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赋垂泪到天明

2022-05-01 12:55杨正宏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杨家姑妈母亲

杨正宏

昨天,在亲人微信群里看到亲人们去看望姑妈的照片,虽然今年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去看望了身体欠佳的姑妈,但是照片中的姑妈,明显身体状况又大不如前,心头一酸,忍不住泪眼潸然。

这几天在准备申报高级教师职称,所谓的副教授级别的职称,夜以继日赶资料,看了姑妈的近况照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写段文字记叙一下我的姑妈的愿望。

这些年,论文写过不少,课题也做过一些,写亲人的文章之前只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那还是1983年母亲去世后周年忌日写的,那时读初中,只是一篇作文,因为情之所致,因而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发表在教室的作文墙上。

今天,抛开高级教师职称申报的繁事,职称乃身外之物,情外之物,舍其功名,写一段关于姑妈的文字。

从我记事,就知道姑妈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姑妈是父亲唯一的妹妹,父亲兄弟姊妹五个,姑妈排行第三。

姑妈是我们杨家的核心人物、權威长辈,是一位说话很有份量的长者。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姑妈特别善良、能干,二是因为杨家很多人的命运转折都与姑妈息息相关。

精心谋划 殚精竭虑姑妈是点燃杨家希望的火焰

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城乡户籍二元化时代,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和吃农村粮的乡下人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城里人拥有商品粮户口,享受着计划经济物资保障和接班就业的优势。农村人过着物资短缺的生活,交完“国家公粮”和“任务猪”之后,熬着苦苦的紧巴巴日子,常用青菜粥来补贴粮食。每年过年之前,未交“任务猪”的村民“半夜宰猪”躲避队长封杀年猪,来解决春节没有肉吃的窘境。

城里是乡下人梦寐以求的世界,并且这两个世界因户籍制度而固化,形成强大的壁垒,农村人都想冲破这个壁垒,到城里去工作,哪怕是小集镇的供销社、粮管所、棉花采购站等等吃商品粮的工作也是望尘莫及。

农村人都仰视着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还记得我小时候最初的理想有两个,第一个是当一名拖拉机手,第二个也是最大的理想是在粮管所、供销社或采购站像当时的工作人员一样养尊处优地工作。

这两个理想还是有层次的,拖拉机手只要有技术,不一定要具备商品粮户口,而要实现在供销社、粮管所或采购站当正式工的理想,如果没有商品粮户口,实现的机会很小,而且,这样的工作岗位是接班世袭制。有一位读书不太好的小学同学,小学毕业后在家待了几年,然后接班当上了粮管所的正式职工。

第二个理想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最贴近生活但又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望。在学校老师逼我们写什么理想志向,我们所写的“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宇航员、我想当一名元帅……”之类的,其实是不切实际的谎言。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但是,歌德你可知道,贫穷时,空洞的高大理想是镜中花,只有渺小的梦想才有原动力,才能真正打动自己。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姑妈是唯一工作在城里的杨家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生活在杨家亲人们的羡慕与崇拜之中。

但是,姑妈没有坐视我们这些乡下的亲戚,而是时刻惦记着杨家的亲人们,都想改变我们杨家的命运,改变我们杨家子子孙孙的命运。

记忆中,我的小姐正梅在新口高中快要毕业的时候,我就听到姑妈和母亲就在商量小姐工作的事宜,在当时,怎样跳出“农门”,是农村人的梦想,但是,跳出“农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高考。虽然1977年就恢复了高考,但是那时的高考升学率只有2 %左右,而且考大学政审很严格,大队开介绍信才可以参加高考,因祖父杨可富在国民党抗战时期当过保长之类的官,小姐怕政审不过关,于是,就干脆放弃了高考。之前,大哥正林在1978年参加中考,虽达到了中专的录取分数线,就是因为政审而被刷下来了。

“跳农门”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到乡镇企事业做临时工,但是,农村人到乡镇企业只能做临时工,不解决户口的问题,是永远转不了正,只有转了商品粮户口,才有希望。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管下的乡镇企业刚刚起步,一般只为吃商品粮户口的子弟解决就业的问题。

姑妈为小姐就业的事努力了很久,终于托关系在闸口镇为小姐在乡镇企业闸口籐椅厂找到了工作。

小姐就业的消息传出后,我们合丰大队三队乡邻们都向我家投以羡慕的眼光,在当时,下学之后回家种田才是常理。母亲在大队乡邻们面前说话都带着自豪,那时,我读小学五年级,也为小姐感到高兴,在同学中还是可以吹牛的话题。

