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规律

2022-04-21 12:50林知慧刘元瑞李京洋张静泽刘岱琳
武警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组方利水方剂

林知慧,刘元瑞,李京洋,张静泽,王 苹,刘岱琳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CGN在所有年纪均有发病,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长期的肾功能损害会转变为肾衰竭和慢性肾脏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我国成人慢性肾炎总患病率为10.8%,据此估算中国慢性肾炎患者约有1.195亿。CGN的西药治疗方案有噻嗪类利尿药、潴钾利尿药、袢利尿药和渗透性利尿药用于利水消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用于减少尿蛋白,糖皮质激素用于抑制免疫与炎性反应等。当患者进入慢性肾脏病5期,尤其是在出现了某些尿毒症并发症和临床症状的时候,适时开始透析治疗。然而,在美国CGN透析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仅为35%。CGN在中医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病名,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水肿”“血尿”和“腰痛”等。CGN病变部位主要在肾脏,以肾虚为主,湿热、淤血等会出现在CGN不同阶段。不同中医大家对治疗CGN的用药都有自己的见解,也有各自的用药规律。茯苓、黄芪两味中药为巴元明教授最常使用的药物,张波教授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药物为白花蛇舌草、黄芪、水蛭、益母草、西洋参。市售的中成药如金水宝、枸芪复肾丸、肾炎康复片等在临床上均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以近十年的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为依托,借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CGN相关方剂及单味药的频数、关联规则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出中药治疗CGN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并与市售中成药进行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10-01至2019-12全部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中药”“中医”和“方剂”,共检索到中医药治疗CGN的文献2313篇,按纳入标准筛选后得符合标准的文献208篇,方剂201首。

1.2 方剂筛选 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方剂纳入标准:(1)入选方剂明确指出所治病症为CGN或中医治疗功效中具有明确指出治疗症状符合CGN相对应的症状的方剂;(2)方剂中药味数记载完整,用量明确,并有确切疗效的经方、时方、经验方以及自拟方。排除标准:(1)治疗效果不清楚或与CGN治疗无关;(2)组方不明及用量记载不清;(3)动物实验研究;(4)文献中方剂用药不明确;(5)一稿多投或同一研究从不同角度发表多篇文章,取最全面者;(6)少数民族医药相关类文献,如藏族医药、朝鲜族医药等。

1.3 中药名规范化 本研究依据《中药学》教材和2020版《中国药典》对原来文献中中药名进行规范。对于炮制后未对药性进行改变的方法,如打粉、切片、切丝等均按照生药录入。对于炮制后药性发生改变者按照原文献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录入。

1.4 方剂录入与核查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方剂管理”模块,将收集好的201首方剂数据由专人逐一录入系统,建立CGN的方剂数据库。然后进入系统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对数据库中208首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常用药对分析、组方规律分析、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以及新处方分析,分析治疗CGN的用药规律。

1.5 统计学处理 依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项下组方分析,对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单味药设置频数≥20,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对支持度设置为0.30,置信度为0.60。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剂时将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

2 结 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共检索到中医药治疗CGN相关文献2313篇,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208篇,整理后共得到201首方剂。对单味药频数进行统计,并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名,频数≥20的药共有27味,排名前十的为黄芪、茯苓、山药、山茱萸、白术、地黄、丹参、泽泻、甘草和川芎。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对所筛选出的方剂在平台上选择“组方规律”进行分析,记录出现频度≥30的药对。排名前五的常用药对为“山茱萸,山药”“山茱萸,黄芪”“山茱萸,茯苓”“山药,茯苓”和“黄芪,山药”,其中,黄芪,茯苓,山药,山茱萸的关联度更高(表1)。

2.3 基于熵方法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选择“新方分析”。进行聚类分析,得两组3~4味药物核心组方34个,新组方17个,排名前5的新组方为:白芍-附子-生姜-金钱草,续断-黄精-柏子仁-杜仲,桑寄生-天花粉-虎杖-葛根,当归-川芎-夏枯草-桃仁-红花和白豆蔻-淡竹叶-滑石-豆蔻(表2)。其中虎杖、山茱萸、柏子仁、益母草、积雪草在新组方中出现的频次较高。

