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性细胞表达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022-05-05 11:34周颖昊刘寒江周子博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周血胃癌比例

周颖昊 刘寒江 周子博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发展到疾病中晚期,经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这与抑制肿瘤免疫应答的多种因素有关[1]。近些年,在小鼠模型及多种人类肿瘤中均发现有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MDSCs是一种未成熟的髓细胞,其被募集到外周血后激活,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及健康者外周血MDSCs水平,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42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患者均为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初诊患者。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4.12±9.32)岁,根据TNM分期标准[2]:ⅠA、ⅠB期(早期)胃癌9例,ⅡA~Ⅳ期(中晚期)胃癌33例。另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入组者均无肿瘤家族史,且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81岁,平均(62.38±8.25)岁。两组性别、年龄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流式细胞术分析MDSCs:采集受试者外周血2 mL并进行EDTA抗凝处理,将APC标记的CD11B单克隆抗体和PE-Cy5标记的CD33单克隆抗体各0.25μg加入25μL外周血中,低温环境下避光孵育0.5h,然后加入1mL红细胞裂解液,在37℃温箱孵育10min,离心重悬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记录MDSCs占单核样细胞百分比。根据MDSCs比例进行分组,低于MDSCs比例中位数的患者为MDSCs低表达组,高于MDSCs比例中位数的患者为MDSCs高表达组。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DSCs表达情况比较:对胃癌组和健康组外周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为(2.58±0.69)%,健康组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为(0.61±0.19)%,胃癌组MDSCs比例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图1。

图1 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组和健康组外周血MDSCs表达情况

2.2 外周血MDSCs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外周血MDSCs比例高低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详见表1。

表1 外周血MDSCs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s)

表1 外周血MDSCs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s)

临床资料 n MDSCs(%,images/BZ_37_977_783_993_820.png±s)t值 P值性别 男 31 3.20±0.72 1.179 0.245女 11 3.51±0.83年龄(岁) >60 25 3.55±1.08 2.011 0.051≤60 17 2.94±0.76肿瘤大小(cm) >5 22 3.46±0.77 1.396 0.171≤5 20 3.14±0.71分化程度 低分化 12 3.76±0.82 1.837 0.074中高分化 30 3.19±0.94肿瘤分期 早期 9 1.85±0.62 5.915 0.000中晚期 33 4.47±1.28肿瘤浸润深度 T1+T2 11 2.81±1.04 1.851 0.072 T3+T4 31 3.58±1.23淋巴结转移 无 7 2.74±1.01 1.629 0.111有 35 3.62±1.35

2.3 外周血MDSCs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根据MDSCs比例进行分组,MDSCs低表达组20例,MDSCs高表达组22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MDSCs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3年生存率为21.24%,MDSCs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3年生存率为43.16%,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明显(P<0.05),详见图2。

图2 Kaplan-Meier方法分析MDSCs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4 胃癌预后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DSCs高表达均是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单因素分析

2.5 胃癌预后多因素分析:经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化疗、淋巴结转移以及MDSCs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肿瘤微环境中,抑制性细胞群体在介导肿瘤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MDSC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抑制性细胞群体,可显著抑制肿瘤免疫应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动物模型中,MDSCs数量随着肿瘤进展而迅速增多,在脾脏中水平可达到20%以上,并可在淋巴组织、肿瘤组织中浸润。MDSCs在小鼠体内的研究较多,其表达的分子标志物已得到广泛的认证,都表达GR-1和CD11b分子,依据细胞形态可分为单核MDSCs和多核MDSCs。健康成年鼠中,仅骨髓中存在大量的MDSCs,外周血和脾脏中少于4%,肿瘤组织中大约有5%[3]。在人类肿瘤中,同样发现MDSCs的迅速扩增,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4]。

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均表现异常。如张勇超[5]等人发现,术前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3.52±0.68)%,较健康组的(0.92±0.21)%明显升高,且MDSCs比例升高可促进肿瘤进展,提示预后不佳。周其赵等[6]对前列腺癌与健康者外周血MDSCs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为6.5%,显著高于健康组。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发现,胃癌组MDSCs比例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明显升高,MDSCs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外周血MDSCs比例高低与肿瘤分期相关,MDSCs比例越高,肿瘤分期越晚,提示MDSCs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胃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MDSCs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MDSCs低表达组,MDSCs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DSCs低表达组,提示MDSCs比例可能成为胃癌生存率预测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MDSCs是否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其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MDSCs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MDSCs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病理情况下,MDSCs可募集到外周血或病变部位,并进行扩增、活化,介导炎症反应、降解基质酶、新生血管生成、免疫耐受等过程。鉴于此,抑制MDSCs扩增及活化,同时促进MDSCs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途径。有体外实验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促进MDSCs分化,用其治疗癌症患者可有效降低MDSCs数量,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另外,本研究发现临床分期、化疗、淋巴结转移以及MDSCs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的应用可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其作为胃癌患者的保护因素应获得临床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MDSCs存在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并在外周血中进行扩增,其水平的增加可参与胃癌进展,影响胃癌预后,逆转MDSCs免疫抑制作用将增强肿瘤免疫,可能成为潜在的新治疗靶点。

猜你喜欢
外周血胃癌比例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人体比例知多少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组成比例三法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