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有效构建

2022-04-22 01:25尹少平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尹少平

[摘要]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课堂构建,对数学教学的效果提高有着显著帮助,其不仅能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缩短其与学生的关系,而且还能突破传统化数学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习,从而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得到切实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其他学科顺利学习的基础,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逻辑思维培养等各方面都具有无法预计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是奠定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且基础不扎实,若仅通过教师单一的知识讲解,通常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需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点来构建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自主寻找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获取数学抽象知识或者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使学生在自发性的带动下而实现高效数学学习。

一、融入生活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通常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这部分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助力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并学会灵活展开知识应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涉及数学知识,这些知识都可以发展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素材,且在新课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教学内容需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促进学生對相关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深化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因此,小学数学具体教学中,数学教师需依据学生周边的生活,渗透相关的生活化元素,设计些鲜活生活案例,以构建起数学知识和生活体验的桥梁,并实现生活化内容的构建。

例如,在对“乘法”有关知识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对实际生活当中的现象实施整合,进行教学内容呈现:学校洗手间中的部分水龙头总会有“长流水”的情况,若每个水龙头每天平均都会流失63m3水,有一次,学生发现在同一天共有5个水龙头在“长流水”,请问这一天共浪费多少水?通过生活案例引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目标驱动下展开主动思考同时积极发言,并通过63+63+63+63+63得出了“63×5”。此时,数学教师可将“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有关知识巧妙带入、重点讲述,并与学生共同就乘法实际的计算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开展小组合作,解读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自身的生活认知通常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该目标的实现中,数学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调动自身已具备的经验,让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构建语言交际的平台。同时,小组合作的学习空间构建,不仅能够使其在课堂上的实效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外获得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的预期形成预习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对“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室中摆放的桌子与椅子”作为切入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测量与计算桌子与椅子的面积,每个学习小组需给出自己设计的方案。具体测量中,数学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测量桌子的长与宽,以及椅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椅子与桌子间需有一定间距。在完成测量以及计算之后,各小组需积极交流,分别说出自己的小组是通过什么方式测量与计算的,并加以补充与总结。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这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更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而且还能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生活实例具体化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但因为小学生通常对相关知识缺乏生活经验而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想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相关数学问题以生活实例的形式来表示。为了使多媒体得到有效应用,数学教师就需积累相应的教学资源,多关注一些名师讲解,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在课堂上配合传统化教学法,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对“速度问题”实施讲解的时候,速度属于相对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要使学生在头脑中生成一个具体化的印象,就需以具体实例加以表现,如马路上行驶着的车、跑步的人等,这些都可以展现速度所具备的性质,但对小学生来说,其对速度却无法有效形成具体概念。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网络当中查找些与教学的速度有关的视频,通过具象化的动态视频来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引导其进行理解。在完成知识的理解之后,教师就能将相关基础知识轻松地讲解给学生,以实现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此时,数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尝试将学生所观看的视频都转变为文字,对学生加以考验。借助于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既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又能使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时,做到有据所依。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有许多具体实例,教师只有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应用到数学课堂,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组织实践探究,提升生活体验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落实中,需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获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促使小学生得到更多感知,激发学生多参与实验探究,通过自身感知能力,得到丰富的经验,从而形成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开展,还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交流能力。相关实践表明,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中,数学教师需提供给学生实践探究的环境,立足于生活化的角度,促进教育的价值展现。

例如,在对“加减法”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学校周边超市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小华想买个奥特曼,但自己的钱不够,此时,教师可提问:“小华的身上共有多少钱?一个奥特曼多少钱?小华想买奥特曼还需多少钱?”经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会到数学知识,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并实现小学生的知识面扩展。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可通过数字接力、数字游戏、猜谜语等各种形式进行趣味化教学,调动小学生的多重感官,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内容通常和生活有着紧密关联,大部分数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实践生活,并应用于实践。想要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有效保障,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夯实,数学教师就需准确把控生活化问题,主动组织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小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小丹.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1(1):1.

[2]李成.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 2021(9):1.

[3]关翠花.核心素养下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 2021(21):93-94.

[4]张瑶欣. 陶行知生活理念在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运用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1:372-375.DOI:10.26914/c.cnkihy.2021.029964.

[5]梁国香.回归生活,实践应用——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之我见[J].求知导刊,2020(09):20-21.DOI:10.14161/j.cnki.qzdk.2020.09.010.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研究
立足生活,有效改善高中政治教学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打造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