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知识到语法意识
——《新视角英语语法:英语语法你不知道的那些事》述评

2022-04-27 05:04冀小婷
英语学习 2022年4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英语语法时态

推荐书目:《新视角英语语法:英语语法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作 者:程晓堂

出版信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1年

推 荐 人:冀小婷

全书概貌

《新视角英语语法:英语语法你不知道的那些事》是程晓堂教授关于英语语法的新书。一提到语法,人们的印象可能是枯燥无趣、晦涩难懂,因此该书从书名就有意打破学习者和读者对英语语法的偏见,从新的视角解读英语语法规则,帮助学习者和读者意识到语法本身的趣味性及独特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语法的了解,促进语法学习。

该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是程晓堂教授自称为“语法小书”的一本语法书籍。该书没有延续“大部头”语法书“大而全”的语法梳理体系,而是选取日常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解释与阐述,为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提供独特的切入角度,有利于提升师生的语法意识,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并不断完善语法教学。

全书共十七章,作者从探讨语法学习的目的切入,选取不同层面的英语语法进行阐述,不仅包括词类,如名词、动词、限定词等,也涵盖句子层面,如定语从句、条件句、句子的类型和结构等,从我们熟悉的英语语法讲起,挖掘语法背后我们不熟悉或者理解有误的地方,纠正认识,拓展思维。

内容简介

第一章为绪论,作者用自身的语法课程教学经历开篇,对“我为什么教语法课?”和“我的语法课是怎么上的?”两个问题进行回答,提出语法意识的重要性,带领读者走进作者的语法世界,对语法和语法教学产生崭新的认识:“在说话或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用一定的注意力来关注语法,并养成习惯。从某个角度来说,培养语法意识比掌握语法规则更重要”。

第二章从语法的本质和使用语法的目的角度探讨“为什么要学习语法”的问题。作者在其中重点阐述了语法和语法学习的价值,利用该章四个小节的标题生动地概述了语法的功能,分别为:“语法帮助我们说出想说的话”“语法是表达意义的资源”“语法帮助我们提高表达的准确性”“语法帮助我们创造性地表达”。作者指出:“语法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语言形式,什么是错误的语言形式。语法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组织思维、生成思想、创造并表达意义……有效地使用语法能够使我们更有效、更准确、更有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第三至十七章是本书的主体,主要聚焦不同的语法项目,选取语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释,帮助读者对语法项目进行深入学习。第三、四、六、八、九、十一、十二、十三章主要聚焦词的层面,包括名词、限定词、动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形容词、介词、连词等。第五、七、十、十四、十五、十六章等聚焦句子层面,涵盖主谓一致、英语的时态、被动语态、定语从句、条件句、句子的类型与结构等。该书的最后一章聚焦标点符号的用法,让读者对细节有更多的关注。

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础”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作者聚焦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系动词、助动词与情态动词的区别,动词与名词搭配,形容词的使用等,利用读者感兴趣的例子进行阐述,如讲到名词单复数问题时,作者用“9·11”事件作为案例,列出了媒体对于该事件的报道,其中既有单数也有复数:

The aftermath of the 9/11 attack resulted in immediate responses to the event, including domestic reactions, hate crimes, Muslim American responses ...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were a series of four coordinated terrorist attacks by ...

根据世贸中心大厦的所有者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世贸中心大厦遭受破坏时,每次赔偿最高35.47亿美元。单复数的不同意味着次数的不同,因此世贸中心大厦的所有者与保险公司对赔偿金额各执一词。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名词单复数可不是简单的加个“s”的问题了。

在形容词一章,读者会读到很多日常教学或学习中的困惑。例如,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有固定的顺序吗?是big beautiful eyes还是beautiful big eyes?是a little old woman还是an old little woman?是red round tomatoes还是round red tomatoes?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有何不同意义?是woolen sweater还是wool sweater?是gold ring还是golden ring?又如形容词如何百搭百变、比较级与最高级如何运用等,作者都进行了阐述,给读者答疑解惑。

本书还聚焦语法学习中令学生“头疼”的词类,如第四章的限定词、第八章的情态动词、第九章的非谓语动词、第十二章的介词、第十三章的连词等。传统语法书通常将限定词中的冠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物主代词等单独介绍,忽略了它们的共性,本书第四章将限定词作为单独的词类介绍,有助于读者把握这些词类的共同特点,更好地理解这类词的使用,如为什么不可以说 his the book、two those boys等。在这一章,apple、bicycle、basketball等名词都成了“关注点”,它们前面如何加限定词,都成为读者需要阅读学习的内容。

作者在第八章汇总了情态动词的表意功能,分为能力、允许、意愿、必要性、可能性等,利用例子阐述不同情态动词的用法,如阐述了can和may表示可能性时的区别。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1)The window can be locked. It has got a lock.

(2)The window may be locked.

