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2-04-23 17:42曹青芬
学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曹青芬

摘 要:最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一词,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充分凸显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引导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要求,分析了当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现状,并结合一定的课堂实践,提出了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09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31

2018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最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总任务。在这一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模式倡导“回归生活”,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模式下,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其科学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旨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开展现状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开展现状

1.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不够到位。生物核心素养下,要求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必备的品格,以及关键的能力等,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以考试为导向”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情感方面的目标。另外,当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常忽视生物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选择的生活素材、教学内容旨在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效果不佳。

2.生活化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编。就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来说,许多章节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每一章节内容前后都设计了一个“问题探讨”的板块,其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改编而来的,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但在实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认知不够全面、深刻,致使其在开展教学时,并未对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致使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割裂开来。

3.生活化教学素材资源不足。具备充足的生活化素材是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决定了生物生活化教学开展效果。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选择的素材比较陈旧,甚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有些教师在讲“病毒”相关知识时,依然选择了非典这一素材。但是这些素材已经相对比较久远了,其效果远远不如“新冠”教学素材。但是由于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的生活化素材储备比较少,致使其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出现了缺乏生活化素材现状,严重制约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效果。

4.生活化教学评价失衡。生活化教学模式契合了“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评价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呈现出:重知识轻体验、重短期成绩、忽视学生的长期素养等,最终导致教学评价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1]。

(二)原因分析

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理念制约。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虽然已经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了当前教育的方向。但就当前教育来说,依然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体制下。在这一外部环境下,学生面临着繁重的高考压力,致使其在学习中出现了取舍,更加关注自身的生物成绩,以及短时间内应试能力的提升。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在“以考试为导向”的外部环境下,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也十分繁重,但其自身精力和时间有限,难以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研究,制约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第二,教师自身因素。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一线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极强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对其自身的教学行为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论理解不够到位,致使其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出现了“形式化”现象,导致生物课堂虽然看起来热热闹闹,却失去了教育目标,难以达到生活化教学目标。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

(一)设置生活化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尊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来说,在生物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出与实际生活相契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指导生物课堂教学。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精心选择具有生活化的素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推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首先,对教材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化内容。线性的生物教材基本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而进行编写的,其中包含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基于此,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中挖掘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其次,科学、恰当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高中生物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時,部分素材已经进行了精加工,可直接拿来进行运用,而部分生活化素材不够成熟,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时,必须要进行筛选和甄别。最后,还应对生活化素材进行再加工。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师还必须要对所选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剪接、整合等,使其满足课堂教学需求,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所服务[2]。5B5F6869-2A4A-4384-87AF-C43C4B455C23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内在欲望,促使其以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课堂导入模式下解放出来,积极开展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首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课堂导入。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教师在优化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蛋白质”的课堂导入中,就以学生日常生活作为导入点,问学生“你们今天早餐都吃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引导“健康的早餐都提倡喝牛奶、吃鸡蛋等。这主要是因为牛奶和鸡蛋比较有营养,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那么,这种营养物质是什么?”接着,教师就顺利带领学生进入到蛋白质的学习中。

其次,联系自然生物现象优化导入。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大自然中生物现象与生物理论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课堂导入时,还应联系自然生活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从中搜集出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逐渐进入到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中。例如,在“光合色素”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时,就从学校操场上植物的变化入手,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学校操作上植物叶子的变化直观地展示出来。如此,学生在熟悉的教学素材中,快速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最后,联系社会热点进行课堂导入。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下,为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优化课堂导入的时候,还应联系社会热点新闻,将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热点新闻进行整合,带领学生逐渐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讲述“核酸”相关内容时,就联系社会热点,从DNA指纹入手进行课堂导入[3]。如此,不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对生物学知识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实施生活化课堂导入之后,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融入生活化素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真正提升学习效果。

一方面,类比生活事物。基于高中生物的特点,由于其更加宏观、抽象,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状,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对其进行类比,以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识,真正提升生物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细胞质”的教学中,就借助了这一教学形式,将整个细胞比作为王国,将细胞核比作为王宫,里面住着国王;线粒体、叶绿体则是不同的行政区、直辖市,具备一定的主权;核糖体则是生产工厂,主要负责合成蛋白质的工作。通过生活事物的类比,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内化理论知识等,最终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自制生活化道具辅助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下,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还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自制课堂教学道具。具体来说,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再使用的物品自制为教具,或者将其制作成生物模型,以便于实现生物知识的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染色体”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染色质和染色体,就借助生活中废旧的电线,将其制作成染色质模型,以便于学生在生活化的生物模型中,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五)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内化和巩固知识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当前高中生物课后作业的现状,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富有生活化的课后作业。首先,制作模型类的课后作业。以“细胞膜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述完理论知识之后,就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设计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在这一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中,不仅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内化,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等,真正实现了生物知识的运用;其次,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后作业。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应立足于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以“光合作用”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设计了生活化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大田栽培和温室栽培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谈一谈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哪些方法能够提升光能的利用率?”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可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设计调查类课后作业。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课后作业时,还应设计调查类的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在实践调查中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从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解放出来,紧紧围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与其相契合的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还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不仅要进行教师评价,还应将学生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中,借助学生最为真实的教学评价模式,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施多角度的评价。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核心素养背景下,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断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当前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设置生活化教学目标、科学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课前导入、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等,真正构建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促进生物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沈建永.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考,2021(25):25.

[2] 张建平.高中生物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探讨[J].学周刊,2021(21):115.

[3] 钱学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J].求知导刊,2021(13):34.5B5F6869-2A4A-4384-87AF-C43C4B455C2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