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助产联合自由体位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疼痛指数的影响

2022-05-05 11:34白元元毛凌云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助产士助产疼痛感

白元元 毛凌云 王 芳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产科,河南 濮阳 457001)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在第一产程中伴随着剧烈的阵痛,导致部分有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因惧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要远高于自然分娩,不利于产后恢复[1]。强化助产士的干预及疼痛护理可显著降低分娩期疼痛感,有助于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保证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2]。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不断升级,责任助产护理模式已融入产妇分娩护理过程中,可通过一对一的优质护理服务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3]。也有研究认为,合适的分娩体位能缩短产程、减轻产程痛苦[4]。近年来自由体位分娩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孕妇在胎儿健康状况良好的前体下经由助产士指导,选择自己舒适的产前活动及生产体位可让分娩顺利进行。为进一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痛苦,本研究就责任助产联合自由体位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疼痛指数的影响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19~34岁,平均(26.65±2.47)岁;孕周38~42周,平均(40.78±0.39)周;学历:本科及以上11例,大专19例,大专以下10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7.03±2.76)岁;孕周38~42周,平均(40.24±0.49)周;学历:本科及以上12例,大专19例,大专以下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此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产妇均为头位、单胎妊娠;②胎儿双顶径在正常范围内;③骨盆径线值正常满足胎儿娩出条件;④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或不适宜阴道分娩者;②精神异常、无法沟通的产妇;③妊娠期间产检异常;④肢体不全或自主活动障碍的产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护理并施行仰卧位分娩:包括产前分娩知识宣教,当进入第二产程时,助产护士指导产妇摆放仰卧截石位,助产士根据宫缩情况指导产妇如何屏气用力促进胎儿娩出,胎头剥露1cm时进行外阴消毒,铺台准备接生;期间及时给产妇补充水分并语言安慰鼓励。

1.3.2 观察组:采用责任助产联合自由体位干预方式进行分娩护理:为每位初产妇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该名助产士负责产妇产时的所有护理和管理,施行一对一分娩护理服务,具体干预方式如下:①产前护理:备产期间护士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护患间信任感;必要时进行心理干疏导,耐心向产妇介绍分娩时呼吸方式、用力技巧以及体位摆放,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②产时护理:第一产程:该产程时间较长,护士可指导产妇如何在宫缩发生时进行深呼吸,减轻阵痛;出现宫缩后由护士指导其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自由体位:坐位时可向前、后、左、右摇晃身体;站立时双手抓住床边或墙边扶手,身体前倾,头部靠在墙上;跪坐时身体前倾,头部靠在分娩球或其他支撑物体上向前后左右晃动身体;蹲坐时保持身体呈直立位,背部依靠分娩球或软枕;行走时抓稳扶手,在护士或家属陪同下缓慢行走。宫缩间歇期提供适当的营养补充,确保体力充沛;宫缩逐渐规律后,护士采用触诊法明确胎儿在骨盆中方位,当产妇规律宫缩、宫口开至2cm以上时由专业助产士陪同进入待产室进行一对一指导。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选择适当的分娩体位,如卧位或半卧位:取截石位或下肢平放,脚部可放于脚蹬上;侧卧位:抬高床头,指导产妇挺直背脊使臀部突出,腿部置于脚架上;坐位:指导产妇坐于产床中段,抬高床头至直立呈背靠坐位,脚部置于低20cm的接生台上,同时手部紧握手扶支架;蹲位:助产士扶助产妇或产妇自行手扶床边支架蹲在产床上,抬高床头至直立使产妇背靠,再次强调分娩时屏气、用力技巧;将减压球放于产妇掌中并握紧,指导其随着深呼吸节奏使用减压球,吸气时逐渐握紧减压球,呼气时再缓慢放松减压球,按照呼吸节奏反复做抓紧、放松的练习,减轻疼痛感。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对产妇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告知其新生儿状况,鼓励产妇多休息缓解产程中的疲劳;③产后护理:助产士密切观察产妇产后情况,并进行早期子宫按摩帮助子宫复旧,防止产后出血;指导产妇尽快进行母乳喂养,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

1.4 评价指标: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和不同产程的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量表评估两组产妇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中的疼痛程度,该量表共计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数越高痛感越强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多个试点的单个指标的检验应该用重复度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对照组 403.45±89.67 38.08±8.69 6.45±1.32观察组 315.57±76.46 27.58±6.76 4.12±1.08 F组间/P <0.001 F时点/P <0.001 F组间与时点交互/P <0.00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各产程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各产程VAS评分比较(±s)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对照组 9.15±0.07 8.05±0.79 3.58±0.35观察组 8.23±0.24 7.43±0.51 2.72±0.27 F组间/P <0.001 F时点/P <0.001 F组间与时点交互/P <0.001

3 讨论

产道自然分娩可降低新生儿羊水吸入及胎粪吸入的发生概率,减少产妇身体损伤,缩短产后恢复期[6]。但分娩的剧烈疼痛感会使部分产妇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因此通过护理干预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缩短产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课题。近年来关于分娩体位对减少分娩疼痛和剖宫产率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侧卧位、自由体位的研究较为常见[7-8]。

目前,仰卧位仍是我国临床常用接产及分娩体位,但其合理性仍缺乏理论及临床证据支持[9]。有研究认为,仰卧位限制了产妇骨盆的可塑性,不利于胎儿顺利下降,会增加难产发生率及会阴侧切率,有一定的窒息风险[10]。近年来国外纷纷提倡自由体位分娩,认为其更符合人性化需求及自然规律。多项研究证实,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助产,能增加产妇的分娩控制感,有助于加速产程,减少剖宫产率。

责任助产制是在导乐分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助产模式,可在分娩时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全程助产服务。该模式的“责任”明确性显著高于传统助产护理,助产人员能在不增加整体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完成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生活护理等工作,有助于改善助产士工作积极性,避免交接班过程中护理拖延的现象,且助产士的全程陪伴可缓解初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缩短产程,促进分娩顺利进行,本研究将自由体位和责任助产进行融合后应用于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责任助产联合自由体位干预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减轻产程疼痛指数。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产妇入组后均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负责产时的护理和管理,可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初产妇由于首次经历分娩,通常精神压力较大,加上宫缩产生的疼痛感,易产生紧张、恐惧、退缩的负面情绪,不利于自然分娩的进行。备产期间护士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娩知识宣传和分娩技巧指导等可以缓解其分娩前的紧张感,增加其自然分娩信心。第一产程时,护士通过及时、恰当的语言鼓励和分娩技巧指导为其提供持续的精神支持,可以坚定期分娩信心;正确指导产妇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自由体位,可以提高产妇舒适度,减少宫缩疼痛感。当产妇规律宫缩、宫口开至2cm以上时由专业助产士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指导产妇进行自由分娩体位摆放,能增加其分娩舒适度;产妇用力握紧减压球,随着呼吸动作反复做抓紧、放松训练能可使其身心逐渐放松,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减轻疼痛感。胎儿娩出后对产妇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为产妇进行早期子宫按摩有助于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通过科学的母乳喂养、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可以帮助初产妇顺利进入角色,有助于改善母婴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责任助产联合自由体位干预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减轻产程疼痛指数,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助产士助产疼痛感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产房助产士的心理压力分析及相关对策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