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热衷慈善的“万金油大王”

2022-04-20 03:33月珠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学

月珠

胡文虎利用最常见的石蜡与凡士林结合中药配方研制出了价格便宜又疗效好的中药,被他取名为万金油。

万金油,也叫清凉油,与许多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种清凉解毒的药物发明人便是胡文虎。

胡文虎1882年出生于缅甸,但他父母都是中国人,祖籍是福建。父亲一直在缅甸从事中医药事业,胡文虎在缅甸度过了童年时光,10岁时举家迁回福建老家。受家庭环境以及父亲事业的影响,胡文虎自小就接触传统中医,因此对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陌生。回到老家福建后,他一边上学,一边帮助父亲打理药铺,耳濡目染中,也对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万金油风靡各地

1908年,胡文虎之父胡子钦辞世,留下岌岌可危的缅甸仰光永安堂国药铺。胡子钦一介江湖中医,兼打理中医药铺,在仰光苦心经营几十年,终究没有将之做大。胡子钦平日行医时多施药济贫,因此离世时非但没有积蓄可分配,还留下了一笔债务。

26岁的胡文虎典当了妻子的一对金脚镯,完成了胡子钦的身后事。性格外向、脑子灵活、敢于冒险的胡文虎,随即与弟弟胡文豹商定重振永安堂。胡文虎之母拿出了自己的平生积蓄,支持胡文虎兄弟的家族振兴大计。

胡文虎开始周游中国及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泰国等地,考察当地的药材。在考察中胡文虎发现,由于东南亚气候湿热,蚊虫很多,人们经常因被蚊虫咬伤而产生头晕疼痛的症状,却没有药物来解决。即使有,也是西方一些昂贵的西药。东南亚地区普通人民生活状况不佳,根本买不起这些昂贵的药物,只能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被蚊虫咬伤。

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深深触动了胡文虎的心,他希望能从中药当中找到突破口,解决百姓遇到的问题。回到中国后的胡文虎潜心研究中药材,他从最便宜、最普通的中药材入手,一味药材一味药材地尝试,希望能找到价格便宜、贫苦大众都能用得起的高质量中药。

经过5年的不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文虎利用最常见的石蜡与凡士林结合中药配方研制出了价格便宜又疗效好的中药,被他取名为万金油,并挂上虎标牌的商标公开销售,给全世界遭受蚊虫叮咬的穷苦大众带去了福音。

万金油的主要功能就是祛风止痒,缓解被蚊虫叮咬而产生的皮肤发痒、头痛等症状,它的原材料主要是中药,因此健康无害,可以用作预防,也可以用于后续治疗。因虎标牌万金油价格低廉、效果良好,很快深受东南亚人民的喜爱,随后风靡全球。

胡文虎眼光独到,洞悉世事发展,因而总能抢占先机。当欧洲战争即将演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胡文虎和胡文豹赶在物价飞涨之前低价囤积制药原料,待一战结束之后,二人皆成为百万富翁。

成为“双料大王”

深耕缅甸市场十年后,胡文虎开始了永安堂的全球扩张之路。1921年,泰国暹京分行设立。1923年,设立新加坡分行,短期内使虎标良药的销售量大增。胡文虎顺势而为,于1926年将虎标良药总厂由仰光迁往新加坡,谋求虎标良药的第二次发展机遇。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商业嗅觉极其灵敏的胡文虎,从中看到了虎标良药的发展契机。他随即移居香港,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快速布局永安堂全球网络。他一面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创办分支机构,一面在中国各地借势扩张。特别是1929年建立上海分行后,胡文虎把商业活动重点转向了中国大陆。此外,胡文虎还力主在汕头建立制药厂,有效地将虎标良药供给中国市场。1938年,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胡文虎名下的财富已达3000多万美元。

