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2-04-28 22:01李芳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改进心理健康

李芳

摘 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该项教育工作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本文内容则是在此背景下所提出。在论述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分析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其次,针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 心理健康 教育现状 改进

1 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性予以教育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消除不健康心理问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对此,中学教师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了解,并针对性采取教育引导策略,以此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保障。

2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2.1 厌学心理

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心理,在日常活动中,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学习成绩因此持续下滑。

2.2 盲从心理

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因此表现出盲从心理。而在盲从心理的作用下,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抑制,也会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受到束缚,还会对学生的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

2.3 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升

思想道德问题是初中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受思想认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一些初中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1 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针对这一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无法在这一层面为学生同专业性教育指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大多数教师将主要教育工作放在初中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心理健康并不属于考试的范畴,因此并未设立专门的课程。

3.2 教育方法不完善

一些学校虽然会为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照本宣科。受这一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参与性不强,教学信息的整体传递效率不高,因此无法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教师并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针对教学方法应用方面的探索程度较低,因此很多初中学校并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4.1 開展针对性教育

4.1.1 厌学心理的应对

针对初中生产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可以选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将更多趣味性元素融入到教学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此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厌学心理得到缓解。

4.1.2 盲从心理的应对

在初中生盲从心理的应对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正确树立榜样,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为主,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中国古代及当代社会的英雄人物故事,使学生从认识到,那些对社会产生重大贡献的人物才应该成为真正的榜样和偶像,通过这一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向榜样看齐,从而减少学生的盲从心理。

4.1.3 持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选择时下我国社会经常热议的“遇到跌倒老人是否帮扶”话题,组织班内学生进行辩论,力求通过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在辩论活动的具体实施中,需要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将持肯定观点和否定观点的学生各自分为一组,然后要求学生为辩论活动进行充分准备,在这一阶段需要搜集各方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正式辩论阶段则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观点来说服对方。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场上的精彩表现予以肯定,但是不论学生持有怎样的观点,针对“遇到跌倒老人是否帮扶”这一社会问题,教师要肯定地向学生做出回答:“在遇到此类情况时,要义无反顾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教师的肯定回答,使初中生明确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应该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帮助,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虽然挺身而出的行为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再帮助他人的理由,也不能成为我们否定助人为乐的借口,相反,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努力传播这一精神,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初中生深刻认识到乐于助人品质的重要性,并在这一方面的学习中逐步提升这一道德品质。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项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比如,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当涉及到亲情相关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我国历史上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如江南负母、扼虎救父等。借助上述故事,使初中生认识到,不论外部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应该学会感恩。为了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教师在故事分享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班内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在故事分享中进行情感传递,以此推动该方面教育工作的高效实施。

4.2 完善课程体系

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要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并对此增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情况下,该项课程每周至少应该安排一个课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师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促使学校教师对这一方面的教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看待学校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在日常文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传递。专项课程的设置,也可以使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该项课程的学习中,促使自身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为了进一步规范该项课程,学校要安排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然后对当前阶段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并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编制专门的教材用于这一课程的教学,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阶段性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还要重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转变效果,评估所编写教材的应用效果,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随着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完善,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初中教育的课程体系,这对于该项教育实际作用的发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4.3 完善教育方法

围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要对单一化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恰当运用,以此不断突显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入手:

4.3.1 开展情境化教学

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化教学策略应用,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得到优化,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特定的环境,在教师的恰当指引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知教学内容,深层次理解特定的健康理念,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虽然对情境教学方面进行了使用,但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独自参与,在这一教学安排下,学生无法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中,这一教学方法的成效也不明显。因此,在该教学策略的应用中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改进,在学习中的获得感得以增加。比如,针对特定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写成情景短剧,并要求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参与到情境活动中,作为教师则要从旁协助,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来增加同学对自己的认可。为了激励班内学生踊跃参与到这一情境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奖品,要求全班学生充当观众并对上台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优者则可以获得奖励。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将相对枯燥的知识传递转为生动形象的情境内容,将单一化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解转变为特殊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4.3.2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班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师本位”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束缚,一些教师虽然会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安排,但是基本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心理健康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教学中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合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学习的过程,并在合作探究中增加认知,以此突显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次数,借助这一方法突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中的获得感。比如,在初中生心理焦虑问题应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多个真实案例,然后围绕引导班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此教师需要提出一系列问题:“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心理焦虑会有哪些具体表现?造成心理焦虑的原因有哪些?自身是否存在类似心理问题且如何调节?”在上述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的形式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并提升學生在组内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建议每一组学生采用分工与协作的学习方式,即安排每一个或两个组员负责一个问题,在组员各自的任务完成后,对答案进行汇总,围绕上述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进行共同分析和讨论,尤其针对焦虑问题解决办法的使用上,要在讨论中进行全面地总结,在交流讨论阶段,每一名组员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产生新的认知。通过上述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对心理焦虑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学会其中的调解方法。

4.3.3 开展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程度在持续性加深,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围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教育科技的支撑下能够极大地提升知识的传递效率,并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对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恰当的应用。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教师对网络教学进行了尝试,在新形势下,则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学校则需要从宏观层面予以支持,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进行硬件设施的配备,并在技术人员的帮助进行教学新功能的开发,其中,要重点做好线上互动功能的开发与完善,因为该项功能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在线上互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则需要根据学生线上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明确学生的关注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并没有做好准备,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搜索的形式为学生解答。事实表明,高效的课堂互动对于知识的传递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为此,教师要对线上互动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进行高效互动,针对特定的课题进行线上探讨,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加学生心理认知,这对于心理健康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另外,还要注重线上录制功能的开发,即在每次线上教学中,课程内容被自动录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进而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服务功能。在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中,教师还要尝试打造微课堂,即借助短视频来传递知识信息,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很大程度是受自媒体网络的启发,近年来,我国自媒体网络发展迅速,抖音、快手自媒体平台受到了极大地追捧,很多学生在周末或假期会使用手机长时间沉迷于刷短视频的活动中,为此,教师不妨以短视频的形式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制作成短视频,然后对短视频进行加工,将动画、网络流行词、音乐等现代化元素恰当融合,促使学生抱着刷抖音的心态刷上述视频,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4.4 设立心理咨询室内

为了进一步突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安排校内教师轮流值班。该项工作的实施,可以为校内学生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分析心理问题,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逐步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谨防心理问题的持续严重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要根据学生咨询的问题,对本校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广泛应用于校内学生中,以此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5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初中教师要针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必要的调查,全面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要查找当前该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从不同的层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为了不断提升初中心理健康的规范性,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并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性优化。另外还要注重专门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鼓励校内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此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1] 金引丽.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工作的整合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S2).

[2] 李自斌,胥积宏.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周刊. 2020(02).

[3] 侯坤.“情景—感悟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J].教师教育论坛. 2020(12).

[4] 秦璐.积极心理学策略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07).

[5] 陈玉梅.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 2020(02).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改进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