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2022-04-28 20:14陈淑媚
民族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陈淑媚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统编教材的课文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支架,让学生在范文的引领下尝试习作,落实表达。让学生结合单元要素,理清写作方向;依托课文范例,习得写作方法;紧扣课后习题,搜集写作素材;引导分享素材,拓宽写作思路;联系生活情感,提高写作技能五方面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习作单元;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那么,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和写的紧密联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说说如何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结合单元要素,理清写作方向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安排在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中,另外单元里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相同的语文要素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训练。而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提供了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同时又强调了语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页,明确单元的语文要素,引领孩子对整个单元的课文先有初步认识,对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要加强目标意识,要知道该单元主要训练的是什么?抓住哪些语言训练点?其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语文要素都集中指向表达真情实感,阅读及写作都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那个星期天》时,笔者引导学生借助回顾上学期学过的课文《盼》,复习如何表达情感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分角色演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进而体会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盼出去玩”的内心感受,然后进行拓展迁移。而教师要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巧妙地、润物细无声学习表达情感,理清写作的方向。

由此可见,部编教材采用“双线”来安排单元学习内容,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语文要素,处理“双线”关系,让学生理清写作方向,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二、依托课文范例,习得写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应当利用语文教材的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搞好训练。统编教材的课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我们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构段和表达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最后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笔训练。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具体的描述、严密的说理……这些因素都是构成语言训练实实在在的素材。我们应当拥有一双锐利的慧眼,善于发现教材文本中的语文因素,并凭借语文因素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匆匆》这篇散文,语言优美,脍炙人口。文中的开头第一句可以感受时光一去不复返。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语句并捕捉关键词句并板书“燕去再来、柳枯再青、桃谢再开。”再让学生在分析句子特点的前提上进行仿写句式。有的孩子写道:“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河流干了,有再流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还有文中的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有的孩子写道:“玩手机游戏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闪过去;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脚下跨过去;争吵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过去;”。文中这些精彩片段就是读写结合的“点”,学生通过仿写,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统编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文字优美,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写作方法,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在练习时,教师应该要在学生读进文本,感悟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仿写,这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紧扣课后习题,搜集写作素材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是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目的地设计,为课文和单元的教学提供帮助。阅读就是一种模仿,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中学习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课中,教师通过读写结合逐步落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了如何表达、如何写作的基本功。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需要回顾生活中自己感受深刻的经历,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用优美的文字表达生活。学生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必须在现实中感受生活。虽然学生天天身在其中,但没有领悟到生活的美好。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支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生活的甜酸苦辣。

以《那个星期天》为例,笔者首先借助课后习题一,在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依据课后习题二,通过任务驱动,设计主问题: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我”的心情变化的,在旁边做好批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分享交流。并向学生提供了思考与交流的基本方式:我认为句子____________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我从句中的_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体会到了________。抓住文章的具体的事例、“我”的内心独白、融情于景等重点句段,通过比较阅读、分角色演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体会课文是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接下来在“延伸活动”借鉴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迁移表达。让学生写一次考试时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由于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习作的素材是丰富多样:约好时间相聚公园门口,同学还没到;考试时遇到做过的题目不会,没有完成习作……学生能用具体细致的叙述把自己遇事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笔者依据课后的习题,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习得并運用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走向生活,帮助孩子搜集习作素材,解决学生要写什么的问题,为单元的写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做好充分的准备。C85D383D-26EB-4970-9116-18584BAD565D

四、引导分享素材,拓宽写作思路

孩子们的表达是粗犷的,写作是稚嫩的。他们需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比较,发现别人的优点,梳理自己的思维。教师要做的就是点拨引领,帮助孩子们在读中学习,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梳理,以此拓宽他们的观察视野和写作思路,交流平台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如本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总结出写文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后面的“初试身手”提供方法的指導。巧妙运用“交流平台”,先回顾在课文中习得写作的方法,明确习作单元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自然景物也会附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先习得方法,再运用方法进行片段练习,然后分享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分享中畅所欲言,尽显其才,降低了难度,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

在交流之前,学生的思维是狭窄的,在相互交流、分享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发现了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从素材分享到习作成文,从无序表达到整理归纳,交流平台让孩子们系统地梳理表达的方法,从而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写作素材。素材分享,着重于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明白写作是“我手写我心”,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五、联系生活情感,提高写作技能

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影响创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情感。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学生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与学生生活息息有关的实际教学,并利用日常生活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将创造性的情感引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的技能。

例如,在习作单元以“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主题的作文训练过程中,笔者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分析,从孩子的生活情感入手。首先出示表情图片,说说引起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使你联想到那些生活场景?生活中:父母之间的故事,与同学的故事等,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故事的蓝图,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感来完成故事。写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到故事中去,增强写作的情感性,突出培训效果。通过将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的情感表达进行实际培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个人生活情感融入他们的创作中,使小学生可以掌握家庭作业训练中的情感表达技能,逐步提高其个人写作能力。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畅所欲言的表达欲望,激发写作的情感,学生才会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创造出新的语言,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总之,依托统编教材,围绕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有效的教学,促进读和写的密切联系,让阅读有效地输入,提高阅读及写作的教学效率。阅读就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学生在分享交流中感受乐趣,让学生有写作的扶手,以浸润化的方式,将写作技巧过程化,体验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爱珍.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7(6).C85D383D-26EB-4970-9116-18584BAD565D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