大哥正林天资聪明,姑妈帮他找了一位老中医拜师学医,后来在姑妈的鼓励下,在六和院大队和合丰大队当上了民办教师,在从医从教中,大哥学了不少才艺,琴棋书画样样行,多才多艺。

小时候经常看大哥登台演出,样板戏、相声小品,那时我还小,虽然听不太懂,但可以在台下牛牛地跟小伙伴们说,台上演戏的是我大哥。

大哥的毛笔字写得好,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春联都是大哥写的,每次写春联我都会帮大哥拉春联红纸,拉春联纸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因为拉春联纸就意味着盼望已久的过年已正式开始了,左右邻居都会来找大哥求春联,每当地上铺满了红红的春联,感觉自己美美地沉浸在年味之中。

才艺往往就是从崇拜、羡慕开始的,从小就崇拜大哥的毛笔字,我现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也与小时候崇拜和羡慕大哥的毛笔字有关。

堂弟正武被车桥厂招为工人,大姐夫解决退伍军人应有的转干待遇,堂哥正兵到国有企业崇湖渔场工作,两个外甥也当上了工人……,都是姑妈四处奔波操劳的结果,都为杨家人实现了“跳农门”的愿景。

虽然当时还无法解决商品粮户籍的问题,只是在乡镇企业里没有商品粮户口的临时工,但是,在那个时代,有了这些,也就为改变我们杨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带来了希望。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姑妈就是点燃杨家希望的火焰。

勇立潮头 敢为人先姑妈是先知先觉的圣贤

改革开放初期,当割资本主义尾巴余音未消时,姑妈就鼓励我的父亲及叔叔们尝试商品经济。

在计划经济刚开始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代,物资仍然非常短缺,商品比计划经济时代多了一点,但是,如果谁敢在商品流通环节赚取差价,一不小心就会扣你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并受到牢狱之灾。

在那个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政策信号是解放了思想,但是文革时期过来的人会草木皆兵,开个小商店都需要勇气。

在姑妈的策划和帮助下,我父亲和两个叔叔三兄弟大胆地一起开了个30多平米的小超市,听说还是贷款开的,在当时,“货款”和“超市”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都是新鲜词,在只有几千人口的新口集市,是一个不小的“地震”,在八十年代初期,是需要无比的冒险精神的。

我在那个时代只在电影里看过日本的超市,在政治课上听老师说过发达国家的超市。

新口的第一个杨家小超市生意非常火爆,人们如饥似渴地体验着“商品经济”和“体验经济”,即使那个时代还没有“体验经济”之说。

新口的人们再也不用隔着柜台看供销社售货员的脸色了,供销社的柜台销售方式被杨家小超市彻底土崩瓦解。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勇往直前,禁锢人们思想的制度一去不复返。

如果有人写公安新口的地方经济史,杨家小超市一定是划时代的一个新经济的案例。八十年代初小超市开张到现在,近40年过去了,杨家小超市依然开着,堂哥正高、堂弟正刚继承着父亲、叔叔曾经经营过的小超市,我每次回老家都要拍张照片纪念着,念想着姑妈和已故的父亲。

小超市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解决了我们杨家的吃饭问题和子女学费问题。那时有大批的初中同学,因为没钱读书回家种田。

老子曰:吾有三宝,持之保身,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姑妈没有学过老子的《道德經》,正好也没受老子中庸思想的束缚,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姑妈“先知先觉,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放开政策,鼓励民办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我毅然放弃安逸舒适的公立学校,到中国第一批、湖北最大的私立学校武汉光华学校任教。

后来,2006年,我有幸参与广东省教育厅编写的全国第一套义务教育教科书《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2007年,创办中山市规模最大的美术书法培训品牌,都是受到姑妈的“敢为人先”精神的鼓励与影响。

“好好学习 好好工作”姑妈的生命在平凡中闪耀出绚烂

杨家有个家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鼓励我们读书,尤其是姑妈给我们更多的鼓励。我们平时只有姑妈回娘家时,才能看到她,每次姑妈回来,看到我们读书的侄儿侄女,总是多鼓励几句:好好学习。

姑妈会对年级越高的和成绩不太好的侄儿侄女多聊几句。现在我才知道,是教育中两端关注现象,关注优秀生和学困生,读书年级越高越有知识文化,越有希望,成绩不太好的需要鼓励。

