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TNF-R1、IGFBP-2、CFH对狼疮性肾炎患儿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04-29 04:16焦书丽赵荣香史洋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补体因子血清

焦书丽,赵荣香,陈 竹,史洋溢,任 丹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绵阳 62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LN是造成患儿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疾病之一,而近几年儿童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蛋白,也是一种炎性因子,可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发生密切相关[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属于IGFBPs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多肽类因子。研究报道称,血清IGFBP-2在肾病综合征中升高,也是2型糖尿病肾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因子[3]。补体因子H(CFH)是一类在补体激活途径中起调节作用的血浆蛋白,血清CFH水平降低对诊断IgA肾病发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4]。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LN患儿血清sTNF-R1、IGFBP-2、CFH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对LN患儿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从而为LN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LN患儿100例(LN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10.29±3.14)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狼疮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2016)》对儿童LN诊断标准[5];(2)首次诊断治疗;(3)临床随访病历资料完整;(4)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签署知情承诺书。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疾病;(2)原发肾脏病或其他继发肾脏病;(3)存在严重感染;(4)存在血液系统疾病;(5)近期有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史;(6)精神疾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将LN患儿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n=59)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n=41)。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11.05±3.69)岁。LN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LN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SLEDAI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总蛋白(24 h-UT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补体C3]。

1.2.2血清sTNF-R1、IGFBP-2、CFH检测 所有受试儿童均在入院后24 h内及体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后留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血清sTNF-R1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清IGFBP-2试剂盒购自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清CFH试剂盒购自上海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实施操作步骤。

1.3预后评估 采用门诊及电话等方式对LN患儿进行为期2年随访,2个月随访1次,记录患儿预后情况。根据LN患儿预后情况[6],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肾功能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和预后不良组28例(肾功能未缓解,甚至恶化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或死亡)。

2 结 果

2.1LN组与对照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比较 LN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LN组与对照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比较

2.2LN患儿活动组与非活动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比较 活动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与非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LN患儿活动组与非活动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比较

2.3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1、IGFBP-2与24 h-UTP、hs-CRP、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FH与24 h-UTP、hs-CRP、anti-dsDNA、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BP-2、CFH与补体C3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sTNF-R1、IGFBP-2、CFH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4LN患儿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比较 LN患儿预后不良组血清sTNF-R1、IGFBP-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FH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LN患儿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比较

2.5影响LN患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4 h-UTP及血清sTNF-R1、IGFBP-2、CFH是影响LN患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影响LN患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续表5 影响LN患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6血清sTNF-R1、IGFBP-2、CFH对LN患儿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清sTNF-R1预测LN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785(95%CI:0.690~0.879),截断值为6.91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7、0.703;血清IGFBP-2预测LN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769(95%CI:0.664~0.874),截断值为515.88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4、0.648;血清CFH预测LN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850(95%CI:0.771~0.926),截断值为271.35 μ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4、0.811;三者联合检测预测LN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901(95%CI:0.828~0.96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6、0.910,见图1。

图1 血清sTNF-R1、IGFBP-2、CFH预测LN患儿不良预后的ROC曲线

3 讨 论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由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其中10%~30%的LN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7]。尽管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LN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患儿的生存预后仍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仍较高[8]。因此,尽早发现和评估LN患儿病情活动及预后状况,对患儿的预后改善尤为重要。

sTNF-R1是一种循环蛋白,也是一种参与免疫调节的促炎性TNF-α受体,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和传递细胞存活信号能力的作用。同时,sTNF-R1通过结合血清内 TNF-α,对肿瘤细胞膜上TNF-α结合的TNFR 产生抑制作用,降低TNF-α的抗肿瘤活性,进而诱发或促进肿瘤发展。而sTNF-R1作为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也参与了对冠心病、宫颈癌等多种疾病的调控[9-10]。sTNF-R1还可引起肾脏基底膜细胞、肾血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2],并在调节LN的炎性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DHYA等[11]报道LN患者活动组血清sTNF-R1水平高于非活动组,血清sTNF-R1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IGFBP-2主要在肝脏中产生,由289个氨基酸构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对IGFs起储存和转运作用,还参与调节其他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及TGF-β/Smad等多种通路的激活,也是细胞外基质形成的重要因子[11]。而IGFBP-2通过与整联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致癌特性,从而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并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和迁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肾间质血管重构。DING等[12]报道血清IGFBP-2水平可反映LN患者疾病活动及肾脏病理的慢性变化。CFH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的糖蛋白,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和多功能蛋白质,由20个短共有重复序列的重复域组成,可与单体或修饰的C反应蛋白相结合,促进CFH的募集或重新分布,有助于抗炎并清除受损的凋亡颗粒和坏死细胞。在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血清中的CFH可沉积在局部组织表面,并与炎症过程中产生的补体C3b相结合,阻滞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从而避免自身组织受损[13]。而CFH的变化也影响肾炎患者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的补体激活[14]。据报道,在LN患者中,CFH缺乏会导致补体C3的过度消耗和补体C3b沉积的增加,这可导致肾脏损伤[15]。

本研究结果示,LN组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TNF-R1、IGFBP-2、CFH可能参与LN发病过程,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一致[10,12]。ZHENG等[16]报道LN患者血清sTNF-R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可用作LN疾病活动和诊断的血清学指标。WANG等[17]报道LN患者血清CFH水平明显降低,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也发现,LN患儿活动组血清sTNF-R1、IGFBP-2高于非活动组,血清CFH水平低于非活动组,且sTNF-R1、IGFBP-2与24h-UTP、h-CRP、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血清CFH与24h-UTP、h-CRP、SLEDAI评分呈负相关,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似[12,16-17],说明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LN患儿病情活动程度,可作为评估LN患儿肾功能损害参考指标。LN患儿预后不良组血清sTNF-R1、IGFBP-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FH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提示血清sTNF-R1、IGFBP-2、CFH水平变化与LN患儿预后状况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血清sTNF-R1、IGFBP-2、CFH是LN患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对入院时血清sTNF-R1、IGFBP-2升高、CFH降低的LN患儿,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LN患儿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sTNF-R1、IGFBP-2、CFH预测LN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901,均大于三者单独检测结果,说明三者联合检测能更好、更准确地预测LN患儿临床预后结局,进而有助于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状况。

综上所述,LN患儿血清sTNF-R1、IGFBP-2升高及血清CFH降低,其血清水平与患儿疾病活动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血清sTNF-R1、IGFBP-2、CFH对预测LN患儿临床预后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今后尚需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补体因子血清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补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