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创融合”路径探析

2022-04-28 21:54董世军赵长如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董世军 赵长如

摘 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承接时代的要求从而关注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同时也要为思想政治教育这门高校经久不衰的必修课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本文在归纳总结“思创融合”开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由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高效融合的重要意义、途径、期望进行阐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1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当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使命,高校要深刻认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坚定不移地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此基础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载体之间的有效融合,丰富思政育人的多样性、实效性。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蓬勃发展,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考量新时代高校学生的重要指标。青年一代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脉络的发展速度。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对于学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在正确的航道上施展本领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2 高校“思创融合”工作开展现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下的创新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创业日趋成为国家竞争的根本,而青少年正是国家创新创业的主体。近些年来,各级机关作出重要相关指示,要求加强创新创业研究。强调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且给予高校政策倾斜,资金补助促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鼓励学者加强对于思创融合的研究。相关的优秀研究论文也不断增多,在中国知网输入“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的相关词条,查询到的相关文章从1999年截至2017年高达884篇,增长了6倍以上。但是虽然理论文章不断增多,我国的“思创融合”之路却仍旧面临着理论脱离实际,难以进行实际研究的窘境。

在国家的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各高校也普遍开始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部分学校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推动二者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建设相关的师资队伍并且给予物力、財力上的支持。同时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氛围,提高高校青年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促进项目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衔接。但是在具体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具体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兼具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人才;政府虽然有利好政策的倾斜但是在实操过程中存在滞后性。

3 高校“思创融合”问题探究

3.1 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

国家制定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一方面是为了从实际出发培养创新创业理论人才,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合理化构建。另一方面是为了从根本上激发青年一代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从而解决国家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能动性发展。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实际的前瞻性教育目标。

在具体实操过程中,部分高校重结果而轻过程,做项目的目的单纯是为了获得奖项,忘记初心是培养出具有前沿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并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具体表现为:

1.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操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科学理论与其相互支撑,部分高校思想比较传统,在高校课程设置上仍然沿用旧的培养理念,按部就班地完成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不能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和及时地反馈,磨灭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高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给予的评价系统还不够完善,部分高校虽然设置前瞻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但是缺乏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导致其整体被架空。在此过程中,即使老师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们的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意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青年学生们不能及时的接收到自己努力成果的反馈,从而降低创新创业的热情,导致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徒有其表”的结合,而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2 高校师资力量匮乏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我们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或是在改革开放乃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都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并且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全局性、基础性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培养,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各高校思想政治人才匮乏的局面。同时,各高校也自觉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同时兼具二者教育理论知识的人才还是相对匮乏的。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人才的匮乏。具体表现如下:

1.创新创业队伍的思想政治教师多为兼任老师,不能全身心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各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一般缺乏实际的创新创业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不能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目标。

2.高校虽然加强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的创新创业老师仍旧以挂职的行政老师居多,行政老师一般仍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具体实操的创新创业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缺乏相对应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钻研。甚至一部分行政老师理论知识不够充足,实操经验也微乎其微,在具体的项目中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不能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充分落实。

3.3 高校未能形成“思创融合”氛围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并且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本意就是为了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项目、课程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相关知识,使其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要的人才[3]。如何构建一个科学与实用性兼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战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素质人才层出不穷,如何促进高素质人才就业不仅仅是学校的就业责任也是党和政府需要推进的重要工程。但是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

1.政府对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福利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资金扶持力度进行补贴。但对于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措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不能使广大青年创业者形成一个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创造性氛围。

2.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仍旧较为封闭,大部分的创新创业项目空有理论想法,没有走出校园,缺乏实际社会环境的检验。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宣传仅仅停留在学校的校板报,负责人的宣讲等老旧的宣讲方式。并且理论研究缺乏深度、系统性和说服力。这就导致创新创业项目看起来“华而不实”,对广大学子难以形成吸引力。导致创新创业项目口碑下降,创新创业氛围低迷。

4 秉持开放性与创新性兼顾、切实拓展“思创融合”路径

4.1 制定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

科学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具备七大理论要素,即合理高效地教育目标、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知识丰富的师资团队、多边贯通的实践平台、开放包容的支持体系、标准严格的评价体系,这七个方面相互联系,才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实操过程中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且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其相关的专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手段、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4]。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要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调整策略,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体系中应坚持:

1.制定合理可实操的前瞻性教学体系目标。在落实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发展发现,及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2.在学生的发展计划中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人才。

3.在具体实操过程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實践,要鼓励并给予学生一定支持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校企合作。推动学生们自身对于创新创业理论的认识和利用。在走出校园的过程中,提升当代青年的责任感,荣誉感。促进青少年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成为国家新一代主人。

4.完善创新创业评估标准,不能单从结果考虑创新创业项目的意义,评估标准应该是全面地而非片面的,应该综合考量双创项目的立意,可实操性以及对于自己提升等诸多方面因素。我们应该重过程而轻结果,注重学生的收获和体会,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与发展离不开富有强大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带有承担起相对应的教育任务,运用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5]。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就是这场实践活动的客体,而怎么样去利用教育课堂这个中介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当前高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数缺乏社会企业创办的经验,在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创作的过程中,单纯的“为赛而赛”。并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可实操性,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收获问题。也有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缺乏内在动力,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阻碍了创业教育的推广与普及。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行合理地调整:

1.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建设,设立专职的创新创业岗位,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不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和相关项目的考察,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石。

2.推动专职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我们应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走出校园。加强相关社会实践,考察社会需要把握时代脉络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多方位因素,制定适当可行的青年创业目标及创业规划。

3.加强专职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我们培养出的高校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企业家的摇篮,我们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人才不仅事关社会的发展,更关乎着国家的希望。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广大学者树立责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同时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6]。

4.3 营造“思创融合”育人氛围

人类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其创造者和改造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劣势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仍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比如说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平台构建存在缺陷;许多创业项目不能帮助学生落实,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气息低迷。为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高效发展我们应:

1.合理构建创新创业多层次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级级助推的创业培养方式,改革创新创业相关教学体系方法,推动教育培养计划合理化发展。营造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学生们敢于挑战自我,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2.加强政府对于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于高校的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促进企校合作。推动合作平台的构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利用创业项目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水平[7]。

3.树立企业化经营观念,在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创业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员的合理化分配,推动创业项目企业化发展。

4.学校应加强资金支持。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支持和社团会费,创业项目面临资金紧张问题。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学校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帮助项目进行资金规划,明确经费对于一个新兴企业的重要性。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推动全社会双创精神蔚然成风,必然离不开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会贯通。纵觀世界,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国内,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在新时代的特殊国情之下,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就业,承担相应责任,促进国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促进双创教育融合发展,为我们祖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地内在动力!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就业创业管理专项)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 许涛,严骊,殷俊峰,周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1):80-88.

[3] 张文欣.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D].西安工业大学,2018.

[4] 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1-2.

[5] 王淼.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难点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26-27.

[6] 李希希,沈平锐.基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方法分析[J].青年与社会,2020(27):57-58.

[7] 刘鹤,马秀丽,郝总谦.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J].公关世界,2021(10):149-15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