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2-05-05 11:35郭少杰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钩藤氯吡格雷

郭少杰

(林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河南 林州 456550)

急性脑梗死(Ac ute cerebral infarct,ACI)指多种因素作用下脑部发生血液供应障碍,致使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致残率高的特点,多数患者伴随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对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1]。早期积极治疗是ACI治疗宗旨,对患者预后十分关键。溶栓治疗是ACI有效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最佳时间窗。氯吡格雷是ACI西医治疗主要药物之一,能够抑制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结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预防血栓形成[2]。祖国医学认为,ACI属“中风”范畴,多因瘀、痰、火致使气血失于流畅,导致脑络受阻所致,以痰火瘀闭型较为常见。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熄风解痉为原则。羚角钩藤汤具有增液舒筋、清热平肝功效,与上述治疗原则相符,可在ACI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目前关于氯吡格雷治疗ACI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羚角钩藤汤联合氯吡格雷在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91例ACI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50.94±3.97)岁;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7~23 h,平均(15.46±2.81)h。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50.91±3.95)岁;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7~23 h,平均病程(15.49±2.83)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对比性。家属或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ACI相关疾病诊断标准[4]。(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痰火瘀闭型。主症:偏身瘫痪、神志昏蒙、口舌歪斜;次症:言语不利、面赤身热、口臭、饮水呛咳、头晕目眩;舌红,脉弦数;符合上述主症2项或1项主症兼2项次症即可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发病至就诊<24h;③非过敏体质。(2)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肝、肾、心等器官功能衰竭;②合并消化道出血;③有酒精滥用史;④既往有ACI病史。

1.4 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营养脑细胞、呼吸支持、控制血压、调脂稳斑等对症措施;口服阿司匹林片(河北金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81203,规格:50mg)100mg/次,1次/d。

1.4.1 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片(Actavis Group PTC ehf,批准文号:H20140965,规格:75mg)治疗:75mg/次,1次/d,持续治疗14 d。

1.4.2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治疗,处方:钩藤20g,胆南星10g,羚羊角3g,黄连10g,郁金15g,竹沥15g,石决明10g,赤芍15g,桃仁15g,甘草6g,石菖蒲15g,牛膝15g,法半夏15g。以水煎煮2次,100mL/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早晚温服。持续治疗14d。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相关指南[6],评定患者治疗14 d后疗效。治愈:肌力>Ⅳ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工作、生活能力恢复,无瘫痪;显效:肌力Ⅲ~Ⅳ级,生活可自理,但肢体略感麻木,瘫痪恢复明显但未完全恢复;好转:肌力Ⅱ级,生活可自理,仍无工作能力;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7]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量表分值为0~5分,0分代表完全无症状,5分代表严重残障,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越差。②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BI)[8]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行走、穿衣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③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两组发生腹痛、恶心呕吐、黑便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2.2 神经功能: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6 4.17±0.62 1.73±0.89 15.257 <0.001对照组 45 4.19±0.59 2.37±1.51 7.531 <0.001 t值 0.158 2.470 P值 0.875 0.015

2.3 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两组B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指数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6 43.89±3.01 82.85±7.64 31.871 <0.001对照组 45 43.94±2.97 71.92±8.17 21.591 <0.001 t值 0.080 6.593 - -P值 0.937 <0.001 - -

2.4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6)。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n(%)

3 讨论

ACI与脑动脉管腔狭窄、斑块脱落、血液黏度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相关,ACI病发后,随着梗死时间不断延长,凝血功能长时间异常情况下,易导致血栓扩大,致使神经缺损呈阶梯式发展。因此,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抗凝、扩容、抗血小板等治疗,及时解除患者血管阻塞是ACI治疗的关键。

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在ACI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予以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解除患者血管阻塞,防止再闭塞发生[9]。阿司匹林可通过对血小板环氧酶抑制作用,减少血栓素A2生成,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能够通过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以及血小板受体与ADP结合,发挥出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且氯吡格雷药物作用时间持久,与血小板寿命相关,不具有剂量依赖性,两种药物联合可有效增强抗血小板作用,解除血管阻塞,预防血栓形成,成为治疗ACI的常见用药方案[10]。中医学认为,ACI属中医“中风”范畴,因风、痰、瘀、火等所致脑络受阻,引发脏腑气血逆乱、阴阳失调、脑脉痹阻,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应先治其标,缓则治其本[11]。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ACI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达到进一步提升疗效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提示羚角钩藤汤联合氯吡格雷用于ACI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于,羚角钩藤汤中钩藤、羚羊角可熄风解痉、清热平肝,二者共为君药;配伍臣药石决明、胆南星、黄连、竹沥、法半夏,石决明可强化熄风凉肝功效,胆南星、黄连、竹沥、法半夏具有熄风定惊、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的功效;痰火瘀血导致痹阻清窍,故以赤芍、桃仁、郁金、石菖蒲、牛膝为佐药,赤芍可清热凉血,桃仁可活血化瘀,加石菖蒲、郁金以开窍豁痰,加牛膝则引血下行;甘草为使药,可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得当,共奏熄风解痉、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功效。现代药理证实,钩藤具有抗血管痉挛、脑保护的作用,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羚羊角可调控血压、改善脑循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对疾病转归有积极意义[12]。羚角钩藤汤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进一步促进疗效提升,改善神经缺损,提升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提示羚角钩藤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CI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

综上所述,羚角钩藤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CI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钩藤氯吡格雷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剑河钩藤”上市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钩藤总碱的热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