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儿科患儿诊疗依从性的临床研究

2022-05-05 11:35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儿科例数人性化

苏 硕

(夏邑县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400)

儿科患儿为医院患者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因患儿对疼痛等刺激敏感度高、情绪起伏波动大,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配合度较低,加之家长易因过度担心患儿病情产生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加了医患纠纷风险,因此临床应加强儿科诊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1-2]。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不仅重视与疾病相关的护理措施,而且对患儿及家长心理需求也予以同样重视,有助于增强医患之间信任[3-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儿科患儿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儿诊疗依从性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于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儿科患儿,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2例,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体重12~31kg,平均体重(21.51±3.13)kg;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15±0.23)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体重13~30kg,平均体重(21.49±3.11)kg;年龄5~10岁,平均年龄(7.19±0.25)岁。纳入标准:患儿认知、交流能力正常;无危重疾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儿家长不接受问卷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可对比性(P>0.05)。所有患儿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儿病情变化予以重点关注,若发现异常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遵医嘱为患儿进行输液、口服药物等治疗措施,叮嘱家长相关药物禁忌证、剂量,指导家长全程监督患儿规范用药,指导家长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告知家长饮食禁忌,为患儿提供科学饮食。

1.2.2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人性化护理环境:耐心询问家长或患儿以了解患儿喜好,按照患儿对颜色的喜好布置床单、窗帘等,将内卡通画张贴在病房墙壁上,并投放一些玩具在病房内;病号服根据患儿性别设计成不同颜色,且病号服有不同大小和图案。人性化护理语言:使用幽默、亲切的语言和患儿交流,并辅助使用身体抚触等肢体语言,多给予患儿鼓励和赞赏,如在寒冷的冬天接触患儿皮肤之前先将手部温度提升再接触;注重与患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关注家长情绪变化,对家长因过度担心患儿病情产生的焦虑情绪表示理解并予以疏导,将患儿治疗进展及时告知家长,耐心解答家长心中的疑虑,指导家长正确的减压方法。人性化注射操作:加强护理人员注射等操作的专业技术培训,注射器针头及注射速度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加强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及时调整输液速度,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进行注射操作时,联合家长一起与患儿沟通,活跃气氛,保持患儿放松,先对配合度较好的患儿进行注射,以起到带头鼓励作用,对表现良好的患儿予以小红花、玩具等奖励。人性化健康指导:根据患儿性格、理解能力,耐心向其讲解饮食、活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儿多与其他患儿交流,根据患儿饮食喜好为其制定营养丰富的食谱。

1.3 评价指标: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诊疗依从性,完全依从: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检查,对皮下注射、输液等治疗可完全配合;部分依从: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检查,对皮下注射、输液等治疗基本配合,偶尔有抵触、哭闹等表现;不依从:需要长时间安抚才可完成相关检查,对皮下注射、输液等治疗经常有抵触、哭闹等表现。完全依从例数与部分依从例数之和占患儿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诊疗依从率。护理结束后,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按照特别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评估家长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病区管理、护理内容的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6分,评分≥13分代表特别满意,评分≥10分代表基本满意,评分≥6分代表一般,评分<6分为不满意。特别满意例数与基本满意例数占家长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采用秩和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诊疗依从性:观察组患儿诊疗依从性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诊疗依从性比较 [n(%)]

2.2 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儿科患儿因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无法准确描述自身不适,且由于患儿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对疼痛承受度较差,在接受诊疗操作时常哭闹不止,增加诊疗工作难度。常规儿科护理多从紧密配合诊疗进度方面提供相应护理措施,对患儿、家长心理关注相对较少,护理效果欠佳[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诊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促进儿科患儿诊疗依从性提升。分析原因在于,人性化护理中,通过了解患儿喜好,将窗帘、床单等布置成患儿喜欢颜色,并在病房内张贴卡通画,放置玩具,根据患儿性别、年龄设置不同的病号服,能够使患儿喜爱病房环境,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让患儿产生温馨的家庭感觉,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利于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6]。护理人员使用亲切语言及身体抚触等肢体语言,能够更好拉近和患儿之间的距离,通过多给予患儿鼓励和赞赏,可向患儿传递友好信息,使患儿更加信赖护理人员,进而更为配合诊疗工作的开展[7]。同时,人性化护理模式中注重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如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器针头,并调整注射速度,可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患儿哭闹现象;注射过程中,联合家长一起与患儿交流,营造轻松氛围,可分散患儿注意力,且先对配合较好的患儿进行注射,能够为其他患儿树立良好榜样,对表现良好的患儿予以小红花、玩具等奖励,可有效提升患儿诊疗配合度[8]。此外,人性化健康指导中,根据患儿性别、理解能力等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为患儿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利于提高患儿免疫力,加快病情康复[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较对照组家长相比,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提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儿科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儿科护理工作中,因患儿年龄较小,往往不能准确描述自身发病过程,家长成为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桥梁,但部分家长因过度担心患儿病情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易在护理过程中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而人性化护理中更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关心家长情绪变化,对家长担心情绪予以理解,通过将患儿治疗进展及时告知家长、耐心解答家长疑虑、指导家长正确减压方法,继而缓解家长焦虑心理,从而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儿科患儿诊疗依从性,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儿科例数人性化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