我小时候成绩不太好,属于学困生,姑妈时常关注我的学习。

我上初二时,姑妈对我的关心就更多了,我的成绩不太好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母亲在我上初二的时候突然去世,姑妈想以母爱的方式更多地关心我的学习。

当时我想,母亲去世后家里正缺少劳动力,父亲是不是随时都有可能通知我回家挣工分。

我一度准备放弃读书回家挣工分的时候,父亲给我两种选择:第一是跟小姐夫学木工,学点手艺,可以自食其力,第二是过几年长大一点了外出招女婿,改名换姓,减轻以后成家娶媳妇的高额负担。

我被这“两种选择”吓得又硬着头皮跑回学校,躲避这两个选择,为什么这两个选择这么可怕呢?

因为小姐夫是一个很势利的吃商品粮的木工,在杨家人面前目空一切,认为小姐嫁给他是高攀。其实小姐当时年轻、漂亮、能干,高中毕业生,又有文化,70年代末的高毕业生,比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贵,小姐可谓是千里挑一的人,但是因为是农村户口,还是准乡下人,只是乡镇企业的临时工,虽然小姐夫只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工人,但是仰仗有着商品粮户口,即使“综合素养”远不及小姐,但还是认为小姐嫁给他是高攀。

所以小姐夫从骨子里看不起我这样的乡下人,我想,如果找他学木工手艺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用极度的自尊心包裹着自己。

父亲给我的第二个“改名换姓”的选择当然我会拒绝。

姑妈知道情况后,毅然支持我继续读书,并告诉我,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高考中考制度已恢复,国家非常支持师范教育,现在初中毕业就可以考免费中等师范学校,学费和生活费是全免的,中师毕业就是公办教师,包分配,也就是彻彻底底跳出了农门。

听了姑妈的鼓励,我回学校后,鼓起勇气敲开班主任谭显浩老师的寝室,了解我们新口中学每年有没有考取中专或中师的先例,班主任知道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鼓励了我一番。原来“教学质量优良”的农村新口中学每年有考取中师或中专的,但是一百多位毕业生中,每年都只有一、二位考上,与高考的升学率差不多是一样的,机会是有,但是渺茫,因为我当时读初二上学期的成绩还是中等偏下的成绩。

语文老师司马东给我们讲“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与典故时,我没什么感觉。当父亲给我“两个选择”的时候,才真正理解“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与悲壮。

项羽背水一战只有三天时间,我的背水一战有近两年的时间,心中的豪迈加苦楚,激发了无穷的斗志,逃避“两个选择”,而且不辜负姑妈的期望。

勇气来自于自信,我的自信心培养与我的母亲和姑妈有关。

从小我的天资就不如我的哥哥和姐姐,知子莫如母。小时候,母亲养了很多鸡,每到春天母鸡就会孵出很多小鸡,母亲每天都会要我和小哥数数小鸡的个数,看少了没有,那时候黄鼠狼猖獗,每天数数看小鸡有没被黄鼠狼叼走,我总是数错,即使重复数几次,每次数的个数都大不一样。

小哥正齐数得准确率高很多,我错的次数多了,母亲再也不要我数了,但是母亲从来没有责备、数落我,数落我的是小哥,他笑我真“苕”,好“憨”(苕和憨都是不聪明的意思),就连我考上中师之后,小哥都时常在亲戚中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说:几姊妹中最不聪明的一个怎么考上学了?

母亲从没笑我愚笨,这是我母亲的智慧伟大之处,一个人天资重要,但是比天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别人的鼓励,每当母亲听到小哥或左右邻居说我“憨”的时候,母亲总是说“憨人有憨福”,这是母亲对我最朴素的鼓励。可是母亲1982年就去世了,那时我刚上初中二年级,没有母亲的鼓励与认可了。可我幸运的是,我的姑妈继续着母亲对我的鼓励,每当我想自暴自弃的时候,用“憨人有憨福”来鼓励着我。

姑妈和母亲没学过“赏识教育”,也没学过卡耐基的“成功学”,也没看过励志经典影片《阿甘正传》,是怎么知道这些学问的呢?我一直在思考,我上了师范,后来参加工作才学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赏识教育”和卡耐基的“成功学”原理,知道一个孩子在鼓励和自信中才能像“阿甘”一样发挥其生命的极致。姑妈和母亲虽然没学过这些高深的教育理念,但她们是用朴素的人生智慧在教育着我们。

犹太人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智慧民族,“一代好母亲,三代好家族”是犹太人的智慧名言。

