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05-05 13:35赵二保吉首大学湖南张家界427000
安徽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街景织锦土家

赵二保 (吉首大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有着悠远的历史和厚重人文色彩的湘西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地域文化、社会秩序,以及民族精神和社会制度的体现,千锤百炼的精美纹饰包含着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民俗内涵[1]。土家织锦的图案形式优美、题材丰富,色彩绚丽且明快流畅,过去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内容,未来将与年轻生命结合焕发新光彩。在乡村旅游火热发展的当下,传统村寨街景设计普遍存在装饰上缺乏特色、图案上盲目模仿等现象,致使景观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在效颦中日益缺失,许多村寨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陷入困境[2]。文章就如何将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与湘西土家织锦元素有机结合提供新思路,探究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村寨街景设计新模式,并为文化形态与街景设计的有机结合赋予其新内涵。

1 湘西土家织锦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湘西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土家语为“西兰卡普”,汉语即“打花铺盖”,是一种采用通经断纬手法制作的手工挖花织物。土家织锦集实用性、手工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所织的锦均应用于被面和服饰,织造工艺及准备工序可依次概括为纺线、染线、倒线、牵站线、装扣、上机扎综、试织和挑织等几大步骤[3]。受山区自然风物的陶冶以及制作工艺的限制,丰富多彩的织锦纹样背后彰显着粗犷与朴实,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寄托着土家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美好愿望[1]。

1.1 土家织锦的艺术特征

一是土家织锦的图纹艺术特征。土家织锦题材涵盖了动植物、家用器具、民风民俗等土家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种图纹都从侧面反映着土家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满足着土家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主要体现了土家织锦图纹的自然美、形式美、生活美和真善美的艺术特征。例如,土家织锦图纹的生活美主要体现在,图纹创作中抓住了事物对象的典型特征,达到了生活的典型化程度,如以“阳雀花、虎头花、马毕花、石毕花”等为代表的动物类图纹、以“牡丹花、梅花、藤藤花、梭罗树”等为代表的植物类图纹,以“桌子花、椅子花、豆腐架子花”等为代表的家具用器类图纹等,都是土家人真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真实的美。在土家织锦图纹的真善美的表达上,如“西兰卡普”典故中,西兰姑娘化身“阳雀花”的背后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土家人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土家织锦艺术的最高宗旨[4]。

二是土家织锦的色彩艺术特征。土家织锦在用色上,强调“忌白尚黑”和对比与互补,呈现的效果在强烈的对比中透着沉着、古朴与素雅,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忌白尚黑”的用色习惯通常结合“对比与互补”的用色手法进行运用,表现在土家人的服饰、器具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螃蟹花”织锦,采用明度较低的红色、蓝色、黑色作为背景色,衬托明度较高且与背景呈互补色的绿色、橙色、青色组成的纹饰图案,以突出主体,对比强烈且又不失调和。

1.2 土家织锦的文化内涵

一是图腾的崇拜。土家织锦流传至今的百余种图案形象在土家艺术的土壤中发育而成,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土家人独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土家人对图腾的崇拜已渗透至宗教祭祀、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图腾的崇拜与土家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权力象征层面的图腾崇拜。在土司王统治的八百余年间,土家织锦产生“四凤抬印”和“土王五颗印”等图案,寓意着以王为核心,形成民众对印的认可与畏惧的文化心理[5]。

二是情感的寄托。土家织锦的图案和色彩均取材于自然景物,因而所反映的也正是土家织女内心对大千世界的真实情感。童年时的梦幻和憧憬、少女时对爱情和幸福未来的期愿,以及做母亲时对子女的爱,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了所创作的锦纹形象中。正如土家山歌所唱“冬月织花花凋零,一织织根倒勾藤,四十八勾织得好,勾勾勾住郎的心”,以“四十八勾”为代表的勾类纹饰不仅造型美观,更透露了图案背后所抒的深情愿景[4]。

