5年市场的机会非常多,相应的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也相当给力,很多股票型基金大幅跑赢指数。

根据晨星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598只股票型基金存有5年完整历史业绩记录,其中大约有90只股票型基金(包括指数基金)过去5年的年化回报率超过20%,这意味着它们的5年累计收益率已翻番,其5年年化回报率的中位数是11.14%。所以,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虎年选好一两只基金后稳定持有才是关键。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基民型基金回报率
基金投资如何赚钱
跟着UP主做投资:人还在,钱没了
回撤背后,谁在被割韭菜?
2020年5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4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19年11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众筹筑屋建设规划方案的优化
哪些电影赔了钱
反思教育回报率: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