中国也有句类似的俗语:父旺旺一家,母旺旺三代,姑妈和母亲都是我们杨家智慧之人,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小时候姑妈回娘家的时候一定会到我家做客。母亲的厨艺非常好,那时即使物资非常贫乏,也要忙上一桌菜,一边吃饭,一边有拉不完的家常,姑嫂关系非常好,现在想来,是因为母亲和姑妈有着共同的话题与共同的育人智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惺惺相惜”。即使母亲和姑妈都是没上过多少学的人。

原来我以为智慧是读书人的事,现在悟出了个道理,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不一定没有智慧,读过很多书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春节前堂哥正文来我家玩,一起吃饭时,也说到智慧之事,正文哥对智慧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为他的高见而点赞。

姑妈和母亲的智慧还有继承者,那就是我的大姐,我从大姐身上看到了母亲和姑妈的影子,我母亲去世后,我就生活在大姐身边,把大姐视作如母亲一样的依靠。大姐的育人智慧也泽被着家族的兴旺。

在姑妈的鼓励下,我开始为这百分之一、二的希望而奋战。

打篮球、打乒乓球和铜板打波游戏是我的酷爱,忍痛割爱砸掉了一只没有胶皮的乒乓球拍,扔掉了伴随我儿童时光的铜钱板。铜钱板是一种儿童博彩游戏工具,小时候常揣在口袋里,几个小伙伴相约,找一块红砖和一块较平整的场地就可以玩了,输赢虽然只有几个小硬币,但觉得其乐无穷,要扔掉它要有好大的决心。为了逃避这 “两个选择”,为了姑妈和亲人们的鼓励与期待,在所不惜。

当听到学校篮球场上传来拍球声音的时候,我掩耳,用姑妈“好好学习”的鼓励声抵抗着篮球的诱惑。

苦战两年,1985年8月,姑妈到县教委查到了我的中考分数,487分,中师录取分数线是480分,公安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460分。新口中学还是没有突破往年的升学业绩,只两位同学的中考成绩达到中专起分线。

我填写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中师”。

八十年代中期,高考制度有了一点进步,中高考虽然弱化了政审,少了“因为祖父在国民党抗战时期当过保长”而拒之门外的政策,分数达到了,还要通过三关:政审、体检、面试,担心中考关系户“翻老帐”、体检卡你的壳、面试找茬。因为我是杨家第一个考取“农转非”学校的,为了顺利过这三关,姑妈为我升学紧张而忙碌了一个暑假,并安排表哥和平全程亲自带我参加过这三关。1988年8月20日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姑妈才欣慰地向杨家亲人们报喜。

多少年过去了,姑妈杨家的侄儿侄女侄孙们都从农村走了出来,实现了姑妈的期许与各自的理想。

正如爱尔兰哲学家爱德蒙·伯克所说:

生命在平凡中闪耀出绚烂。

姑妈杨还英完成了她的夙愿,姑妈老了,姑妈耄耋之年了。

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看望了姑妈,姑妈躺在床上,身体非常虚弱,意识有点模糊了,但我们还是陪姑妈说了很多话,也汇报我们一家人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鼓励姑妈安心养病,姑妈没有多少说话的力气,只是偶尔含笑微微点点头。

告别的时候,考虑到姑妈身体虚弱,我要姑妈别送了,但姑妈执意要送我们,颤颤微微地站起来,我扶着姑妈走了几步,走到楼梯口,我们坚持要姑妈不要再送了,看得出,此时的姑妈已经竭尽了所有的力量在送我们。

临别了,姑妈拉着儿子余杨的手,用生命极致的力量说了一句话: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我听了后,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继而泉涌而出。

好熟悉的一句话,从小时候到现在,每次临别时都会听到姑妈给我说的一句话。

杨家的亲人们都是听着这句话成长起来的。

愿姑媽身体早日康复!

杨家亲人们还要时常听你说“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结 语

2018年12月3日,当我在中山写完这篇长文不到两个月,也就是公元2019年1月24日,我的姑妈永远离开了我们,到了蓬莱仙山!

收到这一噩耗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了!一瞬间悲从中来,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衫。于是,我将上面这篇长文翻出来予以修改,用来纪念我的姑妈!我修改了一晚上,也哭了一晚上。

长歌当哭!

姑妈,您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
杨家姑妈母亲
杨家铭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月季花儿开
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给母亲的信
纠结的日记
美丽的杨家溪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