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课程中任务驱动型思辨能力题目设计研究

2022-05-07 23:24顾斌冯秀娟
民族文汇 2022年13期
关键词:驱动机器人技能

顾斌 冯秀娟

关键词: 任务驱动型教学   思辨能力

一、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或称批判性思维,即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文秋芳教授将思辨能力定义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做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将其分成三类:分析技能、推理技能与评价技能。其中分析技能包括了归类、识别、比较、澄清、区分、阐释等技能;推理能力包括质疑、假设、推论、阐释、论证等;评价能力分为评判预设、假定、论点、论据、结论等。文秋芳教授的阐释让我们认识到思辨能力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英美等西方国家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将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等思辨能力作为人才衡量的重要指针。自70 年代我国引入思辨能力这一概念以来,大量的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2010年5月,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教育应该“营造独立思考和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并且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大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认知发展的四个过程。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首先会利用已有图式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不能同化时就会对已有的图式就行重新组合,对现有图式进行扩充,从而达到知识更高层次的平衡。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发展起来的外语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人”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和认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预防消极情感产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

David Nunan(1989) 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任务,围绕任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得情感,在任务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传统教学法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接收”教学,学生是倾听者,参与度低,师生关系相对对立紧张,不利于學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学生是倾听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研究者,教师提倡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体验、练习、参与、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关于驱动型教学方法已经有很多学者深入探讨过,然而,在演讲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演讲能力,极少有人涉足,本片文章将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性研究。

三、在演讲活动中任务驱动型思辨能力题目设计

在本研究中,根据Willis(1996)的理论,我们将任务驱动型教学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结合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任务,并去学生共同探讨话题,介绍有用的词汇和表达方法,设计有趣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任务中包括小组讨论,小组设计各个微任务逐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并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后阶段包括各小组展示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评分标准给每组打分,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本研究以大学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该门课程为全校本科学生公共必修课,专业涉及中文、国贸、电气、机械等。本课程的视听材料均为TED演讲以及相关话题的报道,该课程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演讲技能、写作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众演讲能力,同时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在该研究中选取以TED Talks为特色的第三单元To the Rescue! 为例来展示演讲活动中任务驱动型思辨能力任务或题目的设计。

1. 任务前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设计的一款机器人。教师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以下微任务:

1)导入问题:什么是 UAV、 UMV or UGV?

2)在课堂上观看机器人学家Robin Murphy所做的TED Talks视频: These robots Come to the Rescue after a Disaster。提出以下问题:Robin如何对救援机器人分类?如何介绍机器人的功能,使用的范围以及优缺点?在Robin介绍时用了哪些有特色的词语?Robin在演讲中使用了哪些演讲技巧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3)教师介绍Robin Murphy所做TED Talks的结构,开头,结尾,语调,停顿,体态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并介绍评分量表各项要求;

4) 总结Robin Murphy在Talks中介绍机器人时所使用的表达:That’s why I do ~~ robotics, because…; Let me show you how this robotics works; They assist…等。

2. 任务中

学生在课后成立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完成以下任务:

1) 商讨设计和展示什么样的机器人;

2) 机器人的使用目的,它怎样帮助人们;

3) 机器人能做什么,它怎样工作,它的特色是什么;

4) 谁会使用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它们;

5) 画出设计的机器人;

6) 准备一则广告说服你的同学买下你的机器人;

7) 准备PPT和Talks讲稿

3. 任务后

该任务阶段包括展示和评估阶段。各学习小组用英语向全班展示所设计的机器人,介绍它的设计目的、功能、特色、适用范围等。教师在各小组展示前发放评分表。表格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是否将设计的机器人描述清楚,是否清楚地解释了它的特征和使用;2) 在演讲中是否使用了身体语言与观众进行交流;3) 演讲中是否和观众有眼神交流;4)所设计的机器人时候具有实用性; 5)所描写的机器人对你是否具有吸引力。

教师和学生参与打分,回收打分表,计算出平均分。

四、总结与反思

在该课的任务设计中,参照了文秋芳教授的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量表,在认知方面,考虑了技能和标准。技能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以及小组合作,其中分析包括归类、识别等。标准包括清晰、准确、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在活动中。共七组学生参与,其中六组学生是同专业的学生,一组学生由建筑和国贸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设计的作品均与专业有关。交通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是滑板机器人,机械专业学生设计的一款机器臂,可以协助医生完成精密手术……,最让人惊喜的是建筑和国贸的学生,他们进行了跨专业的合作,设计了一款智能折叠办公室,办公室的功能和内部设施可以根据商贸谈判的不同而自动变化,显示了跨专业合作的新视角和新领域。

在演讲活动任务进行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将专业知识融入课堂英语实践中,他们自信、合作,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在演讲中,组内的每位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每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演讲的乐趣。

总而言之,将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融入演讲教学中,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克服了演讲中的焦虑,学会了演讲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文秋芳,2012,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Stephen E. Luca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218/73746174.shtm。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北京市教委基础科研计划项目“理工科专业英语演讲课程中思辨分项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005297202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驱动机器人技能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