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科老年患者并糖尿病足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研究

2022-05-10 12:49王冬霞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负性糖尿病足依从性

王冬霞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老年一科,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基础疾病之一,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损伤[1-3]。糖尿病足发生溃疡、感染、坏疽是截肢重要原因,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有1/3合并有糖尿病[4]。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身体折磨,损害了生活质量,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已成为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年龄≥65周岁,于老年科住院;可配合治疗与护理。排除标准:合并足部其他感染;糖尿病肾病IV期及以上;肿瘤、血液病;精神状态异常、认知障碍等无法完成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表填写。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科(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以糖尿病为诊断的患者,根据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时间进行分组,在我科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前的即常规护理的2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65~82岁,平均(70.4±4.1)岁,糖尿病病程1.5~21.6年,平均(7.8±0.9)年。而选取在我科开展防御性护理措施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3例为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5-80岁,平均(69.9±4.2)岁,糖尿病病程1.8~22.5年,平均(8.4±1.0)年。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指导,给予药物治疗与护理,并给予饮食、日常生活等相关指导,对于血糖异常者,遵医嘱调整降糖药物使用剂量,并嘱患者注意足部保护。研究组患者实施防御性护理措施:①明确糖尿病足相关危险性:经过本院护理经验及相关文献的查找,明确血糖指标、足部护理、营养等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血糖指标又受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心理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等因素影响;②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明确患者相关信息,了解患者血糖水平,对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者,要督促其用药,多讲解血糖平稳的好处,并讲解糖尿病足的危害,提升患者的防护意识;③营养、饮食干预: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早期的饮食指导,提升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④足部护理:嘱患者保护好足部,每日清洁,并注意洗脚的水温不要过热时间不宜过长,嘱患者穿着舒适的鞋子与纯棉的袜子;⑤心理指导:了解患者情绪不稳定因素,多讲解成功案例,提升患者信心,晚饭后嘱患者少饮水避免起夜。晚八时减少病区声音,保障患者有好的睡眠环境。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标、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对用药与护理的依从性,糖尿病足发生部位及概率。血糖与餐后血糖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负性情绪以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每项总分20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6项评价,总分为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状态越差。患者用药、护理的依从性评判:患者可按时完成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则为良好;可完成大部分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但完成时间较差为较好;可完成一部分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但完成时间差异较大为较差;患者无法治疗、口服药物、复诊等临床治疗过程为极差。依从性好=良好+较好。糖尿病足诊断:符合1999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以n(%)描述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描述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用药与护理的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用药与护理的依从性好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用药与护理的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着明显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有着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部位及概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部位及概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条件的改善、老龄化的加快到来。而在患者处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则可能诱发多种的相关并发症,其中在长期慢性高血糖状态下,导致的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并发症[6-8]。糖尿病(DM)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在相关的调查中,糖尿病患者中的截肢有85%起源于足溃疡,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25倍[9-10]。由此,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而在相关患者的护理中,尤其是老年科患者的相关护理中,更应注意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11-12]。本研究所实施的防御性护理措施,首先明确了诱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合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扩展,得出诱发因素并非单一的,而是多种综合作用下而引发的相关结果[13-14]。而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疾病认知提升、睡眠干预、足部保护等综合性的护理影响下,获得了更佳的干预效果,减少了糖尿病足的发生[15]。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考虑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较少,因此在控制血糖这一方向,认知程度较低,对血糖的控制性较差,导致了血糖水平较高且不稳定。而在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用药与护理的依从性好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考虑在实施护理后,可以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其对降糖药物的认知。进而获得了患者对用药对护理的依从性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着明显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而由于老年患者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心理负担较重,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情绪,而本研究中配合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使其积极应对。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有着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意义(P<0.05)。保障患者的睡眠充足,也是提升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的又一保障。研究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科老年患者并糖尿病足的护理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负性情绪,提升睡眠质量,获得更好的对用药与护理的依从性,进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负性糖尿病足依从性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