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的MAPK作用激酶1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2022-04-29 08:01张贵尚蕾李晓玲代文意李颖
安徽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鼻咽癌磷酸化

张贵,尚蕾,李晓玲,代文意,李颖

鼻咽癌(NPC)是东南亚及我国南部发病率较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疾病[1]。鼻咽部结构隐匿,发病一般源于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后壁,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一旦确诊大多数发展为中晚期,临床症状复杂多样[2]。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较常见,放化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仍较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3-4]。NPC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信号转导分子在鼻咽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寻找能准确反应鼻咽癌诊断、病情发展程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等分析诊断标志物是临床热点。有研究报道[5-6]MAPK/MnK 信号转导通路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MnK1 激酶磷酸化是该信号转导途径激活的关键。为进一步确定MAPK/MnK 信号转导通路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比分析鼻咽癌病人与对照组血清pMnK1蛋白阳性率差异及与TNM分期、淋巴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7 年7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90 例鼻咽癌病理学标本为鼻咽癌组、90 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鼻部慢性炎症的鼻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鼻咽癌组,年龄(58.2±9.1)岁,范围为44~75岁,男74例、女16例;TNMⅠ期20例、Ⅱ期35例、Ⅲ期28例、Ⅳ期7例;分化型非角化型癌18 例、未分化癌72 例;淋巴结转移阳性44 例、阴性46 例。对照组年龄(59.0±12.0)岁,范围为42~75岁;男70 例、女20 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鼻咽癌的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NCCN 临床实践指南中鼻咽癌的诊断标准;(2)纳入对象的年龄≤75 岁;(3)病人经鼻咽喉镜取鼻咽部组织进行病理学活检证实;(4)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5)本研究符合《赫尔透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及保密原则。

1.3 排除标准 (1)转移性、复发性鼻咽癌病人;(2)在获取标本前具有放化疗史、免疫学治疗病史;(3)伴有其他系统的重大疾病;(4)免疫疾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

1.4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评价标准 (1)用二甲苯将石蜡切片透明5 min,并泡2 次;依次用100%,95%,75%,50%乙醇梯度复水,每次浸泡2 min,最后用自来水冲洗。(2)柠檬酸高压1.5 min 以修复组织。(3)PBS冲洗3次,每次3~5 min。除去PBS液,向每张切片中加50µL 3%过氧化氢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并在室温条件下孵育10 min,PBS冲洗3次,每次3 min,除去PBS 液。(4)50µL 非免疫山羊血清分别滴加至每张切片,室温下孵育10 min,直接甩去血清。(5)均向每张切片中加入50 µL 的第一抗体pMnK1 抗体(美国Abcam 公司,1∶100稀释),置于室温条件下孵育60 min。PBS冲洗3次,每次3~5 min。除去PBS 液,再加入50 µL 即用型MaxVision 试剂,室温下孵育15 min。(6)PBS 冲洗3 次,每次3 min。(7)除去PBS液,加100µL DAB显色液(新配制),作用5 min,显微镜下观察。(8)自来水冲洗,并用苏木素复染,自来水冲洗后返蓝,浓度梯度乙醇以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9)镜下阅片、摄像。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pMnK1 蛋白阳性着色表达于细胞核、细胞质,呈黄色、棕黄色、褐色表达,(1)根据着色强度:0 分为无色、1 分为淡黄色、2 分为棕黄色、3 分为褐色、黑色;(2)根据阳性细胞比例:阳性细胞数目所占比例≤10%为1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11%~50%为2 分、阳性细胞数51%~75%为3分、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75%为4 分,两种积分相乘总分<3分为阴性、≥3分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时间比较采用Log-rank 法;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咽癌组织与对照组的pMnK1蛋白阳性率比较鼻咽癌组的pMnK1 蛋白阳性率74.44%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5)。见表1。

表1 鼻咽癌组织与对照组的pMnK1蛋白阳性率比较/例(%)