三是吉祥的符号。作为开放型民族的土家族,明清时期受汉文化影响,崇尚吉祥、功名的意识逐渐强化,土家妇女在工艺的制约和民族意识的支配下,将汉族吉祥类纹饰通过重新组合和抽象变形,再创造成土家独有的织锦纹样。如“牡丹花”和“老鼠嫁女”纹饰得到重新塑造和适形排列、“大龙纹”和“小龙纹”摆脱了汉族龙纹的具象形象等,均已与以往汉族纹样形象迥然不同。除此之外,“福禄寿喜”“一品当朝”“鲤鱼跃龙门”等吉祥用语也被吸收融入到织锦纹饰中[6]。

2 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领域

传统村寨是特定地域条件下民族生产生活的主要聚落形态,是地域人文历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不同阶段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传统村寨街景即传统村寨的街道环境景观,由主导观赏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主导功能的人工景观要素组成,分别从基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三个空间维度向观者展示,其自身的形象美能够直接反映当地特有的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志,直接影响着街道空间的形象与气氛。传统村寨街景结合了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艺术,展示着传统村寨的民风民俗和文化底蕴,是提升本土人居环境,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者的关键元素,其具备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为区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领域如表1所示。

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载体(作者自制) 表1

3 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3.1 使土家织锦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利用传统村寨中的街道景观作为土家织锦的新的艺术载体,将土家织锦与传统村寨街景设计相结合,拓展展示土家织锦艺术的新途径,不仅能够有效助力土家织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使以湘西土家织锦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得以有效的延伸、发展与传播,重新焕发出艺术的生命力,同时也是民族精神与新时代价值观念的合拍同升。

3.2 创新传统村寨街景设计新手法

通过对湘西土家织锦元素进行高度的提炼、重组、夸张,以及对传统村寨中的街景要素进行分析,接着在合适的地方融入相关元素,从而为传统村寨街景设计注入新的文化特色及内涵,设计出传统的、民族的,表现形式上又是现代的、时尚的,具有现代视觉语言的街景空间,在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基础上,使丰富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在传统村寨街道景观中得到充分体现[2]。

3.3 促进传统村寨的建设与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土家织锦艺术应用于传统村寨的街景设计中,为人居环境的美化提供了新思路,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对传统村寨居住环境的优化、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自身旅游品牌的树立都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从而带动传统村寨经济的增长,助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4 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1 土家织锦图纹的直接应用

土家织锦图案是将自然景物本身的感性美,经过概括、提炼、加工,抽象为土家织锦理性美的一种图纹艺术,是自然美的艺术再现,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主要起到装饰作用。织锦图案、色彩的艺术表达和设计审美,都与现代人审美标准十分契合,每个图纹本身背后都有十分丰富的寓意内涵和艺术特征,无需设计师过多更改图纹结构,只需根据村寨街景目标要素功能属性和材质结构等特点选择相应题材图案附着其中,即可呈现出十分美观的视觉感官效果。纹饰的直接运用并非单一运用。织锦纹饰在设计应用中,可进行带状式、均衡对称式、相背对称式、旋转对称式等单纹样排列,也可进行波纹式、散点式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排列,也可通过与其他种类纹饰交叉运用来丰富街景要素的视觉效果[7]。

4.2 土家织锦图纹的变形应用

传统织锦纹样在直接运用中往往会受到诸多限制,如因制作工艺导致的图纹线形过硬而无法契合于曲面造型的街景要素,或因纹饰图案过于繁琐而无法满足特定风格需求的街景要素等,因此需要在保留传统织锦纹样基本造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提炼抽象、打散重组、概括归纳等手法进行变形处理,达到针对特定应用目标进行适应性改良的目的。变形后的纹样不仅保留了基本文化底蕴,而且作为街景要素的装饰纹样或装饰形体本身,也更加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

4.3 土家织锦元素的创新应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织锦,其相关元素除丰富多样的织锦纹样外,还包括极具艺术观赏价值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土家织锦背后的美丽传说等。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可将织锦织造工艺和准备工序等制作流程,以及“西兰卡普”等传说故事,通过数字媒体手段进行动画处理后,利用全息投影、水幕电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向观者呈现。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造型语言,并结合各类感应设备,设计织锦相关的景观艺术交互装置,使观者在互动中感受土家织锦的非遗魅力。

5 结语

文章对探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如何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如何将文化形态与街景设计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景观设计师在相关领域的创作思维,对湘西土家织锦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村寨街景质量的有效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街景织锦土家
瑶族织锦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炫彩街景看过来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城市街景
3D街景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