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科学态度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改进

2022-05-07 08:54杨香菊朱成东
民族文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精度

杨香菊 朱成东

摘 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之一。本研究将教材中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改为“100mL 0.10mol/LCuSO4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误差判断,体现容量瓶仪器的价值。整个探究的过程,凸显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关键词:溶液配制 精度 分光光度計 科学态度

引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针对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实现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实验仪器,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1]。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的实践探析

修订后的2019版新教材沿用了2007版旧教材中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的实验[2],究其原因,采用NaCl的合理性明显:学生熟悉、价廉易得,溶解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吸放热效应,实验时间易控,可减少因仪器形变带来的实验误差。同时,教材介绍了“梨形身材”的容量瓶,强调其精确及用法。看似简单的实验,如何改变注重动手但缺少思考的现状,引发高级思维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重要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容量瓶的使用是否提高了溶液浓度的精度?

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100mL烧杯与100mL容量瓶中的H2O进行互倒,以此判断两种仪器的精确度,并进行比较,尝试证明。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已配制的1.00mol/LNaCl溶液的实际浓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氯化钠溶液的特征,最终选择Vernier电导率传感器进行探究。

1. 探究NaCl溶液的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围绕生理盐水的浓度进行设计,分别用100mL烧杯与100mL容量瓶作为容器,平行配制了三组4种浓度的NaCl溶液,测得“浓度—电导率(平均值)”关系如表1和图1。图1中,①线使用烧杯作为容器;②线使用容量瓶作为容器。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

(1)在一定范围内,NaCl溶液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2)图1清晰地表明,②线相比①线数据的离散度更小。即同样使用普通电子天平称量时,选用100mL容量瓶要比100mL烧杯配制的溶液浓度更精确。

2. 本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分析

通过单位换算,可以发现此电导率传感器可测量的NaCl溶液浓度上限大约为0.17mol/L,可见1.00mol/LNaCl溶液无法进行测量。若降低NaCl溶液至量程范围内,又存在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称量值之间的误差,这将导致导致精确仪器容量瓶的引入失去意义。经过尝试以后,决定采用其他物质替代NaCl进行实验改进。

(二)利用胆矾来进行溶液配制的实验改进

1. 配制CuSO4溶液浓度的范围分析

胆矾(CuSO4∙5H2O)Mr值为250,为减少药品浪费,缩短溶解时间,经过多次实践,本实验最终以配制100mL0.10mol/L CuSO4溶液为例进行实验探究。

2. 0.10mol/L CuSO4溶液浓度的表征方法

基于CuSO4溶液的颜色特征,本研究选用Vernier GD无线分光光度计,利用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正比关系进行测定。

首先配制5中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分别测定后得到“浓度—吸光值”关系如表2和图2。分别使用100mL烧杯与100mL容量瓶配置0.1mol/L CuSO4溶液,进行吸光值测定,并在图像上直接读出实际浓度数值(见图2最右边两个数据)。

3. 探究本实验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通过实验发现低浓度的CuSO4溶液在配制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水解现象,始终澄清透明、颜色鲜亮,比无色的氯化钠溶液更具视觉优势。

(2)本实验以朗伯比尔定律为理论基础,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可直接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

(3)通过拟合的标准曲线,可测定并直接读出学生配制的CuSO4溶液浓度数值,由理论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的差值为出发点,便可引入误差分析的教学,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引发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

二、探究实验改进过程中的收获

为实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探析客观全面,本研究结合四个常见版本教材进行了综合对比。苏教版配制“100mL0.100mol/LNa2CO3溶液”[3],鲁科版配制“0.1L的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4],沪科版配制“250mL0.100mol/L Na2CO3溶液”[5]。四版教材使用的溶质并不完全相同,浓度的精确度表达也不尽相同。苏教版与沪科版将浓度精确到0.001mol/L,与容量瓶为“一种精密度较高的玻璃仪器”[5]呈现出对应关系。同时,各版教材关于如何“准确”配制均作了适当的引导和说明。鲁科版以思考题形式提问“为了准确配制此溶液,在实验操作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4];苏教版和人教版直接说明“为保证实验精度,在称量固体时,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不同之处在于,苏教版在配制溶液之后紧接着引入了简单的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显然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所配溶液的浓度精度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各版教材在设计溶液配制的实验时,基础目的均在于实验步骤的掌握,其次是误差来源和大小的分析。若没有适当衔接,就会使得误差分析显得突兀,因此,本研究通过数字化仪器,向学生直观展示理论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的明显差别,再过渡为误差分析就显得有理有据。

三、结语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也在引领教师培育更多具有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并在此过程展现化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晶,郑长龙.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4-55.

[3]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39-40.

[4]王磊.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5-26.

[5]姚子鹏.高级中学课本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3.

安徽省级课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物质的量》单元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HX202029)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精度
基于不同快速星历的GAMIT解算精度分析
论工况环境温度对风压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从科学家与公众互动的视角破解转基因科普困境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与预测精度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