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状况对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

2022-04-21 12:50宋文娟高丽娜姚璎娟王丽芹
武警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睡眠不足状况心血管

宋文娟,高丽娜,姚璎娟,王丽芹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了解诱发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防治老年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人类一生中大约1/3时间在睡眠,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老年人年龄增长导致机体功能持续退化,睡眠状况愈发不良。既往研究表明,睡眠状况不佳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神经衰弱、糖尿病、胃肠疾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病变的发生风险。然而,老年人群睡眠状况是否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证据有限。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睡眠状况对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20-05至2021-02在我院就诊的408例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及以上;(2)意识清晰,能够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有精神类疾病或神志不清;(2)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重度感染性疾病等;(3)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或其他明确病因所致睡眠状况不良者;(4)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耐受检查或调查。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搜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2)躯体健康评估表:采用自制躯体健康评估表搜集调查对象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病史等躯体健康信息。(3)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采用GDS量表评估调查对象抑郁状况,该量表共包含30个问题,每个问题为0~1分,总分值30分,分值越高抑郁状况越严重。(4)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采用PSQI量表搜集调查对象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状况, PSQI量表包含18个问题,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低,其中总分≥16分为睡眠质量很差;总分11~15分为睡眠质量一般;总分≤10分为睡眠质量好。该量表可靠性0.83,敏感度0.896,特异度0.865。常规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尿常规等生化指标。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负责对调查对象开展面对面的调查问卷及信息搜集工作。调查时应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自愿同意后正式开始调查。若调查对象可自行阅读问卷可由调查员说明注意事项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填写;若调查对象视力不佳或填写障碍,可由调查对象提问并根据回答内容填写问卷。搜集后的问卷由两位专业录入员独立录入。

1.3 相关定义与诊断标准 (1)睡眠时长定义:所有入组患者均调查其近6个月来每天睡眠时长,最后计算平均睡眠时长。定义睡眠时长<7 h为睡眠不足;7~8 h为睡眠适度;≥9 h为睡眠过度。根据睡眠时长将调查对象分为睡眠不足组、适度睡眠组和过度睡眠组。(2)高血压:自述服用高血压药物或既往高血压病史,或入组时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3)糖尿病:自述服用糖尿病药物或既往糖尿病史,或入组时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4)血脂异常:自述服用降血脂药物或既往高血脂等血脂异常疾病,或入组时三酰甘油≥2.3 mmol/L,总胆固醇≥6.2 mmol/L。(5)冠心病: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典型,如胸痛或胸闷、胸骨后或心前区紧缩感、恶心、大汗、呼吸困难等;经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等辅助检查发现心肌缺血;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确诊为冠心病。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408例老年患者,均为男性。共收回有效问卷401例,有88例患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21.95%。不同睡眠时长的老年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病史、抑郁状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0.05,表1)。

表1 不同睡眠状况老年人群基本情况比较

2.2 睡眠状况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的占比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低于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2)。

表2 睡眠状况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n;%)

2.3 睡眠状况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有老年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中至少1种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自变量赋值:睡眠时长:睡眠不足=1,适度睡眠=2,睡眠过度=3;睡眠质量:很差=1,一般=2,好=3。以适度睡眠、睡眠质量一般为对照,调整了年龄、性别、BMI、吸烟与饮酒史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睡眠过度及睡眠质量很差均为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独立风险因素(<0.05,表3)。

表3 睡眠状况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 老年人睡眠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401例老年患者中36.16%睡眠不足,34.41%睡眠过度,仅有29.43%老年患者睡眠适度,高于文献[8]所报道中国老人睡眠障碍41.2%的发生率。从睡眠质量来看,25.94%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很差,28.43%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一般。上述数据提示老年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及睡眠质量下降现象明显。分析认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身体生理功能持续性退化,老年人睡眠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睡眠质量的下降。郑艳和刘毅报道,对老年患者实施睡眠质量因素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杨臻华等提出,护理人员识别老年人不同睡眠状况并实施靶向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应更重视睡眠状况对病情、生活质量等的影响,在护理上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帮助患者改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

3.2 老年心血管疾病与睡眠状况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401例老年患者中有88例(21.9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提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这与Stewart等报道结果相符。进一步研究发现,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睡眠时长中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的占比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0.05),这与文献[12,13]所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呈U形关系,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均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此外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低于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0.05),说明睡眠质量下降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睡眠不足(=2.575,95%CI:1.709~3.866)、睡眠过度(=1.377,95%CI:1.009~2.014)及睡眠质量很差(=4.371,95%CI:2.044~9.336)均会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风险(<0.05),提示老年人睡眠不足、睡眠过度及睡眠质量差均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既往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极易抗氧化活性、炎性因子表达等生理过程密切关联,睡眠不足或过度均可能抑制细胞抗氧化能力,导致血管上皮因子异常表达,大量炎性反应因子聚集,从而提高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影响饥饿素和瘦素分泌,从而抑制机体能量的正常消耗,长久以往会导致患者机体能量储蓄过度,发生肥胖或血脂代谢异常,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睡眠时长或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老年患者做好睡眠护理管理工作,这对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老年人群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睡眠时间不足和过长均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重视老年人群睡眠状况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睡眠不足状况心血管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睡眠不足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迟到
安全感,你有吗?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促进睡眠的十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