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方法的改良

2022-04-25 05:07陈爱菊解洪刚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艾绒膜炎腰背

陈爱菊,解洪刚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1 中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腰背肌筋膜炎[1]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病症,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或损伤而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腰背部肌肉慢性痉挛、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西医学认为[2],疾病初期产生的炎症使肌酸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瘢痕组织的形成,腰部疼痛等症状会因瘢痕组织刺激神经而产生,如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局部细胞会出现坏死,坏死的组织会形成硬结,从而加重疼痛;西医治疗此病主要是通过口服止痛药来抑制疼痛,中枢性肌肉松弛剂是一类较为常用的内服药物,如复方氯唑沙宗片[3],其作用为松弛肌肉,缓解疼痛。祖国医学[4]认为,腰肌劳损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机体,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发为此病。《扁鹊心书》言痹病之灸法:“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肘牵急,乃寒邪凑于分肉之间也,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治法于痛处灸五十壮,自愈,汤药不效,唯此法最速。”古时医家用河流类比人之血脉,由“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类比至“人脉尤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火气已通,血脉乃行”。因此中医学认为,治疗腰痛,温通乃其首要目标。

2 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由于风寒湿导致的痹症和虚性痛症。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言:“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团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热效应[5]是艾灸起效的主要作用之一,通过针柄将艾灸产生的热量传输到皮下,这种温通作用[6]具有抗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灸温超过45 ℃会产生伤害性刺激,而此时与镇痛相关的延髓背侧网状核神经元的激活骤然加强,并发挥热灸镇痛效应[7]。中医认为前为阴,后为阳,胸为阴,背为阳,同时背部为阳脉之海——督脉和阳气旺盛的足太阳经经过之处,阳气旺盛。因此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常于腰背部疼痛处和膀胱经循行之腰背两侧肌肉进行艾灸,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病情。

3 集热灸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医宗金鉴》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其艾柱宜小,壮数宜少。……背腰下皮肉深厚,艾柱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腰背肌筋膜炎疼痛范围广泛,单用温针灸热力小,如果要大范围多次施灸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操作不慎则容易烫伤患者,导致医疗事故发生,故临床应用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此类情况,泰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经过反复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安全简便有效的改良方案——集热灸(见图一),患者俯卧位行常规针刺完毕后,在直径约30 cm,密度为40目的不锈钢集热大盘上放100克艾绒,压实,使艾绒铺满大盘底部,艾绒铺满后高约1.0(±0.1)cm。从底部用酒精灯点燃后(未见明火)将集热盘放置艾灸架上,灸架置于患者腰背部上方约20 cm处,随着艾绒燃烧,热力会不断变化,教予患者自动升降遥控器使用方法控制热量保持在可耐受的温度,直到艾绒燃尽即可(图二为患者接受集热灸治疗的图片)。

图一 图二

4 集热灸疗法优势探讨

“集热灸”是以经筋病寒热为总纲,运用“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理论设计研发的新型灸法,与普通的温针灸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①灸量大、热力足[8],操作方便,保证皮温一直处于病人可耐受的范围,深透病灶、疗效可观。②集热灸灸架高度可由遥控器控制升降,因此患者可以自主调节温度,不需医者频繁换灸。③施灸面广,可同时施灸多个穴位,提高临床疗效。④科室拥有一套完善的排烟、净烟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艾烟对患者的危害。⑤不锈钢灸盘的熔点为1 200 ℃,高于艾绒燃烧的最高温度为800 ℃,且灸盘密度为40目,该密度既能保证艾绒接触空气充分燃烧,也能确保艾绒燃尽全部留于灸盘,不会掉落导致烫伤意外,更具人文关怀。笔者希望通过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改良,为中医外治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更好的思路。

猜你喜欢
艾绒膜炎腰背
旋转的钢铁厂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腰背酸痛抖小腹
基于含末率和微观粉碎度的艾绒质量评价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艾绒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研究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百艾送”公益活动,专利艾灸仪免费送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