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近现代史史料教学的整合

2022-04-21 00:43李伟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李伟仕

摘要:史料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课本之外的不可或缺的有效补充,史料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史料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教学的整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

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设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史料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史料、史料教学与史料实证

史料,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历史资料,指的是那些能够反映过去发生或者存在过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过去遗留下来的相关文字记载或者物品,都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史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实物史料、行为史料、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虽然这几类史料的产生时间不同,表现形式不一,在以往历史编纂过程中的受重视程度不同,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史料都是人类历史的不同表达方式,并无高下之分。

关于史料教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整理史料,并研读、分析史料,从而获得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认知,同时树立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历史教学过程[2]。在历史课堂中,合理使用史料进行教学能够取得十分积极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在提供史料的过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合适的史料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并且一些生动的图文史料也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中的大部分内容为是对过往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内容的变动性不大,缺少新鲜的素材,相对而言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学生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长,但在学习方面仍较大地受个人趣味的左右,很难凭借个人的理性认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内迫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融入大量的史料资源,可以充分扩展学生形成认知的信息来源,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解读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健全了介绍、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角度体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历史教学内容的内在趣味。除此之外,某一对象的史料通常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他方面的内容,这种关联效应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相关历史信息的便利条件,满足了学生结合个人喜好发掘历史核心知识吸引力的需求。

二、初中历史近现代史史料教学的整合

(一)注重对史料的严格甄别

信息资源得以有效产生价值的前提便是切实保障其真实性。正如笔者之前所提到的,现代社会的信息流通速度非常快速,捏造虚假资讯的成本和难度很低,很多所谓的“史料”往往出自今人之手,不具备时代指向性。另外,还有一些资料虽然确实和目标人物和事件处于同一时期,但个中却掺杂了作者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个人偏见,同样无法作为真正的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引用史料资源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对史料信息进行严格的甄别,具体可根据以下三项标准执行。一是,来源可靠性,保证资料出自目标事件的当事人或具备一定研究条件者之手,非今人伪作;二是,内容客观性,保证对目标事件或人物信息的客观陈述,不掺杂过多的个人看法;三是,立场正确性,保证史料对目标事件、人物的陈述和评价角度体现科学的历史观念。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时,教师应重点通过国家档案馆、中国抗日战争资料网等平台或纪实专著选取有关史料,而对一些等立场存疑、内容偏颇、来源可疑的史料则应谨慎选择或进行批判性的講解。

(二)强调对教学重点、要点的补充

初中历史的单位知识容量相对较大,对史料资源的开发和引入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不仅容易稀释的课内知识要点,还可能因知识输出密度过大而使学生在信息处理时产生过重的负荷。初中历史教师在选用史料时应以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或知识要点为主要对象,对于次级知识可少选或不选,形成详略相间、繁简得当的综合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在精力分配和兴趣投入方面实现适配性的优化。除了这一点,初中历史教师还要在选用史料时对知识要点进行补充,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分析事件性质、影响和人物行为后果时有效地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利用史料资源达到体现课堂知识结构平衡性的预期目的。

例如,史料的运用和说明能深化学生对特殊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知,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上的各类事件对现今生活的影响,在学习《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这节课时,笔者使用与“柳条湖事件”相关的史料,为学生播放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授意铁道守备队,将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炸毁,并将脏水泼到中国军队身上,企图恶意挑起战争和冲突这段历史史料,学生群情激愤、义愤填膺,同时也发现殖民者常常会制造借口,以侵略其他国家。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比较历史上类似的事件,进一步论证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和丑恶的嘴脸。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看到了在世界历史的巨大变化和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做出的牺牲,中国军民抛头颅洒热血,一路走来的艰辛。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史料,能提升自身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促进自身史料实证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为解读历史史料,并能运用史料中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思路,学生常常采用表证法,将通过网络收集的史料知识与教材上的史料知识相对接,这有利于学生拓展自身的历史学习视野,打破对旧的教材史料“盲目迷信”的僵局,提升动态发展的实证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体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塑造

初中历史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有效的学习手段,更在于引导学生基于准确的历史认知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对于主要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常常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很少出现涉及人物生活经历和性格的内容,这就使前述结论的得出缺乏有力的信息支持,容易给学生留下结论失真或可疑的错觉。针对这个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述一些历史人物时,可以通过引用史料的方法重点刻画历史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借由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发地评判人物形象、总结人物精神,学生自然对这些人物所具有的伟大情怀和可贵品质产生由衷的认可与向往,进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助力。

结论:综上所述,史料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养料,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加强对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切实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确保应用的科学性、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帅.初中历史教学史料选取的基本原则——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4):6-8.

[2]陈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史料阅读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47-48.

[3]焦航.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析——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J].成才,2021(13):36-37.

[4]孙林.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并以此建立时空观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62-263.

[5]赖荣昌.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1(07):61.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