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阅读观对阅读教学影响初探

2022-04-27 00:45何雪铭曾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何雪铭 曾尹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水平也是语文水平的突出显现。教师引导学生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夯实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统筹教育公平,2016年开始,由我国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制定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投入使用。部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阅读教学观对于当今以更换新教材、更重阅读教学为背景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以温儒敏先生独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为基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参照,通过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探寻温儒敏先生的阅读教学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折射,提出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温儒敏阅读教学观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四者之间有机统一的联系构成了阅读。[1]编者的阅读教学观是阅读课程组织、教材内容编排、阅读教学教法研究的重要参照。领悟编者的阅读教学观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为推动教育发展,2016年,我国逐步落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部编本教材举措。依据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观,部编本教材相较于原版教材增添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以提升语文阅读量、夯实学生语文核心为宗旨以及以通过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将立足于教材实际、课程标准,对总主编温儒敏先生阅读教学观进行分析,以此来寻找温先生阅读教学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并提出针对性强的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一.温儒敏先生语文阅读教育观诠释

(一)阅读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懂读书

温儒敏认为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困境,教会学生懂读书。温先生曾在《读书:语文的头等大事》提及了当前语文教学困境:当前社会中,语文本质被打乱,“应试语文”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流。在应试技巧遍布、读书技巧欠缺的语文教学困境中,提出“多读书”,具有特殊的意义。并且,学生不仅仅应只会多读书,还要懂读书。[2]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以及习得的阅读技巧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的奠基作用与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阅读上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因此,作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开展阅读教学,并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在教师阅读教学引导下,学生提升阅读的广度和视野,为日后自我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阅读教学重点--提升涵泳式教学

阅读教学应把握开展涵泳式教学这一重点。温儒敏先生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所谓“涵泳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在默读和细读中含英咀华、涵泳体悟。涵泳一词发源于古代,主要指通过对文本多次阅读,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主旨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涵泳已经从最初的文学概念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教育概念,涵泳也引申出了涵泳式教学的概念。当前,涵泳式教学主要集中于语文这一学科,指的是让学生多读书,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悟主旨精神、吸收文本精华。[3]阅读教学只有达成“让学生多次阅读,走进文本,知人论世,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自主创设情境,浸润于氛围当中”的目标才算是成功。教师应深刻领悟涵泳式教学深刻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摆脱墨守成规的设计理念,开展多元化解读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设计课堂,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三)阅读教学调整--分课文因势利导

当前语文教学面临“课文多任务重、只重应试技巧而忽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教育困境,不利于因势利导。追溯本因,不难发现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先前的语文教学中,模式混淆、课型混乱而导致的不佳效果。二是学生课业压力大、辅导班较多也在无形中剥削了学生语文学习时间。立足于语文教育困境,部编本教材相较于原教材做出了精简课文数量、提高课文质量、设置详列得当的精略读课文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温先生也提出了“1+X”的创新性模式,即围绕一篇主要课文,老师推荐n篇与该课文相关的书籍,学生开展互文性阅读。在这一系列大刀阔斧设计的背后,夹杂着编者对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新教材区分课型,依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有效备课的殷切期盼。以一延申多,在以课程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紧密的联系,阅读与此相关的书籍,不仅能满足现阶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拓展学生语文阅读面的长远要求。

(四)阅读教学逻辑--统筹好两对联系

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两对“三者关系”。第一对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联系,这是课标中所提及的在教师、学生、编者、书本四者对话基础上的深层精华。语文是以读为主的学科,教师、文本、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三个不同部分也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读”,具有不同的阅读职能。教师作为引导的一方,代表的是教读;文本作为提供的一方,代表了课外之读;而学生为学习者,代表的是自读。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阅读体系。这是阅读教学中需处理好的第二对“三者关系”。两对三者关系代表了三个不同环节,任一环节缺一不可,而且必须环环紧扣,彼此紧密联系。唯有如此,阅读教学的理念才能体现,目的才能达成,阅读才能真正被学生内化,从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骨架体系,被学生真正消化吸收。

(五)阅读教学目标--教会方法与习惯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要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默读等阅读方法。[4]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做到课型与教法相符合、相促进。在部编本教材中,虽精简课文数量,但课型增多,教学难度加大。教师必须改掉以往一刀切的上课模式,从不同的课型中总结经验,从而针对不同课型设置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时,也需要关注每篇课文的独特性,做到教会学生最适合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语文学习离不开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教师在语文閱读中更要着重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阅读之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温儒敏先生阅读教学思想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折射

