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股权结构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2022-04-28 09:54杨小洁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集中度高新技术股权

杨小洁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1 研究背景

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创新发展水平不容忽视。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给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何面对冲击”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在作决策时往往只追求短期利益,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不愿意对创新活动投入资金。而创新能力强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不仅能够影响企业的资源分配,还能够通过“股权结构-创新投入-企业绩效”的传导,为企业价值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2 研究现状与研究假设

2.1 研究现状

2.1.1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得出,学界对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没有统一的结论。一部分研究指出两者之间有线性关系,如Hosono等[1]以1987—1998年制造业为样本,认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强度有正相关关系;于慧越[2]从制造业角度研究得出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高度正相关;贾岩[3]以互联网公司为样本研究得出互联网行业股权集中度越高,创新投入则越低,两者具有负相关关系。另一部分研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几种非线性关系,即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4]、“U”型关系[5]、“N”型关系[6]。

2.1.2 股权制衡度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股权制衡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线性关系。张瑶[7]、简领[8]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在适度股权集中度的前提下,两者显著正相关。舒谦等[9]研究得出制造业的股权制衡度负向调节企业的研发投入。学界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原因可能是样本和数据来源差异、表示变量时选取的指标不同以及不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差异。另外,还可能受行业因素影响。

2.2 研究假设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更新速度较快,且创新投入风险性较大。研发投入一旦失败,大股东很有可能遭受极大损失,因此大股东通常更加倾向于减少创新投入来规避失败风险。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离不开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股东相互制衡,决策效率越高,创新投入的强度也就越大。由于其余控股股东加强了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和约束,使第一大股东的决策和行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股东之间既彼此合作又彼此监督,可以防止处于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独吞企业利润,从而使股权制衡下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假设2:高新技术企业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创新投入。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文章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样本选择标准:不含被ST和*ST的企业;不含上市期限不满一年的企业;不含区间内样本数据有缺失的企业。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2 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

总结相关文献得出,目前企业创新投入方面的研究通常采用研发支出相对值,记作R&D。该指标能够避免不同企业规模的影响,在目前文献研究中应用也较为广泛。

3.2.2 解释变量

股权集中度(CR)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BAL)为第二—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

3.2.3 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Size),由于规模效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更高,规模大的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时会有较多的资金和条件,因此有更多实力去承担研发失败后果;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为企业创新投入带来资金支持,用净资产收益率表示,记为ROA;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DAR)反映企业资金组成情况,当债务融资占比过高时,债权人担心企业还本付息困难会与企业签订条款,对资金用途进行限制;企业性质,相对于非国有企业,部分国企股东偏向于追求政治前途,对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不足,国有用Pro=1表示,非国有表示为Pro=0。具体见表1。

表1 变量含义

3.3 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阐述建立以下模型并进行分析。

模型1为

模型2为

式中:α0和β0为截距项;变量前系数为各变量对研发支出强度的影响系数;μ1和μ2为随机干扰项。

4 实证研究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可知,R&D投入均值与中值相差2个百分点,样本企业创新投入强度的差别很大。股权集中度的极小值为0.04,而极大值为0.63,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度过高。BAL的均值为0.81,表示高新技术企业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力度不够。Size的标准差为1.13,可以看出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规模有很大的差距。ROA的均值和中值都为0.04,说明未出现严重偏态,较好地符合正态分布。另外极大值与极小值差距很大,且出现极小值为负值情况,说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有明显差异。从DAR看出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达到0.37,接近正常水平,但极大值达到1.58,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负债率过高表示很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状况。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4.2 相关性分析

通过变量相互的相关系数总结出股权集中度与创新投入强度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创新投入强度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创新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但不存在显著性,与企业规模在5%的显著水平上负相关。同时,可以看出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见第3页表3。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4.3 回归分析

总体来看,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R2值在0.81左右,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见第3页表4。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股权集中度(β=-0.076,p=0.001)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存在显著负向的预测作用(P<0.05)。净资产收益率(β=-0.075,p=0.001)、企业规模(β=-0.014,p=0.545)、企 业 性 质 (β=-0.036,p=0.110)、资产负债率(β=-0.035,p=0.116)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也存在负向的预测作用,但并不显著(P>0.05),验证了假设1。

股权制衡度(β=0.070,p=0.001)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存在显著正向作用(P<0.05)。而净资产收益率(β=-0.075,p=0.001)、企业性质(β=-0.038,p=0.089)、企 业 规 模 (β=-0.018,p=0.432)、资产负债率(β=-0.044,p=0.055)都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存在负向的预测作用(P>0.05),但并不显著(P>0.05),验证了假设2。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企业创新、委托代理等理论,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利用股权制衡减少股权集中对创新投入的负面作用。股权集中程度过高,出现“一股独大”时,股权制衡能够减少股权过于集中带来的利益矛盾,减少企业创新投入的阻碍。

5.2 建议

技术创新要获得成功,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仅需要从企业内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源头问题,而且需要从外部获得政府政策、资金等的扶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氛围。

5.2.1 政府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

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保险机构,通过专项保险减少企业创新投入面临的后续风险;另一方面,为促进企业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可以建立创新分享网站,使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当前行业创新动态,斟酌其创新项目的可行性,避免盲目投入带来的损失。

5.2.2 企业保持合理的股权结构

单纯提高或降低股权集中度在实际实施中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改变股权制衡度来弥补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足,使除大股东以外的中小股东也有机会发言和参与决策。在制衡股东的选取上,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参与,因为其聚集了各方面人才,在企业决策中能提出更广泛的建议。

5.2.3 完善企业创新体系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离不开企业员工对研发经费的节约与重视,要提高研发资金利用效率,形成企业创新文化;其次应该为推进企业创新研发的员工和管理层制定激励方案,完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让经营者有足够的动力支持技术创新;最后要多渠道引入研发投资,有专利研发技术但资金不足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与科研机构、高校或者其他企业共同研发,使企业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促进企业创新的良好运作。

猜你喜欢
集中度高新技术股权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