3 讨 论

3.1 用药规律分析 由CGN导致的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在慢性肾脏疾病中占10%~30%,随着病程的发展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且伴随病死率的增高。中医疾病临床诊断中,将CGN归为“水肿”“血尿”等范畴。文献[17]中将肾病与“精气”“清气”等相联系,肾不藏精则会导致肾之精微外泄。临床医师认为此病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脏为主:标识则为风、湿、淤等。中医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但基于文献[19-21]发现,中医大家对CGN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为:温固肾阳、补脾益肾、利水消肿、收敛固涩和活血化瘀等。本研究筛选出频数排名前五的单味药:黄芪、茯苓、山药、山茱萸、白术,主要归为补气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卫营表等功效,用于水肿、中气下陷和血痹肢麻等。茯苓味甘气微;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用于水湿停滞等。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胃,固肾益精等功效,用于肺虚久咳,肾虚遗精滑精等。山茱萸味酸涩;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等功效,用于头晕目眩,遗精遗尿等。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用于除湿益燥、消痰利水等。由排名前五的单味药可知,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药物以具有利水功效药物占主导,其次为具有固肾涩精功效药物。说明了CGN治疗应以利水宣泄开通为主的同时固肾而强藏纳之效。市面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用中成药有金水宝、强肾片、肾炎康复片和芪黄颗粒等,涉及的相关单味药有冬虫夏草、人参、黄芪、丹参、地黄、茯苓、泽泻等。其中黄芪和茯苓为本文筛选频数排名前五的单味药,再次证实了本研究筛选出的中药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关联规则和新组方的药物配伍分析 分析关联规则排名前五的常用药对可知,药对“山茱萸,黄芪”“山茱萸,茯苓”“山药,茯苓”“山药,黄芪”均为补肾利水组合,起补肾而利水之功。药对“山茱萸,山药”有补益肝肾、固精止遗之效。在得出关联药对后,我们又进一步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34个核心组合和17个新组方。新组方1“白芍-附子-生姜-金钱草”中附子补火助阳而治疗肾阳虚衰,生姜助附子补火而暖阳。白芍和金钱草同有利水之功,以治疗水湿停运。新组方2“续断-黄精-柏子仁-杜仲”中续断、黄精和杜仲都具有补肾功效,用于肾阴不足。柏子仁可以养心安神,用于心肾不交。新组方3“桑寄生-天花粉-虎杖-葛根”中天花粉和虎杖利湿消肿,葛根升阳通经活络,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本方可用于肾虚水肿,补泻兼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写道:“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新组方4“当归-川芎-夏枯草-桃仁-红花”中当归、川芎、桃仁和红花均具有活血之功,夏枯草清肝泻火。瘀血得除,水气得消。新组方5“白豆蔻-淡竹叶-滑石-厚朴”中白豆蔻、厚朴燥湿行气,运化水湿停滞淡竹叶、滑石利水通淋而消水肿。通过对前五个新组方具体分析可以得知,治疗CGN的药物以具有补肝肾、利水渗湿、补血活血、芳香化湿类功效为主。

基于以上201首方剂,通过中医辅助传承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CGN的高频用药、常用药对、核心药对以及新组方的用药规律,同时将通过系统筛选出的高频药味与市售中成药组方中药味进行比对,相互佐证了治疗CGN的有效中药,为临床用药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数据分析初步确定治疗CGN需要补肾利水的同时也需补血活血,肝肾病同治,这与之前文献中所记载的“补肾固精”“利水消肿”和“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相吻合。但CGN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结论仅基于数据分析得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分析得到的药物之间关系及形成的核心组合和候选新方,尚需临床验证、实验研究等有效评价,下一步我们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真实性。

猜你喜欢
组方利水方剂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国医大师治肾病水肿验方精选
何谓中医“七方”
中医有“七方”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探讨疣体注射法联合中药马齿苋方剂治疗跖疣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七十味珍珠丸与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现代研究进展对比和分析
中医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综述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