(一)阅读媒介--减少碎片化阅读,提倡整本书阅读

当前,社会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到来,21世纪出生的孩子已经逐渐演变成“网络原住民”。在这种大背景下生活的孩子,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得他们阅读思维呈现碎片化、跳跃化。相较于前一时代的同龄人,他们更难集中注意力去开展阅读。对阅读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表面,无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得“文本”“作者”“学生”之间本应该建立密切联系的三者变成了三个独立的个体,三者之间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温儒敏先生从阅读整体性、全局性出发,提倡减少碎片化阅读,推崇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整本书阅读,走进作者内心世界,让学生完整了解文本脉络,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双量”,贯彻群文性阅读

课业负担重是影响当前孩子语文学习的主要因素。物质主义纵横,功利主义充斥于父母内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比比皆是,因此学生不仅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家庭作业,还要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参加辅导班。久而久之,学生的倦怠情绪也随之出现,阅读也作为一种“观念上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及长期以来语文成绩附属品的错误观念,在数量和质量上急剧下降。因此,温先生认为,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数量”这两个双量成为了语文学习的迫切任务。他创新性的提出了“1+X”的群文性语文阅读方法,提倡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多本与该课文密切相关的书籍,开展群文性阅读,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地挖掘出课文内涵的同时,更能提升阅读力。

(三)阅读观念--摆脱应试的束缚,重语文核心素养

尽管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流,但也依旧摆脱不了“被应试教育束缚”的错误观念。许多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次练习考试题型,只为考试中拔得头筹。该种做法不仅仅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僵化,让学生成为“一台无情的做题机器”。学习语文只为取得高分而学,片面强调工扭曲式具性,而忽视了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使语文学习缺少人文性内涵。由此,温儒敏先生指出,当前语文教学要摆脱应试的束缚,要经世致用,教会学生实用的文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与语文形成活生生的联系,切切实实实现语文学习工具性。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广阔且丰富的概念,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温先生高度肯定了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并倡导要通过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5]

三.温儒敏先生语文阅读教育观运用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鼓励学生开展阅读

温儒敏先生站在至高的角度,高度肯定了语文核心素养倡导以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宗旨,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阅读。因此,教师在实际中要思考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才能体现核心素养、如何教才能贯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风向标,必须始终紧紧指导教师的阅读教学,教师不能脱离核心素养而谈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是“一”,统筹语文教学全局围绕着这个“一”,产生着“一与多”的关系,学生开展多数量、高质量的阅读。学生时代的阅读具有基础性、恒常性、普遍性的特点,能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教师适时转变角色,学会深入研读教材

当今,教师可能仅仅是个“学生成绩提高者”:受现行体制的影响与社会的制约,教师被形式主义、应试教育、评比制度裹挟,只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任务,虽知晓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仍不免被学生成绩左右,落入“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俗套。[6]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能仅仅是个“学生成绩提高者”,而更应该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者”“学生阅读的引领者”等。教师必须适应自己的多重身份,并寻求各种身份之间的有机整合,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教师也该是一个“研究者”。教材是开展学科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白教材的重要性,深入研读教材、探究教材,将教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区分课文阅读族群,适时开展相应评价

依据原教材课程内容混乱的特点,新教材做出了精简课文数量、调整课文类型这一差异。设置课文阅读族群,即教师要围绕课文本身,研读其他与之相关的文章并将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而不同”中寻找融会贯通,达到温故知新、凸显语文教材的特点、了解原文本的特殊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契机,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对比分析与合作研究。阅读之后也要适时开展评价,在操作评价上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则。并且,评价不仅仅要进行结果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在学生呈现的方式上不必墨守成规,可采用读书分享会、故事小品、话剧展演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予学生以新的体验,从而能够给学生做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多元评价。

(四)课内外阅读交叉渗透,自主选择加强指导

温先生提及,小学阶段的阅读大都是老师要求和指定的,学生并没有多少自己的选择。[7]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读书的机会。根据学生个体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循序渐进,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阅读经典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外加强“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注重提升学生自主性,教会学生学会默读与浏览,在学生自主阅读速度、深度、广度三方面出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就包括课外阅读。[8]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机会,对其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进行指导、评价、鼓励,关注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提升阅读品味。课内外阅读交叉、渗透,联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温儒敏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学家、语文教育家,其思想依然有许多闪光之处,仍然值得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的深入探讨。本文仅仅概括出部分温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在温先生所主编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寻找温先生语文教育思想,进而提出策略,期盼将来各位语文教学者可以通过对温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学习,有意识地提升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未来,更多的语文研究者都应该投入到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上。通过对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25:4-8.

[3]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6,06:3-11.

[5][7][8]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郝思.温儒敏阅读教学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策略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