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散文化现象分析

2022-04-27 15:45雒贞吴晓棠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雒贞 吴晓棠

内容摘要:近几年高中生的作文中,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较为普遍,也表现出了不同于常规议论文的鲜明特征和优势,因此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文章值得肯定。但学生在写作这类议论文时呈现出了过度散文化的问题,现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该问题的各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力图给广大师生在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方面提供有益启发。

关键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 散文化现象 问题和原因 针对性建议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和高考作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不少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根据数据显示,高考写作中具有散文倾向的议论文比普通议论文更容易得高分,针对这类作文的写作训练也成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趋势。本文对这种现象持肯定态度,并针对学生在具体写作中呈现出来的过度散文化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充分发挥这类文章的优势。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特点

(一)相关概念界定

要弄清楚“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首先要界定清楚“议论文”、“散文”、“议论性散文”这三个概念。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针对特定的论题,围绕给定的命题或观点,运用事实材料或理论依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发表见解,阐明道理,以此来表明立场、说服他人的实用文体。

对“散文”这一文体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且没有定论。但它取材范围广阔、重真情实感、且具有浓厚的文学性等特点是被一致认同的。陈剑晖教授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认为“散文是一种融抒情、记叙、议论为一体,集多种文学样式于一炉的文体”[1]。基于此,我们把散文按其功能分为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2]。

“议论性散文”是具有议论性质的散文,它属于散文,而不是议论文,其特点是富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因此,它首先必须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但与叙事性和抒情性的散文有很大区别。彭大庆指出“议论性散文侧重主观体验的抒发,它重在理性,富有智性,创造一种意境,即阐明主体意图的境界,表达作者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3]。因此,它是富有理性特征的散文。

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是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富有散文特色的议论文作文看作一种写作现象,将这些文章归为议论文,而不是散文。这类文章在结构和逻辑上符合議论文的要求,但倾向于用散文的形式和笔法表现议论文的内容,在语言、句法、修辞、情感等方面具有散文的特质。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文体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

对于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有的学者和一线教师持认可态度,认为这种议论文有很多优点,应该大力推广,部分教师也积极探索写好这类议论文的有效方法,如姚红萍、金晶等人认为议论文应该增加一定的文学文化韵味[4];而有些学者认为议论文不可被散文化,如邓玉环强调必须强化文体意识,议论文被“散文化”或“抒情化”将消解议论类文体的鲜明特征[5]。因此,学界对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认为,这类文章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使议论文表现出更为生动活泼的一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议论文体结构模式僵化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看待并提倡这类文章的写作,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度散文化的问题,应该积极探索针对性的策略予以改进,从而引导高中生写好这类文章,使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6]。

(二)议论文写作中散文化文章的特点

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使议论文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鲜明特征,包括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深刻而浓郁的情感、自由而灵活的结构、委婉而含蓄的论述,展现出了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1.结构自由灵活

这类文章通常运用发散思维,因此文章结构灵活,跌宕起伏,不至于陷入“分论点+事例”或“三个分论点句引领三个段落”这种呆板的结构形式之中,可以有效避免作文的宿构和套作,且便于广泛取材,能体现灵活自由的写作思维。如高考满分作文《烟火蓝边碗》开头道“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且听我慢慢道来。”之后用“买什么好呢?”、“又错啦”、“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突然”、“为何”等词语吸人眼球,最后以“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结尾。因此整篇文章结构自由灵活,却做到逻辑清晰的“说碗”,不禁引人深思。

2.论述委婉含蓄

常规议论文的论点常常旗帜鲜明、论述清晰,在文中处于中央的位置;而这类文章论述常委婉含蓄,它的论点往往不直截了当的说明,读者需要透过文字的表义,领悟其内蕴。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做自己必须敢于正视》第一段最后一句“到最后,犹豫的我们才会清醒,奈何难以回头”,这一句提出问题——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第二段开始:“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是在解决问题,接下来的三四段层层递进,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正视自己。因此,全文没有明显的字眼表达正视自己,而是在利用含蓄的语言进行论述。

3.语言形象生动

这类文章语言细腻、生动、形象,在词语、句式、修辞、论据的运用上成熟老到,或用形容词、动词形象描述,或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点染,或以排比句式追求气势,或引用古诗文、名言、歌词引人深思[7]。这类文章一般运用联想,表现手法多样,可以展现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使人享受语言的美感﹑知识的增长和思想的启迪。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红色“无息”,蓝色“有息”》:“凭着‘生无所息’,有了左思闭门谢客十年始成的《三都赋》,有了太史公包羞忍辱而成的“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便有了中华民族无数文人的铮铮傲骨和不灭不朽的斗志”一段运用排比的修辞,列举古人事例和名言,语言富有气势和文采。

4.情感浓郁深刻

一般的议论文追求语言的准确严谨,而议论文写作中散文化作品的语言则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除以理服人外,还用热烈浓郁的情感征服读者,以“议”为核心,以“抒”为增色剂,使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使议论文呈现出散文的气息[7]。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华夏有明珠》:华夏有明珠,巍峨千里绵延去……它绵延千里,贯穿华夏的心脏,跳动着中华儿女的脉搏。长城,你是否记得那年孟姜女泪水烫下的花纹?长城……?长城……?”连续用三个疑问句式,排比的句型将作者对长城赞美的情感推到高潮。

二.议论文写作中散文化现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使得议论文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鲜明特征,但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散文化的问题,表现在结构、语言、论证三个方面,我们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找到问题的根源。

1.缺乏内在逻辑

议论文写作中散文化的文章虽然结构灵活、论述含蓄,但它也有内在的逻辑性。而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全然不顾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或是堆砌论据,信马由缰的写,或是列举出来的事例只能反复证明同一层面上的道理,不能对论点进行层层递进的阐述和证明,这样的文章结构散乱,思维浅显,空有散文的“形散”,而没有议论文的缜密逻辑。

