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22-05-05 07:08郭旭卿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情境教学的价值在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创设有效的情境并不是一件易事,有效的情境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又要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展开高效的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探讨,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的原则以及具体的策略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12-0237-03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學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构建问题情境,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1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服务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情境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都需要以辅助教学为准则[1]。一些教师看重情境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就将其广泛地应用在课堂中,如针对一些很容易讲清楚,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如此就会导致课堂氛围看似十分活跃,实际却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就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另外,课堂上的问题情境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

1.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的一大目的就是利用情境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喜好,增强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一些教师总是将目光局限在数学知识上,忽视学生感受,甚至只是向学生直接提出数学疑问,希望学生去自主探究,这样的问题情境势必无法起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作用。还有一些教师希望通过较高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思维的跃进、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学生的数学经验入手,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不能太难,同时也不能太简单,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创造性,并体现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原则,使学生在思考中实现能力的提高。第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如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场景,或者将问题融入游戏与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玩边学,增强学习体验。

1.3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今,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往过分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逐渐推进的当下的形势[2]。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一,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意见,避免出现教师主导的情况。第二,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弱化自己的作用,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指导,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第三,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情境进行适时的调整,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情境之中。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1  从日常所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数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灵感、找素材,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实用性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数学经验尚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讲,多用生活中的事例、实物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去感知数学知识,从而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3]。

如在学习乘法运算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乘法”,教师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小亮陪妈妈一起逛超市买桃子,妈妈说小亮、妹妹、爸爸还有妈妈每天都要吃两个桃子,这次逛超市要买他们一家人吃一星期的量,那么他们一共需要买多少个桃子?这种在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想必每个学生都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就会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会联系以往所学过的加法运算知识。对此,教师再在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乘法含义上的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什么是乘法”,在后续进行乘法运算的深入学习时,学生也会表现出更高涨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认知不清晰,有些学生竟然会说他的体重是30克,而一瓶药膏的重量是50千克。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用到的物品拿到课堂上,如一袋50克的干脆面、一袋200克的食盐、一瓶500克的矿泉水、一袋1千克的苹果等,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感受一下这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从而树立起重量意识,有效完成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

2.2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设备可谓是当下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中,既可以凭借其可视可听的优势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凭借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将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对于还处在形象思维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讲,这种演示方式更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积极将信息技术引进小学数学教学[4]。

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角”“影响角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角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并通过鼠标操作,将组成角的两条射线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再将组成角的两条射线沿着顶点横向扩展,让学生观察随着两条射线分叉越来越大,角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多媒体的动态展示,使学生快速理解角的大小不取决于组成角的射线的长度,而在于射线分叉的大小。这样一来,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便基本完成了,可见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

2.3  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是比较热衷于参与实践活动的,相较于听教师讲,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自由更随意,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更长,对于数学学科来讲,实践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发现数学现象、感知数学知识,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5]。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用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操作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什么是梯形”“梯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如何求梯形的面积”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就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剪纸操作,剪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再引导学生拼一拼,看一看哪些图形可以拼成梯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一边想一边拼,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就可以拼成梯形,还有的学生说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也可以拼出梯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让学生思考梯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有了刚才的剪纸经验,学生很快就可以作答。在以上的以实践活动构建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对“什么是梯形”“梯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如何求梯形的面积”等问题作出了回答,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老师想给咱们的教室铺一块地毯,但是老师不知道该买多大的地毯,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答案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教室的实际面积,可对于缺乏测量工具的学生来讲,要想弄清楚教室有多长多宽,就必须另想办法。于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的学生说可以先量出一张课桌的长度,然后沿着教室的墙壁依次排列课桌,最终计算一共排了多少张课桌就可以知道教室的长和宽;有的学生提出排桌子工作量比较大,不如直接测量一个人双臂展开的长度,再让这个人沿着教室墙壁走一次,在走的过程中伸展双臂进行正反面的轮换,最后计算一共翻转了几次身体,再乘上臂长就可以得出教室的长和宽。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就确定了方法,并最终计算出了教室的面积,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2.4  通过数学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热衷的活动,他们总是对游戏表现得很积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6]。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不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游戏。

如在学习了加减运算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小商店的游戏。让学生前后左右桌围在一起,在课桌上摆上商品,如铅笔盒、橡皮、水杯、练习本、小玩具等,四个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在购物游戏中通过付钱结账的形式对加减运算进行应用,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又如在学习认识时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拿一个表盘,拨动表盘,看哪位学生可以又快又准地报出时间。教师还可以将表盘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依次传递下去,拿到表盘的学生需要回答出正确的时间,回答正确后再随机拨动表盘,将表盘递给下一个学生。这种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的小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游戏中达成学习目标[7]。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定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以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游戏、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增强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其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海英,魏亚楠,严卿.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情境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4).

[2]慕克鸿.有效提问 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

[3]史德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

[4]王坤.建有效情境 打造生动课堂——探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2020(2).

[5]苏宗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5).

[6]王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和途径——从误区谈起[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4).

[7]陶有海.善于启发引导 培育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中),2019(7).

【作者简介】

郭旭卿(197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