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究

2022-04-27 00:02杨永福
求知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培养和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就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而言,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基于此,文章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杨永福(1981—),男,山东省北镇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

当前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历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历史思维及历史观念,从而为学生开展高中历史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就高中阶段的历史核心素养而言,包括唯物史观、历史时空观、历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以及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规律的科学历史观,能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时空观

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以及空间性,因此,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对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有所了解。通过培养历史时空观,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相关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历史史料实证

简单来说,史料实证能力是指能够借助历史资料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证实的能力。这一培养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动态感知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发现,如果教师可以将史料科学地运用起来,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历史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四)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素养是指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教材中的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对这一事件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预见能力,能以客观、辩证的思维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五)家国情怀

培养家国情怀是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借助高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以史料资源为依托,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开展历史学科学习所要具备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的唯物史观得到有效的培养呢?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采用有效的方法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并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人类社会的变化及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例如,在教授“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先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采用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关的教学方法,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唯物史观进行培养。

首先,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急着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对殖民扩张與世界市场的拓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相关的史实。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以及前因后果,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其次,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的史实材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相关史料,补充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认知,使学生明白殖民扩张对荷兰、英国等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掌握殖民摄取与资本发展之间具有怎样的辩证关系,并且对接下来的事件的规律性及必然性进行解释。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这段历史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由此可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以大量的史料资源为依托开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史实材料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史实背后所蕴含的真理及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将历史当作一面镜子,运用所学知识看待历史事件和当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以对比分析为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倘若把历史事件当作单个事件进行看待、分析,那么人们就会把这些历史事件看作一个偶然现象。”但其实,很多历史事件若是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来看待,人们就会发现,它们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及规律性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应该只对课本知识进行教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以对比分析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历史进行思考和解读。

例如,在教学“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明确,这部分知识包含两大内容,即“欧盟的建立”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虽然从时间上看,这两个内容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两者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成立的原因、涉及的区域、产生的影响等。如果单独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教授,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历史时空观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创设将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历史的视野下将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其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事件影响等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引导学生从变化及传承这两个维度上看待历史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学会站在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上看待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事件。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三)以合作探究为渠道,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教师需要明确历史教科书中蕴含着大量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求真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辨析和运用,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使学生在这一过程逐渐形成史料实证素养,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例如,在教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在课堂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分享和交流,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这些史料的真实性与典型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说出其认为真实、典型的史料,然后教师对学生分享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讲解。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再次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搜集和利用,并对史料进行客观评价。小组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资料,主动发现史料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资料的不同类型,并通过交流分析体会史实的重要性,增强史料实证的能力,从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渠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通过科学、辩证的方法认识历史。

(四)以情境创设为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对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行培养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之一。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将课堂活动作为平台,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備播放若干个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视频,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这些短片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有怎样的寓意。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知识问答的方式,通过呈现史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史料内容对历史事件进行重现。通过上述方式,教师在呈现多类型历史史料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观察历史、解读历史、评析历史的多种角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史观。由此可见,以情境创设作为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五)以民族认同为核心,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历史教育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一带一路”的相关概念,将其与古代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带领学生从体现我国开放包容、国力强盛的“一带一路”倡议回溯到交织着文化碰撞与手工业传承发展的丝绸之路,使学生从中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之处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基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为核心开展的历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民族凝聚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全面融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历史课堂,从而在历史课堂中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云.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1(01):89-90.

[2]郑艳涛,孙鑫.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析[J].科学咨询,2021(20):262-263.

[3]王素洁.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读与写·上旬刊,2020,17(1):21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