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为水生态安全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2022-04-28 08:57车小磊
中国水利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利部河湖水利

百年征程风华茂,千秋伟业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水利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需求、新挑战,水利工作必须积极转换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行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利部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就志在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解决重大水问题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面临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四大水问题,提出了“十六字”治水思路。

科技创新方能引领提质增效。新时期的水利科技工作要围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等目标,强化科技创新激励,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从而更好破解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水利部组织开展“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项目,“保障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战略研究”项目作为重大战略研究项目之一,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水科院)牵头承担。

>我国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状态分布示意图

> 我国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分区总体布局

加快适应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解决重大水问题的人才保障。根据《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方案(2019—2021年)》工作部署,围绕3个水利宏观重大问题,水利部设立了首批3个部级人才创新团队试点。其中,以中国水科院作为依托单位的“水利部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由副院长王建华担任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均为部属单位相关业务领域内的专家和青年骨干,年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过硬、专业发展潜力大。

2020年7月23日,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亲自为团队授牌,并向团队成员颁发了聘任证书。这标志着在创建部级人才创新团队、推动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水问题深度融合方面,水利部迈开了实质性步伐。

2020年10月,《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任务书》正式签订。任务书提出,要面向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治理需求,打造“目标一致、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术民主、创新突出、支撑有力”的行业科技创新标杆团队,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河湖治理工作中发挥关键科技支撑作用,推进我国水生态安全保障科技创新,在服务国家目标过程中实现团队持续发展。

强力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河湖治理

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成员涵盖水科院、南科院、长科院、黄科院、水利部信息中心等行业内优势科研单位,以及七大流域机构的水资源保护专业院所。在水利部党组和相关司局的支持指导下,团队按照任务书既定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

完成水利重大科技问题“保障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战略研究”。从“量-质-域-流-生”五个维度,开展了全国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现状评价;提出面向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保障的“水利再平衡战略”,重点包括“退水还河、退污还清、退地还盆、退堵还疏、退渔还生”五个方面;明晰了全国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保障的重点任务和措施,提出10方面政策建议。项目作为2020年水利部对规计司、水科院重点督办事项,顺利办结;成果应用于“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并转送有关司局,作为相关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 珠江流域已开展的河湖健康评估范围

>南水北调中东线重要河湖与生态保护目标分布图

支撑了中国与世界主要河湖幸福指数的测算和发布。从水安澜保障、水资源支撑、水环境宜居、水生态健康、水文化繁荣5个维度,构建了河湖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河湖幸福指数进行了评价,明晰了各流域幸福河湖建设要点和存在短板。据此编撰的《中国河湖幸福指数报告2020》于2021年7月进行了发布;《世界河流幸福指数报2021》选择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黄河、恒河、密西西比河、多瑙河等15条代表性河流进行评价,于2022年3月22日由中国水科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发布。

建立了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与调控保障系统。针对水利部已制定并公布目标的283个重点河湖断面,分级设置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预警阈值,集成多来源中短期气象预报和方案模拟,实现了生态流量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和决策支持。目前,系统已在相关部门业务化运行,截至2021年4月,共发送监测预警信息400多条,生成达标情况月报15期。

完成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重点流域区域合理生态需水量研究。按照“什么是合理生态需水—重点流域区域在哪—生态需水目标是多少—现状达标情况怎样—未来如何补充和保障”的技术思路,明晰了东、中、西线后续工程水源区、受水区的生态需水总量、过程目标和现状缺口,提出了相应调控保障措施建议。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专咨委分别予以了审查,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后上报国务院领导小组。

> 团队成员主编参编的部分已颁标准

> 团队支撑开展的部分流域重点工作

> 柳江流域健康报告卡

支撑了各流域河湖健康评价与保护修复实践。确定了汉江中下游抑制水华暴发的主要调控指标阈值,提出生态调度方案,伊乐藻峰值生物量从2019年4.8万t,减少至2020年1.3万t和2021年0.58万t。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专项规划》水生态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开展沭河健康评估,构建了沙颍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多目标智能管理平台并业务化运行。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修编,编制《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2021年度全线通水实施方案》。开展珠江河口雨水咸情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报,支撑了流域及重点城市抗旱压咸保供水工作。有序实施嫩江、东辽河、大凌河等12条重要跨省江河生态流量监测评估。编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水利措施建议》,经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团队建设进展与成效

培养水生态安全保障高层次人才

在水生态安全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措施研究中,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立两年来,团队成员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人次;发表科技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8部;取得发明专利授权30项、软件著作权12项;主编/参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4项;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5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作报告10多人次。

> 团队成员部分获奖证书

> 团队成员出版专著

两年来,团队8人次职称/职级得到晋升。团队负责人王建华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被提名为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核心成员陈求稳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2020年科学探索奖、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王建华、彭文启、陈求稳3人入选水利领军人才,吴计生入选水利青年拔尖人才;核心成员汤显强获湖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长科院杰出青年称号;核心成员胡鹏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资助;核心成员陆垂裕受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HS)地下水分委会副主席;骨干成员蔡梅参与创建上海幸福太湖水研究发展基金会,并担任基金会秘书长;骨干成员曾庆慧入选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骨干成员董飞入选中国水科院“三型人才”之产品开发型人才。

在二级团队建设方面,核心成员陈求稳领衔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变化环境下水文生态效应创新团队”获2020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气候变化与水安全”获批准;核心成员汤显强组建的“水沙输送变异的水环境效应及适应性调控”创新团队,获长江科学院每年100万元经费支持,连续资助5年;骨干成员闫莉领衔的“黄河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创新团队”,被确定为黄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托举工程中的重点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曹永涛申报的“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复;骨干成员蔡梅参与创建水利部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上海市巾帼创新工作室建设。

…………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下一步,水生态安全保障人才创新团队将重点围绕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流域系统治理、生态流量保障、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地下水保护等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重大水问题解决,为水生态安全保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水利部河湖水利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超八成不能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