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母乳喂养管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泌乳和角色转变时间的影响

2022-05-10 12:49吴彩芳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泌乳初产妇母乳喂养

吴彩芳

(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产科,广东 惠州 516300)

0 引言

由于初产妇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产妇会出现术后出血、术后疼痛,体力消耗较大,加之生理上的担忧,心理准备不足,会使得其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1]。而母乳喂养对产妇宫缩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产后出血量减少,从而提高产后康复质量,但我国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临床年轻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于喂养技巧、泌乳机制等知识的认知能力较为缺乏,使得其在面临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时,未能得到有效且科学的指导,进而容易丧失信心,严重者甚至选择放弃母乳喂养,可能对新生儿后期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2]。本文通过将强化母乳喂养管理纳入研究,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50例剖宫产初产妇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剖宫产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25例。纳入标准:①育龄期初产妇,剖宫产;②单胎;③孕期能够积极进行产检;④知情本文研究项目,我院伦理委员认可。排除标准:①不良孕产史;②病理性妊娠;③孕期出现死亡。对照组:年龄为21~36岁,平均(27.42±2.14)岁;孕周为35~42周,平均(37.41±2.01)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14例。研究组:年龄为21~35岁,平均(27.76±2.65)岁;孕周为35~41周,平均(37.54±2.02)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母乳护理,入院后开展口头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母乳喂养的优势,积极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含接姿势与挤奶手法,落实早接触早吮吸,并鼓励早期哺乳喂养。

研究组实施强化母乳喂养管理:①生产前针对哺乳姿势技巧进行重点教育,根据婴儿模型,指导正确的胃肠方式,讲解相关喂养知识,每次半小时。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技能考核,对于知识掌握不佳的孕妇需要再次授课,确保拥有良好的喂养知识,进行一定乳房保健;②心理干预:部分患者存在母乳喂养担忧,需要引导说出内心的柑橘,并联合家属进行安抚,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指导家属进行关心,避免受到落差感;辅助建立母亲角色,讲解一定的心理反差,舒缓情绪,刺激母性;③健康宣教: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在分娩期间陪伴,提高对专科护士的信任,在产后早接触、早吮吸,增加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喂养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④产后:实施电话随访,对母乳问题进行解答,询问喂养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理问题,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均为80,分数越高相关症状越严重[3]。

(2)根据邱嵘[4]等学者设计调查问卷,观察产后角色适应情况,总分为60分,得分越高角色适应情况越好。

(3)分别在干预前、干预一周、出院时进行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包含32个条目,总分32~16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

两组生产前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出院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情况[n=25,(分)]

2.2 两组患者角色适应情况及早期泌乳情况

两组患者第1d泌乳量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角色适应情况、泌乳始动时间、第1d泌乳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角色适应情况、泌乳情况()

表2 两组角色适应情况、泌乳情况()

2.3 BSES评分

两组生产前BSE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一周、出院时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BSES评分[n=25,(分)]

3 讨论

分娩期间女性会经历较大的生理变化,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对分娩过程存在恐惧心理,分娩前会出现相关焦虑、抑郁的情绪,角色转变速度快,大多初产妇无法适应。由于初产妇并无喂养经验,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泌乳量少,母乳喂养率较低[6]。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对初产妇的干预,缓解产期的不良情绪,促进其角色的转变,并增加母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徐小燕等[7]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由于初产妇的特殊性,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管理,可提高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依从性,督促初产妇形成良好的母乳喂养行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初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缺乏经验,对喂养知识不够了解,缺乏一定认知,可能出现一定负面情绪,抵触喂养心理。在出院后喂养期间,相关问题无法获得解决,处理,导致新生儿喂养情况并不理想。本文将强化母乳喂养管理纳入研究,结果:出院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角色适应情况、泌乳始动时间、第1天泌乳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整体情况较为良好,泌乳量出现增加,情绪好转,通过在产前进行宣教,早期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使得产妇能够了解到分娩的重要性,纠正对分娩知识的错误认知,改善了分娩期间的不良情绪[8]。并在分娩期间一对一进行健康教育,解答了相关疑惑,避免部分受教育程度低患者的认知错误,同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能够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9]。期间加强乳房保健,减少乳头凹陷等因素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确保新生儿能够正常吮吸,促进母乳分泌,避免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10]。同时早期为婴儿哺乳,婴幼儿获得母乳后会更加健康,避免了相关疾病出现,能够健康成长[11]。结果中干预一周、出院时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母乳喂养管理,增加孕产妇对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后,使得喂养情况更加理想化,并讲解乳房相关保健措施,孕产妇心理生理获得一定转变,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更利于产后恢复[12]。瞿红[13]等学者就指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爱婴医院强化母乳喂养管理,结果两组母亲角色转变时间及产后1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比较存在差异,产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与本文结果存在一定相似结论,获得证实。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初产妇实施强化母婴喂养管理,能够改善角色转变时间,并增加早期泌乳量,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值得应用。但由于本文结果中样本容量较小,随访不够,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后续临床仍需要扩大样本数量,增加随访时间,使得研究准确。

猜你喜欢
泌乳初产妇母乳喂养
母乳钠离子浓度变化与泌乳启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母乳喂养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