究其原因,首先,学生对议论文和议论文写作方法缺乏明确认知。虽然议论文体的写作在高中阶段是一个重点,教师也经常将论点、论据、论证挂在嘴边,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和指导,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仍然缺乏认知和经验;其次,学生在写作这类议论文时,有时由于论述委婉含蓄,整体线索不明显,容易造成思维逻辑不清晰,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不到位。

2.过分追求语言华美

这类通常语言华美流丽,但是语言必须要为内容服务,否则会给读者形成文章舍本求末、矫揉造作的感觉,也达不到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因此,这类议论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过度散文化的特征。例如,在一次《历史与手游》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的开头这样写:“闲暇之至,笔尖轻落,翻开书卷,一股沁人心脾……近日却出现了游戏与历史结合史实不符的现状”。这样的开头虽然富有文采,但是开头一大堆的引入和手游并没有关系,也没有实质内容,反而给人前奏太长、冗余繁琐的感觉。

这种问题的出现,与课标对作文语言的强调、高考高分作文的影响和教师对作文语言的重视有关。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3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给予了足够重视,如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有“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8]这样的表述,表明高中语文在书面表达中很重视学生作文语言的生动优美这一方面;其次,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富有散文特征的议论文很常见,这些文章凭借富有文采的语言和对大量的古诗词、名人名言的引用,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此外,在课标的指导和高考的“指挥”下,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也对语言文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学生过分重视对语言的雕琢上,而忽视了语言背后思维和内容的重要性。

3.过度抒发情感

这类文章通常富有强烈的情感,但有些学生的作文通篇抒发自我感悟或感想,或者站在比较高的立场上告诫读者应该怎么想、怎么做,而没有实质性的素材或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失去了议论文的理性特征。这样的论述实际上是无效论证,并没有摆明事实讲清道理,使文章缺乏说服力。

这一问题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素材积累有关。首先,高中生处于比较感性的青春期,這一特征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很擅于书写人生、青春、梦想、未来等方面的感慨,也很喜欢以此激励自己和他人。同时,一些针对青少年的比如《青年文摘》、《最小说》等杂志和书籍中唯美、感伤、励志的语言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他们将这种情愫带进议论文中,使议论文富有感性的气息。其次,学生缺乏议论文写作的素材积累和生活体验。有些学生的议论文本来应该用一些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论点,但由于缺乏素材积累,所以通篇都局限在空谈大道理上;此外,语文的外延即生活,高中生活紧张又单调,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很有限,而他们对有助于议论文写作所需要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内容漠不关心、兴趣索然。因此,在写作议论文时容易出现只局限于单纯的展露情感、只注重语言而缺乏有效论证的问题。

三.对议论文写作中散文化现象的针对性建议

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现象有显著优势,值得我们提倡,但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存在过度散文化的问题,我们给出以下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引导学生规范这类议论文的写作。

1.增强师生写作中的文体意识

作文中内在逻辑不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文体意识不强,对议论文注重逻辑和思维的写作原则不清晰。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增强文体意识,深入学习文体分类、文体特征、文体历史嬗变等知识,弥补教材对于文体知识不成体系的缺陷;其次,要强化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意识,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严格规范作文训练和讲评,关注学生在写具有散文特征的议论文时的逻辑和思维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议论文写作的散文化是在写好议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必须能客观理性的摆事实讲道理,做到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2.改革高考对这类文章的评分标准

针对学生文章语言过分华美的问题,高考作文的评分规则应在保证语言流畅和语言水平的基础上,淡化对议论文写作中语言文采的重视。因此应该首先考虑语言的连贯得体和有信息含量,然后才考虑语言风格、个性和文采,从而将文章的重心更多的转向对文章论点的呼应、紧扣和分析上,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就事论事表达观点的能力,而不是过分追求语言的华美,却忽视了语言背后更重要的内容和逻辑;同时,以高考评分标准为导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提高这种意识,例如广东省的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和教学中,重视思维的表达而不是有文采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地域性共识[9]。

3.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针对学生在议论文论证过程中过分主观化、过度抒情而缺乏有效论证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巧妙设计和实施“思辨性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开展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提高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将课堂中习得的思维能力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其次,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注意纠正学生文章中情感泛滥、无效论证的问题,在作文评讲时多推荐一些理性的、能合理运用素材进行论述的优秀文章;再次,要改革作文评改方式,进行学本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写作的议论文论证了什么、如何论证、怎样论证进行口头表述,使学生发现文章中的问题并改进自己议论文的写作;同时,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的书籍或杂志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并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议论文写作散文化的文章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和优势,我们应该积极的看待这一现象,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写作这类文章时存在的过分散文化的问题,并对其原因予以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于增强师生文体意识、降低重视语言文采、提高学生理性思维方面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写出更加优秀的散文化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剑晖.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极其跨越[J].中国社会科学,2005(9).

[2]孙燕琼.中学议论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彭大庆.当代议论性散文的审美类型[C].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论文集,2010(10).

[4]金晶.让议论文增加点文化韵味[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8):89-90.

[5]邓玉环.“议论文”与“议论散文”文体之辩[J].语文月刊,2020(02):61-64.

[6]任正富,孙巍.议论风生.侃侃而谈——谈议论文的散文化[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1):77-78+76.

[7]陆希致,白杨.理性美与形象美的完美融合——散文化议论文的写作[J].应用写作,2020(09):43-4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9]葛福安.全国卷背景下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管窥——以广东省2018年高分作文点评为视角[J].语文月刊,2019(04):2-7.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