为配合虎标良药的行销,胡文虎在1921年介入报纸生意。从最初与朋友合资创建《仰光日报》,到1951年元旦,经其手在曼谷出版《星暹日报》和《星迟晚报》为止,战乱不断的30年间,胡文虎创办了缅甸《缅甸晨报》、新加坡《星洲日报》、中国大陆汕头的《星华日报》及厦门《星光日报》等近20份报纸。像在中国大陆全面开设永安堂一样,胡文虎还设想过到湖南、汉口、沈阳等地办报。有人对此评价:“胡文虎打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现代报业王国。”

短短30年,胡文虎几乎同时成为名震东南亚的“万金油大王”和“报纸大王”。当时的东南亚华侨中,论商业规模,胡文虎是极个别能与“橡胶大王”陈嘉庚相匹敌的南洋侨商。

热衷慈善

胡文虎一生热衷于医药慈善和文化教育事业,在国外经商致富后,曾决定以经商获利的60%作为慈善公益专款。

胡文虎去世前,留下了一份简单的遗嘱,把总额达26.4万元的现款遗赠给包括时任妻子陈金枝和女儿胡仙等24名亲属。并指定陈金枝和胡仙为信托人,嘱托二人在办理完其身后事后,负责变卖所有动产和不动产,二人平分变卖所得。胡文虎特意嘱咐二人,要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

早在20世纪30年代,胡文虎就捐建了南京中央医院、汕头医院等12所医院,还捐款创办和资助许多国内外的慈善事业机构,如九龙安老院、广东老人院、福建惠儿院、泉州开元慈儿院、广州圣婴医院、云南炳蔚孤儿院、仰光孤儿院等。

胡文虎本着“畛域不分,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各帮所办的华文学校,采取“凡有请求,辄不悛拒”的态度,都酌情加以赞助。胡文虎在国内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福州福建学院、厦门大学以及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门学校、汕头市立第一中学、汕头市立女子中学、汕头私立迥澜中学、海口琼崖中学、厦门大同中学、厦门中学、厦门双十中学、厦门中华中学、厦门群惠中学等院校。在上述院校中,建有诸如“虎豹堂”“虎豹楼”“虎豹图书馆”“虎豹体育馆”“文虎科学馆”以及“虎豹亭”之類纪念性建筑物。

抗日战争前夕,胡文虎捐350万元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后因战争爆发,学校只建了一部分,但他仍将建校余款200万元港币存入香港中国银行,指定为战后建校之款项,后来全部认购了“抗日救国公债”,计划抗战胜利后兑换成现款,继续兴办小学。可是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通货恶性膨胀,这200万元款项因货币贬值而变成一堆废纸。加上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局动荡,胡文虎兴办小学的计划完全落空,成为终生憾事。

抗日战争期间,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胡文虎先后向红十字会捐赠了100万元大洋和无数药品。在战争最危急、祖国最困难的时刻,胡文虎还在海外积极动员侨胞侨民捐款捐物,资助祖国抗战。

胡文虎曾致函重庆国民政府,决定在抗战胜利后修建县级医院100所,并汇款1000万元,分别存入当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后因抗战胜利后国统区通货膨胀,币值一贬再贬,这笔巨款最后只剩下几张“金圆券”而告吹。由于胡文虎慷慨捐助慈善事业,1950年,英皇特授予他圣约翰救伤队爵士勋位。香港大学于1951年初设立“胡文虎妇产科病系奖学金”。

那段时期,胡文虎的个人捐款就达到2000多万元,认购公债达到1300万元。他这种大公无私救国救民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民,受到了中国各界人士的赞扬,被称为大慈善家。

1952年,胡文虎参与创办南洋大学,成为南洋大学首批十一人执行委员之一。他先是捐赠名下房产给南洋大学用作宿舍,在南洋大学的创办因英国殖民政府的阻挠陷入困境之际,胡文虎借助自己的星报系刊文抨击英国殖民政府歧视华文教育。

两年后的9月,距离南洋大学开学8个月之际,胡文虎离世,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寄托给了女儿胡仙。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中学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在快乐中学成语
积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平第二中学为例
锐意改革 砥砺前行——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愿你慢慢长大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