例(1)相当于“It’s possible to lock the window.”(窗户带锁且可以锁上,说话人不关心目前窗户是否处于锁着的状态)。(2)句相当于“It’s possible that the window is locked.”(窗户目前可能是锁着的)。例(1)中的can表示逻辑上的可能性,而(2)句中的may表示现实中的可能性。

同时,本章还阐述了情态动词在使用上的贫富不均,并列举了情态动词教学中的误区等,使读者对情态动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聚焦这些词类,本书还对主谓一致、时态、语态、从句等进行了讲解。主谓一致是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永远不能逃避的一条规则。那么,主谓一致难以掌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该书第五章从“主谓一致的规则简单却不好学”“如何判断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并列主语的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吗?”等对主谓一致进行了阐述。其中列举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如: fi sh and chips做句子主语时,谓语动词应该用单数还是复数?team、family、committee等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red beans and rice后面的谓语动词是单数还是复数?等。

第七章聚焦英语的时态,作者利用时态背后的故事引出时态的区别并大量举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收学生的课后作业,一位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他应该如何向老师陈述没有完成作业这件事?应该使用哪个时态进行表述?作者利用这样的故事探讨时态使用,同时指出,可能由于教师在教授时态时讲解得过于机械,过于注重语法形式本身,而不注重形式表达的意图和意义,因此学习者常常在时态使用中出现问题。其实“英语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时态,其目的不是为了难为英语学习者,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有效地表达意思”。

被动语态、定语从句、条件句等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作者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语篇和语境,旨在提升读者的语法意识。如在第十章讲解被动语态时,作者使用了一个被动语态被有目的地利用的例子:“A secret shipment of arms to the insurgents was requested on March 19, approved on March 20, and carried out on March 21.”这句话很清楚地表明了被动语态的使用语境,即刻意地避免涉及“施动者”。又如在定语从句一章,作者举例说明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She grew tired of her colleagues who only cared about their own business.”和“She grew tired of her colleagues, who only cared about their own business.”作者认为,某个定语从句到底属于限定性还是非限定性,取决于说话人希望表达什么意思,而不是机械地从形式上进行区分。这两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区别是什么,作者在书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书特点

本书对打破学习者和教师心中传统的“语法形象”有很好的帮助,为不同学段的语法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改进思路与方法,对语法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起来,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突出语法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从本书开篇就提到语法意识的概念,指出语法意识缺乏是学生语言表达错误的主要原因:“其实,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出现的大多数错误,不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习相关语法知识,也不是因为学生真的忘记了这些知识,而是因为他们的语法意识不够强”,并提出“培养语法意识比掌握语法规则更重要”。Openshaw(2021)指出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如:接触不同的阅读和听力语篇类型,包括新闻、博客、评论、故事等,让学生聚焦其中的一些语法,关注该语法在不同语篇和语境中的使用;在写作中使用所学语法,并采取“写—检查—修改”的步骤,关注自己写作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进行录音,然后回听,关注其中的主要语法,再重复任务。本书作者在解释不同语法规则时,就非常注重提供不同的语篇,让读者能够关注到语法在不同语篇和语境中的使用。如谈到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时,作者用cake为例,列举了cake的不同使用语境:

We had cake and ice cream for lunch.

For the dessert, I’d have some cake, please!

He bought a chocolate cake.

Let’s make a cake for his birthday.

作者用这个例子表明要充分考虑语法使用的具体语境以及希望表达的意义,培养语法意识。

2. 注重语法的表意功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教育部,2020)。Larsen-Freeman(2005)也提到,语法技能是指学生能够正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法。但以往教师在讲授语法项目时,更关注语法的形式维度,对语法的意义和使用维度则相对忽视。而本书注重探讨不同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有不同的小节探讨不同语法的表意功能,如“被动语态的表意功能”“英语时态的表意功能”“表示能力的情态动词”“表示意愿的情态动词”,等等。关注语法的表意功能使师生不仅能了解语法的形式,更能了解语法的意义,明晰在何种情形下使用,有助于加深对语法项目三个维度的理解。

3.重视语法与思维的关系

本书多次提到语法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我们希望表达的意义,并更准确、更有效地表达意义等。Elder & Paul(2016)曾经提到思维标准的十个维度,包括: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刻性、宽广性、逻辑性、完整性、重要性、公正性。本书作者也在论述中强调了语法在这些方面的重要作用,“语法使我们能够说出想说的话。说得具体一点儿,语法帮助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效地传递简单或复杂的思想”。在语言学习中,作者认为语法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表达。作者在第二章末尾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提出:

“要想学好语法,用好语法,首先需要认清语法的本质以及人们使用语法的目的。要突破语法作为判断语言形式正确与否的标准的认识,将语法视为建构和组织思想、表达思想与情感、与他人交流互动、创造连贯的语篇的工具和手段,将语法系统视为一个表达意义的工具箱。当我们需要表达意义时,可以从工具箱里选用最有效、最适用的工具,并且灵活地加以使用。”

