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FABP、25-OH-VitD3检测联合心脏彩超在评估老年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价值*

2022-04-29 04:16王广弟郭照军黄茂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年性左心室心肌细胞

王广弟,郭照军,黄茂芹,廖 煌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心血管科二区;2.心血管科,海南海口 570311

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功能不全的终末期表现,在老年患者中心力衰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安全[1]。目前临床上通常将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心脏彩超检测成为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细胞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之一,可作为机体心肌细胞损伤开始的重要标志[4]。维生素D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已经被证实与多种肿瘤、代谢综合征相关。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是维持机体胰岛β细胞正常胰岛素分泌的重要物质[5]。在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进展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对患者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及新陈代谢水平的分析,进一步对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探讨血清H-FABP、25-OH-VitD3检测联合心脏彩超在评估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58例,年龄62~75岁,平均(69.55±2.03)岁,体质量指数为(24.52±2.11)kg/m2。观察组按照心力衰竭类型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56例,收缩性心力衰竭76例;观察组中高血压78例,糖尿病44例;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Ⅱ级88例,Ⅲ~Ⅳ级44例。根据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07)和死亡组(n=25)。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6];(2)符合NYHA相关分级标准[6];(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40%);(4)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97 mL/m2。排除标准:(1)存在瓣膜及心包疾病;(2)肥厚型心肌病;(3)浸润型心肌病;(4)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超过55 mm。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由本院3名超声科医师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心脏彩超(HPSonos5500)检测,检测其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取平均值。各组均采取静脉血4 mL,5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FAB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VitD3水平。所有检测试剂均来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所有检测内容均采取室间对比及室内对比进行质量控制。

1.3观察指标 (1)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比较。(2)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死亡预测的效能分析。(3)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死亡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比较 观察组LVEF、25-OH-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SV、LVEDV、H-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比较

2.2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比较 观察组Ⅰ~Ⅱ级患者LVEF、25-OH-Vit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LVESV、LVEDV、H-FABP水平明显低于Ⅲ~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比较

2.3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比较 生存组LVEF、25-OH-VitD3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而LVESV、LVEDV、H-FAB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2.4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死亡预测的效能分析 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死亡预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死亡预测的效能分析

2.5ROC曲线分析 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观察组患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果,LVESV、LVEDV、LVEF、H-FABP、25-OH-VitD3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90.23 mL/m2、145.29 mL/m2、20.03%、7.33 pg/mL、16.59 mmol/L,见表6、图1。

表6 ROC曲线分析

图1 ROC曲线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老年人健康问题已逐步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7],老年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的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结构发生重建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临床疾病[8]。虽然,目前临床上已发现多种血清学指标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相关,但对于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仍不够准确。所以,在临床治疗诊断中,通过对多种诊断指标分析,提升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判断断能力,有效在临床中通过多种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VEF、25-OH-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SV、LVEDV、H-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级患者LVEF、25-OH-Vit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LVESV、LVEDV、H-FABP水平明显低于Ⅲ~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在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进展中,局部心肌细胞的破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形态学研究发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脏形态学的改变并不明显,其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厚度的增厚,同时左心室的室壁增厚也较为显著[10],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均表现为较为严重的代偿性增厚,同时在此过程中左心室内径显著升高,但其室间隔的厚度增加不明显[11]。本研究中观察组主要以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主,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VEF、25-OH-VitD3水平明显降低,LVESV、LVEDV、H-FABP水平明显升高。曹东华等[12]报道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的后壁厚度显著升高,而其LVEF及心脏指数显著降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H-FABP属于小分子胞浆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03,其主要存在于心脏组织中。有研究报道[13],在心肌细胞早期损伤的评价中,H-FABP的灵敏度显著优于肌红蛋白,对于心肌细胞早期损伤具有显著的优势。也有研究指出,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H-FABP水平与炎性反应水平具有相关性[14]。有研究指出,H-FABP水平对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优势主要为在心肌损伤过程中其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其检测窗口期相对较长[15]。另外,25-OH-VitD3可通过对心肌细胞钙离子水平的显著调控作用,显著改善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血清H-FABP、25-OH-VitD3检测联合心脏彩超在评估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老年性左心室心肌细胞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蟾毒灵对低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温针灸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人造鳐鱼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