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负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2-05-05 11:35杨保华李亚改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死评分

杨保华 张 可 李亚改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河南 舞钢 462500)

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发的冠状动脉严重供血不足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逐步提升趋势。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危害严重,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因此选取有效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发展便十分重要。常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遵医嘱方式护理,但对于患者自身特殊情况和问题并未进行分析,因此护理效果较差。PDCA护理时则以患者为中心,从发现问题到执行护理、检测效果,一系列护理措施不仅可控制疾病发展,也可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现选取我院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PDCA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1.37±4.49)岁,梗死位置:前壁34例、下壁29例、后壁37例;观察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48±4.51)岁,梗死位置:前壁33例、下壁29例、后壁3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②患者年龄为80岁之下;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感染期患者;②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③近期脑血管意外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入院后为其讲解医院环境,介绍治疗和护理人员,并依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进行基础性护理。观察组为PDCA护理。PDCA护理,计划阶段:成立PDCAA护理小组,调查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因素。同时为患者建立治疗档案,主要内容:疾病、治疗、用药、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和饮食喜好。所有影响因素均由小组成员统一讨论确定,之后通过理论循证,找出问题解决方式,统一讨论后以护理计划方式进行固定。并依据问题、措施制定护理考核标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实施阶段:此阶段主要执行上阶段制定的护理计划。①知识宣教:讲解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发病原因,预防方式;常用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外出随身携带硝酸甘油;②针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辅导,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尊重患者基础上多和患者交流,并为其提供心理支持。为其讲解心肌梗死主要原因和护理方式;③通过共振原理为患者进行中耳和内耳按摩,保护耳神经,减轻功能紊乱,促使神经物质分泌;④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多安慰和鼓励患者,转移患者对疾病重视。

1.3 观察指标:对比患者负情绪评分。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分析。总分为100分,70分之上为严重焦虑、抑郁;60~69分为一般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对比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5d评分。患者生存能力对比。采用患者生存能力评分量表,对比患者生存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能力越强。主要分析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0d、20d、30d评分。对比患者疾病恢复效果,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分析。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疾病恢复效果越好。主要分析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5d、干预后30d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n),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负情绪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为严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负情绪状况(±s)

表1 患者负情绪状况(±s)

组别 n 焦虑 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15d 护理前 护理后15d对照组100 56.27±2.16 48.97±2.40 57.28±1.94 47.66±1.55观察组100 55.90±2.04 41.24±1.62 56.97±1.75 41.04±1.87 t 0.903 26.696 1.187 27.255 P 0.368 0.000 0.237 0.000

2.2 患者生存能力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能力评分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生存能力评分(±s)

表2 生存能力评分(±s)

组别 n 51.06±4.38 51.06±4.38 51.06±4.38 51.06±4.38 PFNA组 43 51.06±4.38 169.85±13.71 13.27±2.85 3.07±0.26钢板固定组 43 57.46±5.29 284.35±16.42 17.41±3.19 4.49±0.30 t 6.111 35.183 6.346 23.456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患者心绞痛评分:护理前患者心绞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心绞痛评分(±s)

表3 心绞痛评分(±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15d 干预后30d对照组 100 72.20±3.57 74.81±2.12 82.67±2.51观察组 100 72.17±3.37 79.24±1.96 87.31±2.34 t 0.061 15.344 13.521 P 0.951 0.000 0.000

3 讨论

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严重性,患者常会出现恐惧和忧虑,进而使得护理措施无法有效推进,部分患者甚至会由于恐惧拒绝护理,影响预后恢复[3。本研究提出,采用PDCA护理后可有效控制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因此可知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原因为:患者并未接受护理之前即有护理小组对患者面对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本次护理将患者心理问题作为重要方面解决。通过循证找出护理依据和措施,之后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确定护理措施[4]。主要心理干预分为知识讲解和心理疏导,引导家属参与方式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同时也通过耳部按摩降低患者焦虑,放松紧张神经。家属则可提供亲情安慰,因此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控制。

对比患者心绞痛评分时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评分更低。因此可知接受护理后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得到改善。具体原因为:PDCA护理时早期即对患者疾病恢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执行和检查等措施,持续改善护理方式[5]。由于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问题控制更为有效,同时心理也得到改善,护理过程更为顺利,因此也促使疾病康复。

对比患者生存能力变化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能力评分更高。因此可知PDCA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能力。分析发现,由于受疾病影响,患者行动不便,但由于接受PDCA护理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且患者心态更好,因此康复锻炼时更为积极,加之患者疾病恢复效果更好,因此患者生存能力有极大提升[6]。同时也可PDCA护理方式优势有关,虽然首次护理措施可能出现问题,但可通过检查和处理进行二次提升,各种护理问题均可在循环处理过程中得到解决,因此患者生存能力提升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为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DCA护理时不仅可降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也可降低心绞痛评分,提升生存能力,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肌梗死评分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我给爸爸评分
心绞痛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