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2022-05-10 12:49盛洋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评量微血管肾病

盛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大连 116600)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有限或生物功能或两者共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尤其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1-2]。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基底膜疾病常影响微循环异常,从而引发和加重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脏、心肌、神经组织和足趾,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往往是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部位[3-4],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诊治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诊断标准,伴随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自行治疗,所有患者家属均获告知并与我院签署协议;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听力良好,思维正常;没有孕妇或正在怀孕或哺乳的妇女;经过病理检查,无身体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无诊断为其他类型糖尿病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75岁,平均(53.3±3.41)岁。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41~77岁,平均(52.4±2.11)岁。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80例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收集整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理解和认知水平较差的患者,护士应单独讲解,确保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帮助患者,心理护理。护士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咨询。关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和温暖。它可以引导患者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效能感强的患者中,我们可以注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尊重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而在自我效能感差的患者中,我们可以使用外力来护理和监控患者,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舒适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合理的手段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2.2 观察组

观察组80例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系统化护理和对照组一样,饮食控制方法如下:蛋白质含量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饮食表根据个人饮食习惯进行分类。一般的营养需求是低盐和低磷,并提供高质量的低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和易消化的蛋白质包括鸡蛋、牛奶、瘦肉、鱼等。应仔细计算蛋白质摄入量,以限制总蛋白质。一般建议按标准体重0.6~0.8g/kg在日常饮食中给予蛋白质,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我们需要测量每日蛋白质摄入的质量和数量,并确保平衡,如果身高为170cm,标准体重为65kg,尿微量白蛋白80mg/min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因此,日常饮食中的总蛋白质不能超过25g的优质蛋白质。除了控制蛋白质外,还必须控制饮食中的微量元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严格禁止使用高钾、高脂肪、辛辣食物,多食用维生素补充剂、黑真菌、西红柿等能保护心血管系统的食物,以避免心血管并发症复发。同时,这种饮食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感与抑郁程度越深;②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早期微血管病变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微血管病变指标包括:血清胱抑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与血肌酐;③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对比,每个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结果较于护理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期微血管病变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早期微血管病变指标与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期微血管病变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期微血管病变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正常的微血管壁以基底膜为基础[5]。基底膜位于内皮细胞的底部,并将其与管腔分离。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如果糖尿病得到很好的控制,病变就会得到改善。相反,它加速了基底膜的增厚[6]。当基底膜严重增厚时,受累的微血管可被部分或完全阻断,导致组织缺氧,导致疾病持续恶化,如果糖尿病肾病的基底膜增厚导致弥漫性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或完全性玻璃体变性,最终将导致尿毒症[7]。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会经历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健康的恢复[8]。通过适当的护理,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帮助形成正确的观念。照顾患者的感受,并使用一些护理使他们尽可能舒适[9]。本次研究报告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早期微血管病变指标与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护理策略可缓解病情反复,有效的控制病情。系统化护理接受度高,可以促进医患之间良好友善的关系,增加患者配合率,从而有效的控制病情,在随时关注访问患者及分析前后数据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密切跟进患者病情的进程,有突发状况可以及时解决处理,且在与患者密切的交流过程中,增加与患者的亲切感与互动性,使患者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时刻被关注与重视的心情,可以放松身心,对病情治疗上有很大的效果[10]。饮食控制可以从侧面减少胰岛素分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改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同时,摄入优质蛋白质可以有效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控制患者的饮食、血糖,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评量微血管肾病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EGF、Hcy、HbA1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