2.2 鼻咽癌组织pMnK1蛋白阳性率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不同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的pMnK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鼻咽癌组的pMnK1 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鼻咽癌组织pMnK1蛋白阳性率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2.3 预后情况分析经2 年随访,pMnK1 蛋白阳性的鼻咽癌病人失访4 例、阴性病人失访1 例,pMnK1蛋白阳性的鼻咽癌病人2 年生存率61.90%与阴性病人的77.2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191)。见表3。pMnK1 蛋白阳性的鼻咽癌病人的生存时间20.0 个月短于阴性组23.0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Mantel-Cox)=3.285,P<0.05]。见图1。

表3 鼻咽癌组织pMnK1蛋白表达与2年生存率的关系/例(%)

图1 pMnK1蛋白不同表达程度病人的生存函数图

3 讨论

鼻咽癌是源于鼻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鼻咽癌发病的因素复杂,包括: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鼻咽癌发病率与地区有关,一般好发于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 倍,集中于40~50 岁[7-8]。由于鼻咽部结构隐匿,故早起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病人早期偶有涕中带血,时有时无,瘤体增大可阻塞鼻孔后出现单侧性鼻塞,继而表现为双侧。若鼻咽癌起源于咽隐窝,随着瘤体增大可阻塞压迫咽鼓管咽口,表现为耳鸣、声音嘶哑、耳闷、听力下降。瘤体通过咽隐窝处的破裂口可转移至颅内,首先侵袭第Ⅴ、Ⅵ脑神经,接着侵袭第Ⅱ、Ⅲ、Ⅳ脑神经,表现为面部麻木、眼球活动受限、上睑下垂等一系列神经累及症状。瘤体进一步侵犯、转移,可侵袭第Ⅸ、Ⅹ、Ⅺ、Ⅻ脑神经,临床表现为软腭瘫痪、呛咳、伸舌偏斜等症状[9-10]。临床诊断一般以临床症状为基础结合可全面、精确显示瘤体大小、范围、部位的CT等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且正确率较高。寻找新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辅助诊断鼻咽癌,对提高鼻咽癌诊断正确率,降低诊断阴性率、误诊率、漏诊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多步骤进行的动态过程,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是AKT/mTOR 信号通道、MAPK/MnK 信号通路的中心集结点,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可诱导eIF4E活性异常表达,进一步激活肿瘤相关蛋白(VEGF、MMP-9、bcl-2 等)的表达,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11]。有研究报道[12]eIF4E 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MAPK作用激酶1(pMnK1)是催化eIF4E 磷酸化的主要激酶。pMnK1通过促进与eIF4E 相互结合,形成pMnK1-eIF4E 复合物,促进eIF4E Ser-209 磷酸化,增强与mRNA 帽型结构的亲和力,提高mRNA 帽性依赖蛋白的翻译效率,最终促进肿瘤相关蛋白合成,是肿瘤生长增殖的关键过程。有研究报道[13]eIF4E 磷酸化活性异常高表达可促进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是多种恶性肿瘤预后差的标志。有研究通过给予MnK1抑制剂发现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肿瘤转移得到控制。说明MnK1抑制剂可通过MnK1失活,特异性靶向抑制eIF4E 磷酸化,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和黑色素瘤的肺转移。本研究结果发现,鼻咽癌病人较对照组病人相比,pMnK1蛋白阳性率显著上升,且与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14-15]。说明MnK1 磷酸化水平与鼻咽癌细胞增殖、转移、生存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可针对抑制MnK1 磷酸化活性药物靶向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特异性抗癌,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发现,pMnK1蛋白表达阳性的鼻咽癌病人其生存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抑制MnK1 磷酸化是治疗鼻咽癌延长病人生存期的重要治疗思路。

综上所述,鼻咽癌组织中pMnK1 蛋白呈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创新处,不仅从分子机制确定pMnK1 蛋白水平在鼻咽癌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且为鼻咽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鼻咽癌磷酸化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脐带血冷冻前、小管复苏及大袋复苏后造血功能的比较
T69E模拟磷酸化修饰对Bcl-2与Nur77相互作用的影响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44-3p及miR-151-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纤毛转运蛋白140谱系示踪小鼠模型构建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