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式”追星,罢也!

2022-05-06 07:54李作曦
家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邪教追星偶像

□李作曦

“星”分“好坏”,青少年要追“好星”

追星,说白了就是追偶像、崇拜偶像,当下追影星、歌星的比较多。但随着学校“四史”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大决战》《长津湖》等正能量影视作品的热播,追崇英模星、科学星的青少年数量也在急剧增长。

其实,追星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一种行为,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情绪波动变化较大,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他们一旦看中某个“明星”的某个点,或长得帅气、漂亮,或能歌善舞、演技出众,孩子就会去追、去模仿、去崇拜,甚至不计代价,忘乎所以。

追孬星,肯定不好,但适当追好星和好的偶像,那也是好事。在一定层面上说,学习优质偶像做人的态度、言行举止,能增强认同感和自信,可以平和身心,稳定情绪,获得前行的动力,是有一定好处的。

但“进有道,取有度”,此举不能过也不能泛,要追符合自己年龄和心理需求的好星,要追能让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好星,要追那些可望又可及,能够得着、学得到、用得上的好星。比如,中国过往的和现实的英模星、科学星等。

在北京冬奥会上出现的中国体育星,就是值得孩子去追、去崇拜、去效仿的明星。2月19日,隋文静、韩聪在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力挫强敌、傲然登顶,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九金。这两颗星,学啥?有目标,要为国家“争金夺银”而努力拼搏;要坚韧,目标的实现确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能让孩子向上向善的星、能让孩子文明健康的星,孩子去追去崇拜去学习,家长肯定高兴;而那些让孩子“图享受”或“娱乐死”的星,或直接或间接地教唆你崇洋媚外的星,或让你学习“奢侈”的星、靠耍贫嘴逗你乐的星,或让你模仿他们“花里胡哨”穿戴的星……如此种种,就是不好的星,孩子若效仿和追崇他们,作为家长肯定不高兴,甚至感到恐慌和焦虑。当然,追星一定要有程度深浅之分,尤其对中小学生来说,在初期或是偶发阶段,家长不必着慌,循循善诱就行。

关注“邪教式”追星对孩子的影响

追星,这看似平常的现象,一旦发生“变异”,家长应及早发现,正确认知,并加以正确引导。

随着时代的变化,追星者的称呼如今变成了“粉丝”,内容更是花样翻新,让不少孩子陷入其中,有人茫然,有人无所谓,有人无奈,更有人乐此不疲。与此同时,“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等突出问题也在不断显露。

“邪教式”追星不仅玷污了良俗,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为什么这样说呢?心怀叵测者造的“星”,给孩子不断洗脑,逐渐让孩子变得庸俗、低俗、媚俗;随之让孩子变得无知无奈并逐渐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这样下去,让孩子在“温水煮青蛙”式的日子中逐渐沉迷,甚至“娱乐至死”。对这种“邪教式”的追星必须加以警惕和遏止。青少年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不警惕“邪教式”追星对孩子的影响,就是对孩子不负责。

提高教子素养是避免“邪教式”追星的关键

“菌菇生长有温床,孩子出事找爹娘。”“孩子身上的过,爸妈身上的错。”一旦孩子身上出了问题,与其归因孩子,不如先找家长自身的原因。

有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提到一旦问题出现了,10%在于事情的本身,而90%在于自己对待事情的情绪态度和方式方法。也就是说,那10%是你不可控制的,但那90%则是可以掌控的。

既然被称为“法则”,就有普及性和通用性。孩子一旦陷入追星陷阱,尤其是“邪教式”追星,怨谁?首先要怨家长呀。孩子不良行为的“端倪”你发现了吗?如,孩子学习不专心导致成绩下降,特别迷恋手机和网络,不睡觉总是熬夜,花销突然多了,穿衣打扮趋向时髦甚至还有点“奢侈”……作为家长,应该留意观察孩子身上的一切变化并及时干预。

要避免“邪教式”追星,必须多方下手进行“综合”治理。就此,我想让家长回答几个问题:在家庭教育中,你知道“3岁看大,6岁看老,12岁定终身”这句话的内涵,并给孩子足够的爱与温暖了吗?你做到心无旁骛地用情用心用力地陪伴孩子了吗?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共商共治共教”了吗?你有榜样意识吗?你能成为孩子的偶像吗?对上述问题,家长如果不能给出满意或“尚可”的答复,那么说明缺少对孩子的爱与关怀,自身教子素养亟待提高。

祖国的希望在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就是引领未来;塑造青少年,就是塑造未来。要知道,孩子成功的钥匙掌握在爸妈手中。如是,帮助孩子摆脱“邪教追星”,家长不妨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猜你喜欢
邪教追星偶像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大众偶像
集体签名树清风
偶像报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正阳县卫计委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7种邪教犯罪行为将从重从罚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