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学,备课更要备学情

2022-05-06 19:38胡远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一节课学情题意

胡远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程度。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情备课。

学习目标既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一节课的终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首先,教师设计学习目标时应力求全面、清晰、具体、可检测。其次,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要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需求。因此,学情分析是学习目标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以“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第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某班现有35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有效地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意识较差。

第二,学生认知基础分析。数学阅读能力是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但小学阶段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较为简单。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一课是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起始课,共有两道例题,其中第二题共设有三个问题,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挑战。本班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会出现读不懂题意、理不清数量关系、列不出方程甚至列錯方程等情况。

第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分析。在“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根据题意列出简单方程的学习经验,但平时本班学生上课时不够活跃,小组合作意识有所欠缺,学生缺乏自信心。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等方面可进行如下调整。

一是学习内容调整。教师可将学习内容调整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复习旧知识、读懂题意、提取数学信息、寻找等量关系等。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是学习新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境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是学习目标调整。教师可将原来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两个课时的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重在让学生复习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学会寻找等量关系,体会等量关系是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重在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设未知数、列方程和解方程。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模型、实验操作等。

总之,一线教师只有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一节课学情题意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