4.突出语法的规则与背后的理据

Larsen-Freeman(2005)曾经对语法的规则和理据进行了阐述,“规则”对应英文的“rule”,“理据”对应英文的“reason”。我们经常给学生讲述表面上看到的规则,但忽略了这些规则背后的理据。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把背后的理据找出来,语法的学习就会相对简单。本书在谈到名词可数性的时候,将“名词可数性之理据”作为小节的标题。在其中,作者运用“9·11”事件报道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名词可数和不可数的区分。在谈到解决名词性的可数性问题时,作者给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在具体语境中根据名词指称的具体事物以及交际意图进行判断”,他提到“coffee通常是不可数名词,但是在餐饮场所点咖啡时,我们要的是以杯为单位的咖啡,如 a cup of coffee or two cups of coffee。出于经济原则,可以直接说a coffee或two coffees,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会说这是语法错误”。二是“把握常见不可数名词作可数名词使用的规律。当不可数名词不表示事物本身,而是表示事物的种类或品种时,可以作为可数名词使用”,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例子。三是“我们需要了解,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名词到目前为止只能作可数名词使用,如desk、computer、clock、storybook;有些名词只能作不可数名词使用,如news、information……中国英语学习者可以重点关注哪些名词只能作不可数名词使用,千万不要在不可数名词后面加-s或-es”。

5.纠正语法教学中的错误做法

在本书中,作者纠正了语法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错误的方法和做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念与方法。如其中提到“语态转换该休矣”“名词可数性方面的常见错误”“主谓一致的其他注意事项”“动词与名词的搭配问题”“情态动词教学中的误区”“被动语态教学中的误区”“形容词教学中的问题”“被误解的介词”“连词教学中的误区”等。作者一一分析了这些做法,并用不同的例子来论述。同时,作者也针对这些“错误”的做法给出兼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如作者在讨论被动语态的内容时,建议语法参考书和课堂教学尽量减少对语态转换的介绍和讲解,而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被动语态的用法和表意功能。同时,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较丰富的含有被动语态的句子或语篇,让读者感知、注意、分析被动语态的使用。作者还提出,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含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语篇,引导学生从语篇产生的背景、语篇类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读者对象等角度,体会和分析语篇在语态选择方面的意图以及语篇的表达效果”。

6.凸显语法学习的趣味性

本书在体例安排、章节题目、语言表达突出了语法的趣味性,尝试改变长期以来读者和学习者头脑中固有的“语法枯燥乏味”的印象。

趣味性的第一点在于每章结尾部分设有“轻松一刻”板块,或是与该章语法相关的笑话,或是与之相关的有趣小故事,帮助读者在学习语法之余体会语法使用的乐趣。

趣味性的第二点体现在本书的章节题目中,如“名词背后有故事”“普通名词与专有名词的跨界”“不带限定词的‘裸词’”“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吗?”“时态背后的故事”“贫富不均的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为什么难学?”“百搭百变的形容词”“被误解的介词”“意义深远的连词”“其他有趣的情况”“‘主将从现’是传说”“简单句并不简单”等。这些有意思的标题背后蕴藏的是语法项目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对于日常语法教学很有帮助。如在第四章“不带限定词的‘裸词’”中,作者指出“英语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数可数名词前面通常要使用限定词,否则就是‘裸词’。一般来说,单数可数名词很少以‘裸词’的形式出现”。如书中提到,我们不能说“I bought bicycle yesterday.”,但是可以说“I bought a bicycle yesterday.”“I bought his bicycle yesterday.”“I bought this bicycle yesterday.”。大家看到这些例子就会发现,这种“裸词”现象在英语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很多英语学习者往往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该书列举了学生作文和论文当中的一些“裸词”现象,给读者以启示和参考。

趣味性的第三点体现在文中的语言表达,如“语言中复杂的句子结构并不是要给我们制造麻烦,而是帮助我们表达我们希望表达的意思。”“有时,主语的选择还能反映说话人内心的秘密”等。

结语

语法书通常聚焦对语法项目的系统梳理,但这本语法书聚焦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努力澄清误区,从比较新颖的角度讲述语法项目,让大家对语法产生新的认识,感受到语法的趣味性。

如果我们把一本书作为一堂课,从导入、课程的顺序、课程的节奏以及课程的结尾等课程环节进行分析,那么这本书的导入环节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该书从作者讲授语法课的故事开始,到论述为什么要学习语法,提出语法意识比语法更有用、更重要这一观点,使读者对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此外,本书选取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比较困难的地方,聚焦并阐述主要的语法现象,内容清晰有序;同时,每个章节的内容基本平衡,让书的“节奏”恰当适合。书的结尾更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期待读者能发现更多的“关于语法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英语语法时态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被动语态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