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2022-04-21 12:50张存新陈俊华
武警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糖耐量左心室收缩压

张存新,陈俊华

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指人体在清晨觉醒后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的现象,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以晨起发病率最高。心血管死亡风险在上午7时至9时比其他时段要高70%。本研究以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此人群中MBPS增高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03至2020-12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13例,女97例,年龄50~78,平均(64.8±7.4)岁。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符合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心脏手术史、糖尿病、影响肾功能的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分组依据:根据是否存在MBPS分为MBPS组(=100)和非MBPS组(=110)。MBPS定义:起床后2 h内(早晨7时至9时)的收缩压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22时至隔日7时)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 h的平均值)大于35 mmHg。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收集全部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BMI)等资料。

1.2.2 实验室指标 晨起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c),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浓度,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MAU)。

1.2.3 动态血压检查 动态血压监测仪(MOBIL,德国)监测24 h动态血压。

1.2.4 心脏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PHILIPS-HD Ⅱ,荷兰)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肥厚诊断标准:男性 LVMI>125 g/m,女性LVMI>110 g/m。

1.2.5 颈动脉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PHILIPS-HD Ⅱ,荷兰)测量患者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CAB)和颈内动脉(ICA)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膜局限性突出管腔、增厚≥1.3 mm诊断为粥样斑块(CA)形成;IMT≥0.9 mm,诊断为颈动脉内膜增厚。

1.2.6 眼底检查 2级以上视网膜病变定义为视网膜动脉的损害。眼底分级标准:1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2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3级,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4级,视神经盘水肿。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监测指标见表1,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0.05)。

2.2 动态血压情况 两组动态血压比较见表 2。MBPS 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2.3 超声检查 MBPS组心脏超声检查中的IVST、LVPWT、LVEDD等均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PS 组患者的LVMI、IMT 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

2.4 其他 MBPS 组高血压眼底病变检出率(63.0%)高于非MBPS 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6,<0.05);MBPS组MAU值[(3.2±2.4) mg/mol]明显高于非MBPS组[(2.8±1.7) mg/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1,<0.05)。

3 讨 论

MBPS的升高与交感神经瞬间激活、RAAS系统激活等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有关,副交感神经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细胞间质增生,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量增多,导致动脉内膜增厚。晨起血压负荷重,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出现动脉内中膜增厚,小动脉及大动脉血管广泛受损,又会加重MBPS,形成相互加重的正反馈闭环。研究证实,即使患者总体血压控制达标,MBPS 增高仍可导致靶器官的损伤。

本研究发现 MBPS 组与非 MBPS组相比,TC、TG、HDL、LDL、空腹血糖、HbAc、Cr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Yoda等发现,HbAc、TG水平与MBPS呈正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对象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且病程较短,而Yoda等研究入组者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致,高血压病人群中,IGT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刘建勋等发现,高血压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占54.24%,其中IGT占22.21%。高血压病、IGT的主要危害是动脉粥样硬化,二者并存时可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Koc等发现,在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 MBPS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更厚,控制MBPS能够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IGT患者中,虽然大部分患者已接受降压治疗,但MBPS组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血压眼底病变检出率仍明显高于非MBPS组,提示高血压、IGT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更为严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本研究中MBPS 组患者的IVST、LVPWT、LVEDD、LVMI 均高于非 MBPS 组,与蒋海霞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群体中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MBPS能增加心脏后负荷及动脉僵硬度,促进左心室肥厚的发展,MBPS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损害独立于高血压本身。

此外MBPS 组MAU值明显高于非MBPS组。Turak等研究也证明,MBPS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关,长期MBPS的异常将会加速肾损害进展。可能是由于清晨血压的升高导致肾小球内压升高,致使更多的微量白蛋白流失。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即使接受了治疗,如果存在MBPS,可能会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眼底病变等靶器官损伤发生率,成为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监测此类人群MBP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糖耐量左心室收缩压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心脏也需“减肥”
心脏也需“减肥”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空勤人员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探讨
糖尿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小鼠血糖的影响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