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的困扰,“陪伴”是关键

2022-05-10 21:20张家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家校联合心理干预抑郁

张家丽

摘要:一名初三女生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问题和妄想症状,甚至还有自残轻生现象。心理教师经了解,发现该女生的父母对她缺少陪伴,亲子之间几乎零交流;她小学时还遭受过校园暴力。为此,学校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她关爱,心理教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指导家长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家校联合,帮她摆脱了心理困境。

关键词:抑郁;心理干预;家校联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4-0035-02

一、个案概况

李某,14岁,本校初三女生。进入初三后,李某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情绪极易激动,一激动就浑身颤抖。除了情绪爆发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李某都是比较安静的。她在与人交流时,经常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讨好,对别人弯腰点头。2020年下半年,李某出现了两次自残轻生现象,一次在课间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被同学和老师发现并抢走刀片;另一次是在午休期间,李某吞下7片偷藏的类似安眠药的药片,被同学发现后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送其去医院。此外,李某还出现了严重的妄想症状,出现了幻听、幻视现象,自述能看见红衣女鬼用刀威胁,逼迫自己用刀片割手腕,看到黑白衣男子来抓自己的恐怖场景,听到奇怪的动物的叫声等,这些症状严重困扰着她,导致李某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

综合李某的行为表现和李某的自述,初步判断李某存在严重的抑郁症状及妄想症状。学校通过一段时间辅导后,发现她的情况比较严重,且症状反复,需要人贴身陪护,于是建议家长将其转介到医院进行治疗。李某由母亲陪护,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情况

李某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司机,母亲为普工,家长忙于家庭生计,亲子之间缺少沟通,而且父母性格均较急躁。李某有一个哥哥,兄妹之间关系十分紧张,几乎零交流。父母比较看重哥哥,在生活和学业上对哥哥的关注和期望都比较高,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哥哥也比较多。李某心里常常感觉父母偏心,从小感觉不被家庭重视,感觉不到亲人之间的关爱,长期封闭自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李某长时间与家人相处,矛盾增多,李某不擅于沟通表达,内心委屈沮丧,感到无力来面对眼前的一切,于是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以引起家人的关注。

(二)校园暴力

李某在小学时曾遭遇校园暴力,家长和教师均不知情。长期的校园暴力导致李某变得更加内向自闭,长期情绪低落、沮丧、悲伤,失眠多梦。

三、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李某摆脱心理困境,重新回归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针对李某的实际情况,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心育措施。

(一)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行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学校分管心理的领导、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等5名成员组成。发现李某的情况后,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第一时间调取李某的档案,了解其基本情况,开展小组会谈,当天制定出应急预案,联系家长,安排老师和学生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家校联合对危机干预很重要。班主任多次进行家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提出建议。通过有效沟通,李某母亲决定暂时放下工作一段时间,陪伴照顾女儿。

班主任按时向校领导、心理教师汇报李某在班级的情况,保持与李某的谈话,耐心开导她。

在班主任的安排下,同班同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李某进行定向帮助,例如,借学习笔记给她,给她写鼓励的小纸条,给她的保温杯打满热水,陪伴安慰她。任课教师也帮她补课、留学习资料等,让李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二)定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心理教师针对李某的情况,定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给予长期关注与帮扶。

首先,与李某交谈,了解其情绪激动的原因,与其协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缓解情绪,佩戴相应的饰物来起到心理安慰和保护的作用。其次,教给她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她学会用合理的方法宣泄情绪。

然后,与李某的母亲谈话,向其普及心理知识、抑郁症相关知识,告知她孩子需要关心和陪伴,要与孩子耐心沟通,给予关心和支持,一起努力战胜心理困扰。消除李某与母亲之间的误会,鼓励李某不要抗拒和害怕与母亲沟通交流,学会耐心地倾听与适当地倾诉,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不易。通过谈话,李某母亲也放低对孩子的期望,尝试理解、接受孩子的现状。

再次,与李某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确立对生命的合理信念: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之后,对李某进行强化训练,练习控制易激惹情绪的方法,降低对自己的过高期望。与李某共同商讨,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同时,鼓励李某多参加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积极融入集体中,交几个知心朋友。

最后,安排李某定期接受心理辅导,与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她的认知动向,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开设“绿色通道”,把关爱落到实处

第一,校长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李某帮助,如她需要可以找校长谈心。

第二,在李某出现情绪问题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将其送到心理辅导室。

第三,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心理教师可随时联系其父母,父母在孩子出现心理状况时也能最快联系到心理老师。

(四)普及抑郁相关知识

通过广播、黑板报、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师生们普及抑郁相关知识。

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喪的情绪体验,也是青少年常见的情绪状态。当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出现一组有特征的症状,持续一定的时间,且严重损害个体的社会功能时,就要考虑为抑郁症了。

抑郁症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苦闷、愁眉不展与快感缺乏,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们高兴;还有疲惫感,常常感到精力不足、力不从心、沮丧;很多抑郁症患者伴有自杀观念,或曾经考虑过自杀。抑郁症主要是因心理遭受刺激诱发的。常见的原因包括:情感上受到重大的打击;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不良的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把自己长期封闭起来;家长的影响等。

四、案例启示

抑郁是个人遇到较大的现实或心理困境走不出来,由此导致的情绪、行为、生理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药物可以控制不良反应,但对困境本身没有作用,只要困境存在就有不良反应存在。因此,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困境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成因,多方进行干预。

(一)接受事实,采取积极行动

家长要接受孩子出现抑郁的事实。家长也不要过于慌张,现在的医学手段和心理方法都是有效的,只有接受了事实,才能采取有意义的积极行动。

(二)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相辅助

家长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抑郁症带来的痛苦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不要以为通过父母的说教就能让孩子走出灰暗的世界。心理辅导结合药物治疗仍然是有效手段,学校心理教师可以做很多工作。

(三)走出抑郁光阴,“陪伴”是关键

家长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往前走,不要着急,要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陪伴她走过那段艰难的路程。要等待她的认知成长,等待她萌发生机,浴火重生。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家校联合心理干预抑郁
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家访工作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